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廣州地陷追蹤:廣州救援隊稱已無被埋車痕迹!

大灣區

廣州地陷追蹤:廣州救援隊稱已無被埋車痕迹!
大灣區

大灣區

廣州地陷追蹤:廣州救援隊稱已無被埋車痕迹!

2019年12月03日 21:59
出席通氣會的有廣州地鐵、廣州消防部門、藍天救援隊等部門,還有部分專家出席,包括廣東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專家、市政府應急搶險專家以及北京城建院第三方檢測負責人等。

出席通氣會的有廣州地鐵、廣州消防部門、藍天救援隊等部門,還有部分專家出席,包括廣東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專家、市政府應急搶險專家以及北京城建院第三方檢測負責人等。

廣州地鐵集團建設總部總經理孫成偉介紹現場救援進展:

動單車掉落其中,共有3人被困。事件發生後,現場迅速組織救援。現場圍蔽後,政府部門立即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以搜救被埋人員為第一要務,千方百計搜救失聯人員,千方百計確保不再發生次生災害。積極組織消防隊員和藍天救援隊多次進入現場,組織開展施救,但由於現場多次發生再次塌陷,使車輛完全被埋,且塌陷範圍不斷擴大,導致施救行動多次受阻,且危及救援人員安全。

更多相片
出席通氣會的有廣州地鐵、廣州消防部門、藍天救援隊等部門,還有部分專家出席,包括廣東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專家、市政府應急搶險專家以及北京城建院第三方檢測負責人等。

出席通氣會的有廣州地鐵、廣州消防部門、藍天救援隊等部門,還有部分專家出席,包括廣東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專家、市政府應急搶險專家以及北京城建院第三方檢測負責人等。

根據專家組意見,現場緊急研究,馬上用混凝土加固塌陷區邊坡防止再次塌方,待形成安全的救援平台後全面開展救援。同時,按照救援方案,在塌陷區域安裝鋼護筒,形成救援通道,向下探挖搜尋被困人員。共投入應急救援人員1100多人、各類應急救援車輛192輛。至12月2日凌晨5時,塌陷區邊坡加固基本穩定,鋼護筒安裝完成,並在鋼護筒周邊安裝作業平台,開始下一步搜救工作。目前,現場搜救工作仍在進行。

經專業機構對橋樑進行監測和檢測,廣州大道北高架橋狀況安全,並於上午7時恢復通車。同時對塌陷區域土體進一步進行注漿加固,持續動態監測周邊水、電、氣、通信等設施及房屋、道路、橋樑,防止發生次生災害。從塌陷事件發生時起,政府各部門、地鐵集團和相關單位想方設法採取一切可行的措施全力開展救援,不惜一切代價搜尋被困人員。目前,救援和周邊安全穩定工作還在緊張進行。

關注點1:救援現場如何?「現場多次發生塌陷,而且再次發生水泥板坍塌,準備救援的時候,人就看不到了。水泥板底下的流沙不斷流下去,無人機排查之後,也看不到車和人。」現場救援指揮沙河消防中隊指導員陳俊青說。

沙河消防中隊指導員12月1日9點46分消防中隊到達現場後,第一時間進行偵察,發現水泥一直往下流,準備救援時,再次發生水泥板坍塌,當準備好支點時,人已經看不到了。現場水泥板地下的流沙一直往下流,水泥板持續坍塌。因現場受到流沙阻礙,沙河消防中隊立即向上級彙報調動無人機進行偵察,並尋找救援方案。參與救援的廣州藍天救援隊技術總監林翼介紹,藍天救援隊接到通知後立刻準備繩索類的救援裝備,分三批趕往現場,協助相關部門採用多種救援方案。但是坍塌速度非常快,很快坍塌位置已經到了橋墩下方,消防部門和其他部門一直想辦法第一時間進入現場。

關注點2:救援方案是否合理?「塌方現場非常迅速,非常危險,而且不斷有水冒出,情況比較危急,為了保證救援人員的安全,不敢靠近。」廣東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廣東省勘察設計師楊光華對搶險的技術方面進行了解答。他表示,由於坍塌區域有煤氣管道、電纜等重要線路,如果繼續塌方會帶來更多的次生災害,最終討論實施先對塌方邊坡進行加固。廣州大學博士生導師、註冊岩土工程師林本海表示,事發現場塌方不斷擴大,迅速發展到靠近廣州大道北高架橋墩附近,危及高架橋的安全。而且由於塌方救援人員無法靠近,為提供救援人員安全平台,對塌陷邊緣進行加固以預防塌方事故進一步發展,為救援創造安全的環境。這種方案是合理的。

關注點3:事故塌方原因是啥?此次沙河路面塌方事件的原因是什麼?對此廣州地鐵集團建設總部總經理孫成偉解釋稱,目前塌陷的地方不是因為外界所傳由盾構機施工而引起。

廣州地鐵沙河站是11號線與6號線、26號線(規劃中)的換乘車站,車站規模比較大。受沙河站周邊房屋拆建的影響,以及先烈東路、廣州大道、禺東西路以及禺東西路高架橋整個周邊環境的制約,該車站採用的是礦山法施工,即暗挖車站的設計方式和施工方式。目前塌方的地方是暗挖車站的橫通道端部位置,根據地質勘查報告顯示,開挖地方的地質條件位於沙礫岩的微風化、中風化,這種地質條件在礦山法的施工過程中是相對比較好的,也比較適合做礦山法隧道。礦山法和盾構法是不同的地鐵隧道施工方法,所以此次塌方並不是由於盾構下穿引起。

關注點4:三位失聯人員身份是否確認?對於外界關切的三位失聯者身份,孫成偉回應稱,兩位身份已經確認,另外一位騎電瓶車的人員身份仍在搜尋。目前公安部門在進行身份確認,仍尚未接到有家屬報案。據了解,兩位身份已經確認的是來自湖南邵陽的石姓父子,父親名叫石宜,今年52歲,其子石科偉今年27歲。石宜是廣州市白雲區經營紅鑫保潔清潔有限公司負責人。石宜的堂弟石先生告訴記者,他們公司有工人1日早上接到客戶電話準備去吸糞作業。一般是工人去吸糞,但他(石宜)正好有事要去辦理,就和兒子一起開了吸糞車出門。事發前20分鐘他們從海珠區出發過來,沒想到出了這樣的意外。

往下看更多文章

廣東稱鞏固低空經濟發展優勢 對接香港新興工業化趨勢

2024年06月11日 14:23 最後更新:15:46

廣東省發改委副主任朱偉表示,未來會鞏固低空經濟發展的優勢,在傳統、新興及未來產業並舉,對接香港新興工業化的趨勢。

廣東省科技廳副廳長梁勤儒。 增城市人民政府圖片

廣東省科技廳副廳長梁勤儒。 增城市人民政府圖片

朱偉在廣州出席「機遇灣區」的廣東主題採訪活動時又提到,正積極向國家爭取在大灣區部署建設更多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吸引全球科研人員和實驗,下一步會以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為重點,推動區內更多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廣東省發改委副主任朱偉。發改委資料圖片

廣東省發改委副主任朱偉。發改委資料圖片

廣東省科技廳副廳長梁勤儒就指,未來會聚焦新型儲能、新能源汽車及海洋科技等重點領域,爭取更多國家資源研發,並針對供應鏈及技術瓶頸提出更多綜合解決方案,轉化為新質生產力,例如推動更多晶片自主規模應用。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