全球疫情趨緩留學計畫重啟 學超實用破冰社交技巧!

圖/English OK

Q:獨自一人到國外留學,面對來自世界各地生活習慣、文化差異皆大不相同的同學,有沒有能夠順利交到朋友、甚至擴大在地交友圈的秘訣?

中華傳統文化「民以食為天」的概念,主要強調食物對於常民生活的重要性。留學生出了國,食物除了代表著與家鄉的情感連結,更可以作為來自不同國家學生文化交流的重要載具。在國外,留學生除了喜歡跟三五好友相約一起過家鄉傳統節日外,也經常舉辦以Potluck(百味餐)為主題的聚會,參與者一人準備一道自己的拿手菜,社交之餘,同時也是異國文化的交流與傳遞。

傳統節日、百味餐 為同學情誼加溫

從華人的中秋節、西洋的感恩節到各種宗教民俗節慶,或許是人在異鄉,渴望與親友團聚過節的氣氛總是特別濃厚。若是能趁機邀約身邊同樣隻身遠渡重洋到海外求學的夥伴一起慶祝,不僅是練習用英文介紹家鄉文化風俗的好時機,也能各自大展廚藝,端出私房拿手好菜。人在異鄉的寂寞感,總能在熱騰騰的食物下肚後,神奇地煙消雲散。

記得我在英國留學的第一個學期末碰上感恩節,雖然在英國當地,民眾並不熱衷於過感恩節;但對於班上的美國同學而言,感恩節可是排在聖誕節之後,第二大與親友團聚的重要時刻。

於是,一位茹素的美國同學為此精心準備了素火雞、胡桃派等感恩節料理,幾位同學窩在她的宿舍廚房,聽她介紹我們過去在書本裡沒聽過的感恩節故事,酒後三巡賓主盡歡,經過這一夜的相處,彼此友情瞬間增溫不少。

在台灣鮮少有興趣包粽子過端午節的我, 前(2019)年夏天一時興起,上網訂了粽葉、糯米,找來宿舍友人一起包粽閒話家常。雖然為了準備食材,從前一天就開始忙碌,但如今回想起來,那些現包、現蒸的手作溫度,與淋上醬料後大口大口吃下肚的美味粽子,也成了特別的留學體驗。

另一種常見的餐飲社交型態則是Potluck,意指受邀參加的與會者,一人負責準備一道菜,這道菜可以是沙拉、可以是主菜,也可以是甜品。只要彼此間有默契不撞菜,在這樣的場合裡,大家都能品嘗到異國的料理,大飽口福。相信有參加過的同學,絕對都很難忘那種用味蕾在餐桌上環遊世界的滿足感。

例如前年聖誕節,我以超市買來的羅勒葉取代九層塔,炒了一大盤台式三杯雞,混搭印度友人的咖哩飯、巴西友人的烤鮭魚,一邊聊著文化差異與殖民話題,一邊共享充滿異國風情的非典型英式聖誕大餐。

還有一次,我邀約來自非洲與中東的同學到宿舍裡包水餃。過去從來沒有吃過水餃的她們,在背景音樂台式老歌的助陣下,也順利地完成了包水餃任務。而我也第一次發現,原來水餃與中東烤雞、馬達加斯加風味的水果沙拉如此絕配。

圖/English OK

酒吧文化 快速融入在地朋友圈

而在英國當地,若想融入英國籍的同學社群,十之八九得到的答案都會建議你去酒吧。英國酒吧文化根深柢固,很難找到一座城市裡沒有個兩三間酒吧。以我所就讀的大學,光是校園裡就有三間。鎮上酒吧數量更是可觀,坊間流傳著一種說法,即使你可以一天造訪一家,一年365天都不會重複。

英國人嗜酒如命,酒精彷彿是他們卸下平日冷淡武裝、展現真性情的催化劑。因此,與其抱怨很難跟當地英國人深交,不如找機會約他們一起喝一杯,保證會得到不錯的效果。雖然英國人熱愛上酒吧,但跟台灣的灌酒文化相比,在英國喝酒反而不需要擔心自己酒量差。通常大家習慣一人買單一輪酒,如果已經不想喝,只要你已經買單過一輪,沒有人會逼你加點。

而在許多英式老酒吧裡,也可以點到價位稍微比餐廳便宜些的各種Pub Food(酒吧美食),除了常見的英國國菜Fish and Chips(炸魚薯條),我也很推薦周日才供應的Sunday Roast(周日烤肉),配上地產啤酒,沒幾下功夫就話匣子大開,和英國同學天南地北大聊特聊。

行文至此,仔細回想過去這一年留學經驗裡,和班上英國同學碰面的場合,還真的不是在教室、就是在酒吧;不是在酒吧,就是在前往酒吧的路上,足見酒吧對於英國人的社交生活有多重要。

文/游婉琪
現職:Freelance Journalist
學歷:英國約克大學應用人權碩士
經歷:聯合報、聯合晚報、中國時報文字記者
獲獎:內政部優質新聞獎、社會光明面新聞獎、英國外交部Chevening獎學金得主
著作:共同出版《走入亞細安:臺灣青年在東南亞國家的第一手觀察報導》

延伸閱讀》小資留學旅遊/避開旺季、搭臥舖車 省錢撇步大公開
想瞭解更多英文學習資訊,歡迎加入EnglishOK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