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通識卷簡評:難度不低,絕非史上最淺

撰文:張秀賢
出版:更新:

每一年的通識開考日,我都會有個習慣,就是簡評當天的通識卷。
跟以前不同,我不會再具體地試答那些題目,反而會找出一些有趣的地方跟大家分享。

今年通識卷涉及星港比較、街市現代化及電子煙等題目。(資料圖片、Getty Images)

 卷一 

卷一資料回應題,問到三個不同範疇的題目,題一主題為少數族裔共融,題二則問到中國的貧富不均問題,題三就比較新加坡與香港的快樂程度。

題一:少數族裔共融

三題當中,以第一題最直接,而題一的問法就是典型的數據分析題、因素題和「多大程度」同意題,題目也是環繞一些基本的香港社會問題。雖然分題(a)的數表較為複雜,但題型也與以往的相類似。在每年的通識科考核當中,這類題目必定出現,以讓考生在這題取得較多分數,而且題型沒大變,讓同學可以利用平常已有訓練的答法作答。

題二:中國貧富不均問題

題二的三個分題,也要求同學需要根據資料作答。其中以分題(c)最為刁鑽,要求學生引用資料,提出及解釋「搬遷農村貧困人口能使中國顯著減貧」各一個支持和反對的原因。支持的話,應該就要提出搬遷農村貧困人口可以改善農民的生活質素和條件,如可使用電力、潔淨食水等;而反對的話,就要說到搬遷無助真正改善農民收入,貧富差距依舊高企,甚至這班新遷入的農民將成為城市中最貧窮的一批。

題三:比較新加坡與香港的快樂程度

至於題三,就應是上述題目當中最難的一個。分題(a)要求同學先比較香港與新加坡的數據,指出新加坡開心程度和生活質素滿意程度的各向度都比香港高,再指出當中大家較為滿意經濟和物質較易解決的生活質素向度(如經濟、娛樂消閒、醫療),而大家同樣地不滿較複雜,牽涉到權力運用的生活質素向度(如住屋、政治和社會狀況)。

分題(b)則是考核同學對香港社會問題的看法,指出當下的兩個令人不滿的生活質素向度,另外提出各一項切實可行的建議,以及解釋該建議如何提升社會對該向度的滿意度。這些題型出現較少,因此對同學的當場挑戰會是最大的。

 卷二 

至於卷二的延伸回應題,題一問到經濟全球化方面的題目,題二就環繞禁制電子煙,而題三則提及街市現代化的範疇。三題當中,以題一的題型最為直接,因此我估計較多同學會選題一。

題一:經濟全球化

題一的主題為「快速時裝」與經濟全球化,分題(a)就是大路的經濟全球化對環境所造成的環境問題,分題(b)就是「多大程度」題,問人們在經濟全球化下,有多大程度可能抗拒「用完即棄」文化。覺得大程度的就可能是環繞公民意識提升、加強環境保護意識等公民質素方面,加以演繹;而小程度就要說到經濟全球化使購買成本減低、科技發展令舊物淘汰加快,針對以上方面作伸述。

題二:禁制電子煙

題二的主題就是電子煙問題,分題(a)就是典型的個人成長題目,就是有甚麼因素促使年輕人使用電子煙,回答的面向也是那些爭取朋輩認同、追上潮流等等。至於分題(b),就是問到立法禁止某些東西是否保障香港年輕人的公共衛生,表面上是一題「多大程度」題,但實際上當中其實有比較成份,需要同學作不同比較,如立法是否最有效的方法,抑或教育和宣傳更有效。因此,要在此題取得高分,就要略做比較。

題三:街市現代化

題三就是傳統與創新,以街市現代化為例。分題(a)就問到,街市現代化以甚麼方式改善香港人的生活質素,同學就要引用到當中資料,就如電子選雞可以保障市民健康,避免直接接觸雞隻,減低染上傳染病的風險;而借用服務則可以提升街市的服務水平,有助提升商販的競爭力,亦可以令市民可以增加惠顧的選擇。而分題(b),就問到創新科技在香港對傳統文化所造成的影響,同學就要舉出正面和負面的影響,並加以例子,正面就如電子掃墓等,就可以減少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而負面就可以舉太平清醮為例,指科技可能會令文化變質,扭曲傳統意義。

老實說,今年的試卷難度其實不低,並不如有些報章誇張到,形容為「史上最淺」的狀況。政治題目的出現,其實是考核同學對當下時局的認知,多於培養甚麼艱深的政治意識。有沒有政治題,其實並不是重點,重點應放在課程有沒有培養同學,對人文、社科和時政的關懷。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