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簡單生物課: 自然科超高效學習指南 | 誠品線上

Super Simple Biology: The Ultimate Bitesize Study Guide

作者 DK
出版社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超簡單生物課: 自然科超高效學習指南:是學生課堂報告、回家作業與考前準備的絕佳幫手,老師備課與出題的靈感輔助,也是成人重新認識生物學的入門指南。從生命的起源到動植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是學生課堂報告、回家作業與考前準備的絕佳幫手,老師備課與出題的靈感輔助,也是成人重新認識生物學的入門指南。 從生命的起源到動植物細胞,從地球生物圈到人體的運作,從遺傳演化到實驗方法──課堂上教授的生物學涉及範圍之廣,簡直到了無邊無際的地步,龐大的知識量可能讓學生還來不及理解就必須硬背下來,使得學習效果大打折扣,更不用說培養出興趣。 這套最新的基礎科學學習指南系列,就是從輔助學生課堂理解出發,針對自然科琳瑯滿目的重點逐一突破,快速解除學習挫折感。《超簡單生物課》把生物學的內容分成超過250個環環相扣的觀念全面講解,透過精細的繪圖與照片,配上條理清晰的文字說明,從生物學的科學方法與思考要領開始,依序進入細胞、呼吸、酵素、營養、動植物的運輸作用、神經系統、內分泌、生殖、遺傳、演化、生態、環境,以及健康等主題,幾乎每一頁都附有容易消化與加深印象的重點提示與補充說明,幫助融會貫通。DK發揮一貫強大的博物館式圖文整合能力,讓讀者在研讀每個觀念時,就宛如進入一座迷你主題博物館,得到不同於教科書的學習體驗。 本書的內容架構不但有利於學生參照課堂進度來學習,也便於初次接觸生物學的成人讀者尋找延伸閱讀方向,因此除了適合作為小學高年級到國中程度的補充讀物,也是其他年齡層讀者認識生物學的最佳入門參考書。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DK出版社編輯群DK出版社(Dorling Kindersley Limited)創立於1974年,半世紀來已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百科圖文書出版社。DK圖書除了強調知識性,更以「革命性的美術編輯」著稱,堪稱業界一絕,他們在版面上下足工夫,平均每頁的設計成本是其他出版社同類書籍的十倍以上,其中又以「去背圖像+全白襯底」的圖解手法最為獨特,這些圖像以多變的視角呈現,選用大量逼真的插畫或實物照片,時而宏觀、時而精細,與紮實的文字緊密結合,實踐「終身學習」的出版理念。涂瑋瑛國立臺灣大學獸醫學系畢業,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曾任動物醫院獸醫師,現為專職譯者,譯有《博物學家的動物分類圖鑑》(大石國際文化出版,2021)、《寂寞的誕生:寂寞為何成為現代流行病?》(商周出版,2020)、《AI 醫療 DEEP MEDICINE》(旗標出版,2020,合譯)、《骰子能扮演上帝嗎?18個不確定性的數學思考》(商周出版,2020,合譯)。賜教信箱:bailey.tu@gmail.com。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錄 運用科學來工作 10 科學是如何運作的 12 進行測量 13 使用變數 14 科學模型 15 科學中的問題 16 科學的效益與風險 17 尋找平均值 18 呈現資料 20 科學進展 22 科學單位 23 安全工作 生命是什麼? 25 生物的特質 26 物種的分類 27 生物的分類界 28 身體結構 29 器官系統 30 脊椎動物 31 無脊椎動物 32 植物 33 演化樹 34 生物檢索表 細胞 36 動物細胞 37 植物細胞 38 單細胞生物 39 細菌 40 顯微鏡 41 使用顯微鏡 42 幹細胞 44 有絲分裂 46 減數分裂 47 二分裂 48 培養細菌 49 抗生素與防腐劑的效果 運輸與細胞 51 擴散作用 52 滲透作用 54 研究滲透作用 56 主動運輸 57 表面積與體積 58 交換與運輸 呼吸 60 呼吸作用 62 研究呼吸速率 63 有氧呼吸 64 無氧呼吸 酵素 67 酵素 68 酵素與溫度 69 酵素與pH值 70 酵素與受質 71 產業中的酵素 72 研究酵素 74 代謝 植物的營養 76 光合作用 77 葉 78 氣孔 79 植物與葡萄糖 80 植物營養素 81 適應極端環境 82 研究光合作用 84 光合作用速率 86 測量光合作用速率 88 平方反比定律 89 溫室栽培 人類的營養 91 營養素 92 維生素與礦物質 93 測量食物中的熱量 94 均衡飲食 96 食品檢測 98 消化系統 100 消化酵素 102 食物的吸收作用 植物的運輸作用 104 運輸系統 106 蒸散作用 107 植物根部 108 蒸散速率 109 測量蒸散作用 動物的運輸作用 111 循環系統 112 血管 113 血管的構造 114 血液 115 心臟 116 心臟如何運作 117 心率 118 改變心率 119 淋巴系統 120 肺臟 122 呼吸 123 運動對呼吸的影響 神經系統 125 刺激與反應 126 神經系統 127 神經元 128 突觸 129 反射弧 130 測量反應時間 131 腦 132 研究腦部 133 神經系統損傷 134 眼睛 135 視覺 136 近視 137 遠視 138 散光 139 耳朵 140 體溫控制 荷爾蒙 142 內分泌系統 143 恆定 144 胰島素與升糖素 145 糖尿病 146 腎臟 148 男性青春期 149 女性青春期 150 月經週期 152 避孕法 153 助孕治療 154 腎上腺素 155 甲狀腺素 156 植物激素 157 利用植物激素 158 光照對幼苗的影響 生殖 160 有性生殖 161 無性生殖 162 花 163 風媒傳粉 164 果實 165 種子播遷 166 種子 167 影響發芽的因子 168 植物的無性生殖 169 昆蟲的生命週期 170 兩棲類的生命週期 171 鳥類的生命週期 172 哺乳類的生命週期 173 男性生殖系統 174 女性生殖系統 175 人類的受精 176 懷孕 178 分娩 遺傳學與生物技術 180 基因組 182 人類基因組計畫 183 DNA的構造 184 蛋白質合成一 185 蛋白質合成二 186 突變 187 基因與等位基因 188 基因雜交 190 共顯性 192 孟德爾的研究 194 血型 195 遺傳異常 196 基因檢測 197 性別決定 198 性聯遺傳 199 複製動物 200 基因工程 202 複製植物 203 工業發酵 演化 205 變異 206 連續變異與不連續變異 207 達爾文與華萊士 208 演化 210 化石 211 抗生素抗藥性細菌 212 選拔育種 213 成種作用 214 絕種 生態學 216 生態學 217 相互依存 218 分類食性 219 食物網 220 分解者 221 非生物因子 222 生物因子 223 捕食者-獵物循環 224 社會行為 225 能量傳遞 226 生物量塔 227 繪製生物量塔 228 豐富度 229 負荷量 230 生物的分布 231 水循環 232 碳循環 233 氮循環 人類與環境 235 人口成長 236 資源需求 237 生物多樣性 238 全球暖化 239 氣候變遷 240 改變生態系 241 改變分布 242 碳匯 243 外來種 244 水汙染 245 土地汙染 246 空氣汙染 247 保育 248 糧食安全 249 糧食生產與永續性 250 農作方法 251 生質燃料 健康 253 健康與疾病 254 生活方式對疾病的影響 255 心臟病 256 心臟手術 257 病原體 258 傳染病 259 病毒 260 病毒性疾病 261 細菌性疾病 262 原生生物與真菌性疾病 263 身體屏障 264 吞噬細胞 265 淋巴球 266 長期免疫 267 疫苗接種 268 單株抗體 269 癌症 270 藥物 271 測試藥物 272 害蟲與植物 273 植物的防禦 274 名詞解釋 282 索引

商品規格

書名 / 超簡單生物課: 自然科超高效學習指南
作者 / DK
簡介 / 超簡單生物課: 自然科超高效學習指南:是學生課堂報告、回家作業與考前準備的絕佳幫手,老師備課與出題的靈感輔助,也是成人重新認識生物學的入門指南。從生命的起源到動植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9980982
ISBN10 / 9869980988
EAN / 9789869980982
誠品26碼 / 2682031195009
頁數 / 288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7X1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內文試閱】
科學是如何運作的
科學不只是一系列事實而已,也是一種藉由提出想法與測試想法來發現新事實的方式。科學家利用想法(假說)做出他們能用實驗測試的預測。這種以實驗來測試想法的過程稱為科學方法(scientific method)。

重點
✓ 科學方法包括以實驗測試假說。
✓ 實驗無法證明假說是正確的──只能支持假說。

1. 進行觀察
科學方法的第一步是進行觀察。例如你或許有注意到,花園裡在春天種下的鱗莖,最早開花的總是位於陽光最充足的地方。
2. 建立假說
下一步是建立或許能解釋觀察結果的假說,也就是科學想法。比如有個可能的解釋是:陽光充足的地方最先開花是因為那裡的土壤比較溫暖。
3. 進行實驗
你會透過進行實驗及收集證據來測試假說。如果溫度使春植鱗莖生長得比較快,你或許會設置一個實驗,在相同的土壤容器中以三種不同溫度栽種相同的植物鱗莖。為了收集可靠的證據,你或許會在每種溫度栽種許多鱗莖。這樣會比較容易發現是否有什麼不對勁的狀況,比如一株沒有正常生長的植物。
4. 收集資料
科學家會非常謹慎地從實驗收集結果(稱為資料),他們往往是透過測量的方式來收集。測量可能會重複進行,以確保結果是準確的。實驗結果常常會記錄在表格上。
5. 分析結果
為了讓實驗結果比較容易分析,這些結果常常會呈現在圖表上。這裡的圖表顯示了25天內的植物平均高度。在這個例子中,實驗結果支持假說:較溫暖的溫度會使花較早出現。如果相同實驗進行了好幾次,並得到類似結果,那麼實驗結果就是可重複的。
6. 重複實驗
單一一次實驗不會證明假說是正確的,只會支持假說而已。科學家通常在科學期刊上分享自己的實驗結果,這樣其他人也能重複實驗並驗證結果。這稱為同儕審查(peer review)。經過多次成功的試驗後,假說可能會被接受為理論。

事實或理論?
如果一個科學理論已經被測試許多次,而且從未失敗,它最後就可能被接受為一項事實。舉例來說,我們現在已經接受「細菌傳播疾病」這個理論為事實。「化石是史前生物的遺骸」這個理論也被接受為事實。然而,沒有任何科學理論或事實能被毫無疑問地證明是正確的,因為理論無法解釋的新證據隨時可能會出現。

【內文圖片】

在10°C栽培的風信子鱗莖
在15°C栽培的風信子鱗莖
在20°C栽培的風信子鱗莖

10°C 15°C 20°C
5天的高度 0公分 0公分 0公分
10天的高度 0公分 1公分 2公分
15天的高度 2公分 5公分 8公分
20天的高度 5公分 9公分 16公分
25天的高度 8公分 14公分 20公分

溫度(°C)
平均高度(公分)


進行測量
許多實驗都包含測量物理量(physical quantity),例如溫度、體積、質量。測量應該既準確又精密。

重點
✓ 如果重複測量數次並取得平均值,測量結果會更可靠。
✓ 測量應該既準確又精密。

測量設備
生物學實驗常需要設備來測量質量、體積、溫度、時間或長度。為了確保使用測量設備時能取得可靠的讀數,明智的做法往往是重複測量數次,然後計算出平均值。

準確度(accuracy)與精密度(precision)
準確與精密這兩個詞在科學上的意義稍有不同。如果測量結果非常接近被測量的真值,這個結果就是準確的。如果重複測量數次會產生相同的(或非常接近的)數值,這個結果就是精密的。
精密但不準確
假如你用一支數位溫度計測量裝在燒杯裡的溫水四次,這四次讀數都顯示相同數字到小數點後兩位,但溫度計有瑕疵,這些讀數就是精密但不準確的。
準確但不精密
假如你使用另一支沒有瑕疵的溫度計,但讀數都稍微有點不同,或許溫度計末端在每次測量時位於水中的不同區域,這些讀數就是準確都不精密的。
準確且精密
最後,假如你先攪拌溫水之後才測量溫度,而且四次讀數都是相同且正確的,這些讀數就是準確且精密的。不論你何時進行測量,都要盡量準確且精密。

【內文圖片】
碼表測量時間。
溫度計測量溫度。
量筒測量體積。
秤測量質量。
直尺測量距離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全球百科權威DK理工編輯團隊第一套專為學校課程而設計的參考書。
․章節規劃完整涵蓋「生物課」所有內容與跨科主題。
․高品質的照片與繪圖,搭配一目瞭然的圖解式教學架構,精準解析基礎生物學核心概念。
․方便快速查找內容綱要、釐清重點,可大大提升遠距教學與居家自習效率。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