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最熱

服務業一片混亂!2020兩千大調查:淘汰潮是好事?

本想乘著去年成長獲利的局勢再下一城,誰能料到,新冠肺炎在2020開年就打亂所有佈局。去年大豐收的業者還能長紅下去嗎?一片混亂中,誰展現了優秀的臨危應變能力?

兩千大調查-服務業-新冠肺炎-疫情-零售-物流-汽車-資訊服務業-電商 實體通路借助科技力量數位轉型,加值消費者體驗、與電商抗衡。圖片來源:劉國泰攝
    其他

今年《天下》兩千大企業調查結果出爐,650家服務業總營收達9.95兆台幣,成長1.52%。本該回顧過去1年服務業表現,誰也沒料到,2020年剛揭幕,新冠肺炎就侵襲全球,服務業首當其衝,打亂企業佈局。

究竟哪些產業和業態,能展現出色抗疫能力,從去年長紅至今?哪些產業又在今年上半受到衝擊,風雲變色

電商平台》疫情加速消費版圖轉移到線上

攤開各家電商今年成績單,映入眼簾的都是「營收創單月、單季同期新高」。疫情爆發,民眾減少外出,在家上網搶民生用品及防疫物資,消費力道加速轉移至線上。

電商仍是去年成長幅度最大的通路。

根據兩千大調查,電子商務類的營收成長率平均達到10.22%。富邦媒、網家兩大本土巨頭領軍,尤其是和蝦皮打補貼戰、連續虧損兩年的網家,也在去年回歸獲利。輕資產路線的創業家,去年營收也首次突破50億台幣。

電商競爭更加激烈,鞏固會員成為首要戰略。富邦媒去年大動作整合集團資源,用點數增加消費誘因、擴大服務。網家也打通旗下平台,打造專屬生態圈來圈粉。

數位轉型》實體店鋪大反攻

受惠疫情成長的通路,還有量販店及超市。根據經濟部統計處資料,今年3月營業額分別較去年同期成長達20.7%、30%,雙雙迎來銷售高峰。

廣告

事實上,去年量販店及超市成長幅度,就已超車便利商店和百貨。過去都是電商搶食實體通路大餅,現在終於輪到實體店展開反擊。

勤業眾信消費產業負責人謝明忠分析,量販店及超市去年都做對幾件事,包括討好消費者、透過數位科技解決問題。

例如超市龍頭全聯,去年重磅推出行動支付「PX Pay」,減少過去因集點、付現找錢的結帳時間,也能透過數據蒐集,了解消費者習慣。緊接在後的「PX Go!全聯線上購」,更提供預購、宅配、分批領取等服務,提升消費者體驗。

全聯大力推廣PX Pay服務,圖為全聯新型態門市──中和新生店。(劉國泰攝)

全聯營收持續成長,去年達到1300億台幣。而謝明忠更看好全聯一千家門市規模的實力,「門市距離消費者住家近、備貨充足,是很好的預購取貨點,這是電商難以進攻的短鏈優勢。」

廣告

另一方面,橘色招牌、超市型的家樂福便利購,近幾年也悄悄攻佔各大社區。

家樂福去年營收首次突破700億台幣,擴點迅速是營收成長關鍵,目前全台137間家樂福,就有69間便利購。

家樂福企業社會責任暨溝通總監蘇小真表示,如此佈局是發現消費者習慣在改變,小家庭增加、大量購買的需求減少。老人及帶小孩的家長,也不方便到距離較遠的量販店採購。

進駐社區的便利購,正好成為居民的冰箱,有需要時能就近購買,也能因應在地消費者特性,彈性改變部份商品組合。

量販業有規律的淡旺季,根據經濟部統計處研究,銷售旺季通常集中在1、2月及7、8月。用超市店型打入社區,正好解決淡旺季分明的難題。

廣告

家樂福5年前推出線上商城,去年也看到成果,業績成長一倍。蘇小真也補充,家樂福有全球採購優勢,進口眾多各國特色商品,加上健康意識抬頭,家樂福也提供具產銷履歷的農產品、友善生態品牌等,藉產品多元政策,吸引消費者上門。

無論是超市或量販店,借用科技解決問題,線上線下的虛實整合、邁向全通路,成為顯學。

汽車銷售、修理》政策加持,領牌數創歷史次高

汽車銷售、修理是另一個亮眼的產業。

今年兩千大調查中,共入榜31間企業,其中有24四間營收呈現成長,主要受惠於新車款以及政府汰舊換新的補助政策,去年汽車新車領牌數創歷史次高。

廣告

汽車銷售龍頭和泰汽車,去年營收首次突破兩千億元,代理的汽車廠牌豐田和凌志,分別在國產車和進口車市場稱霸,加起來市佔率達32%。因CP值高被稱為「神車」的豐田Altis,更連續19年蟬聯台灣新車銷售榜首。(看更多:裕隆打掉自造汽車夢的虧損、減資,存活關鍵的下一步是什麼?

今年是政府汰舊換新補助的最後1年,預計車市仍有成長空間。

倉儲運輸》搭上電商順風、進攻高端物流

倉儲運輸產業也是近年服務業亮點。兩千大調查顯示,倉儲運輸業營收成長率平均數為5.22%。

未來流通研究所協理林原慶分析,台灣的物流產業規模雖然漲跌不大,但內部組成結構正悄悄產生變化。電商物流、宅配和低溫冷鏈物流,都是成長較快的領域,雖然目前業務量佔整體比例還不大,但相當具未來性。

廣告

「物流屬於支援性服務業,成長動能是跟隨著所服務的產業,」林原慶解釋。疫情下,1、2月宅配服務營業額也跟著電商成長,較去年同期高出37%。

統一旗下的統一速達、東元和富邦媒投資的台灣宅配通,都專做宅配,成長力道強勁。綜合型物流公司如新竹物流、嘉里大榮,去年營收也創下新高。

其中,嘉里大榮也早一步佈局技術門檻高的醫藥物流及科技物流。「運送疫苗藥品大多需低溫運送,溫控能力要求高。而科技業高單價產品,精密、不耐摔、不耐悶,人員訓練和運送服務SOP都要嚴格控管,」林原慶觀察。(看更多:電商物流概念股超前部署!後疫情時代如何靠「物流之力」獲利?

電商物流、宅配、冷鏈物流等佔整體物流比例低,但未來性高。連電商業者也來參戰,自建物流車隊。(劉國泰攝)

同樣是物流,有企業雙位數成長,也有企業衰退消失。像成立超過60年的中連貨運,以汽車貨運路線業務為主,在去年決定退出貨運市場,原因是經營環境欠佳。

物流產業競爭激烈,但毛利卻很低。從拚量到拚技術能力,唯有佔據高端物流服務,才能持續創造利潤。

資訊服務業》AI、5G帶動「技術融合」時代

去年資訊服務業也呈現豐收,兩千大企業調查,軟體業、資訊設備與銷售,營收成長率平均達18.38%、11.21%,在所有行業別中分據第二及第五名。主因之一是去年製造業增設新廠,資訊化設備需求增加。

科技發展快速,技術融和、串接軟硬體等需求,讓資訊服務業的角色更加吃重。(王建棟攝)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調查,去年製造業固定資產增購額,較前年成長29.26%,電子零組件產業佔了超過八成。「5G、AI等新興應用需求加速拓展,半導體業者投入先進製程,持續擴建廠房及增購生產設備,」報告中這樣描述。

此外,資策會資深產業分析師韓揚銘觀察,近年技術成熟及企業觀念改變,科技、金融和服務業,數位轉型腳步都持續加速。無論是國際企業串接需求,或公司內部財會、人資資訊系統升級,連資訊安全的議題也受到重視。

而提供系統整合(SI)服務商,如精誠、壹零、聚碩、敦陽科、中菲、關貿,去年營收皆成長。

韓揚銘分析,現在是「技術融合」的時代,從AI、物聯網、區塊鏈、資安、大數據到雲端5G,要將這些技術整合應用、提供應用端解決方案,系統整合服務商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觀光、航空、百貨、餐飲》海嘯前排,必須為下次做好準備

不少企業去年營收、獲利創下新高,今年卻因新冠肺炎吃足苦頭,業績重創。各國陸續斷航鎖國,觀光旅遊相關行業:國際航空、國際觀光飯店和旅行社受到最直接影響。

航空業首當其衝,華航第一季營收較去年同期衰退兩成、長榮航更減少超過三成。許多觀光旅館也宣布歇業收攤,不乏如台中亞緻、翡翠灣福華度假大飯店等知名品牌。(看更多:大億麗緻飯店熄燈 首任總經理蘇國垚不捨:該止血就止血吧!

民眾減少非必須消費,也讓實體通路中的百貨業下滑嚴重。經濟部統計處資料顯示,百貨第一季營業額較去年同期衰退8.8%。

疫情衝擊航空業,桃園機場第一航廈甚至在4月出現史上首次單日零入境的罕見情況。(劉國泰攝)

餐飲業則因春酒和大型宴會取消受到重傷,外送、外帶儼然成為顯學,連餐飲龍頭王品也受疫情推動,旗下17個品牌,從今年4月開始全面外送。(看更多:業績衰退近四成,為何還敢推新品牌?獨家專訪瓦城董事長徐承義

不只大企業經營辛苦,中小型甚至10人以下的微型服務業,也因需求急凍而產生歇業、倒閉的淘汰潮。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觀察,淘汰潮對服務業而言,短期是壞事,中長期是好事。

他認為,疫情期間是企業思考如何改變、做出差異性,讓服務業優質化的機會。「不能空等客人回來,而是調結構、改善體質,培養風險意識,建立基本經營管理觀念。」

就像人生完大病後,要調養身體,台灣服務業也要強健體質,否則下次再遇到無預警的天災人禍,又會倒一片。

「危機也是轉機。疫情百年一見,但也可能變常態,企業要趁這次做足下次的準備,」勤業眾信風險諮詢服務執行副總經理張益紳說。

新冠肺炎對全球的影響層面,遠比2003年的SARS來得廣泛,這也考驗服務業,誰佈局得早、誰的反應速度快,就能搶得復甦先機。(責任編輯:陳郁雁)

●更多精彩內容,請購買《天下雜誌》698期《《天下》兩千大調查:最強五十大集團

【2020兩千大調查系列】

看更多》天下調查:台灣最強50大集團,誰淪為時代眼淚?誰打敗世界危機?

服務業》曾是奇摩母公司的PX Pay幕後功臣 精誠:我要成為世界級軟體公司

相關熱門主題
你可能有興趣
#廣編企劃|找回專注多工狀態喝口原萃 休息一下
最新訊息
限定38折,深入解析COMPUTEX
App內開啟 更舒適的閱讀體驗
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

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