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討厭自己的父母,是對孩子心靈最大的傷害;能把大人的分分合合,與孩子的成長教育分開,才是真正的愛

能夠凡事從「對孩子最好」的出發點去思考與行動,其實不管家庭的狀況如何,孩子都還是能夠體會到深深被愛的。
  • 文/ 凱若
  • 2017-03-30 (更新:2021-08-18)
  • 瀏覽數19,446

聖誕節,是德國人全家團聚的日子。就像台灣的農曆年四處拜年,我們每一年回老公老家,除了在婆婆家和一大家人過聖誕夜之外,都還會到爺爺奶奶家拜訪,當然包括老公生父那邊的家人。上一個聖誕節,公公婆婆做了件讓我很感動的事,他們邀請了老公和哥哥的生父到家裡一同過聖誕夜。在那個夜晚,大家一起吃著聖誕大餐,談天說地、玩小孩、拆禮物,這是老公與哥哥,第一次同時間與兩位爸爸一起過聖誕夜。

其實在這次之前的幾個場合,我就已經很訝異於他們這一大家子人的「和樂融融」。在老公哥哥的婚禮那天,因為車子的安排,所以由老公的生父開車載著老公的繼父、老公與我三人一起到宴會場地。那時老公與我還沒結婚,第一次遇到這狀況的我,原本以為在車上迎接我們的是讓人尷尬的沈默,沒想到卻是相反。兩老早就聊開了!從車子聊到音樂,又聊到最近的旅遊計畫,原本話不多的兩個男人,在車上聊到老公與我都插不上話。

 

用愛與智慧讓一家人團聚

每次我們回老家,生父總會在我們抵達的當晚就過來見面。在我們要離開的當天,也一定「全家」聚集一起吃頓豐盛的早餐。其實,這畫面好幾次讓我眼眶泛淚。同樣有兩段婚姻,我知道這樣的「闔家團聚」有多麽地困難。這也讓我更感動於婆婆的智慧。

老公的生父當時離開婆婆的時候,他們有著分別三歲與四歲的兩個男孩。或許是無法承受突然成為四口之家的壓力,也或許兩人之間本來就有些問題,生父離開了,留下婆婆一個人獨自撫養兩個年幼又好動的兒子。這看起來會是個很苦情的故事,但婆婆卻用「愛」與「智慧」把後面的劇本寫得圓滿。

她與老公生父的故事很戲劇化,也有很多恩恩怨怨,但她沒有把這樣的戲劇性帶到教養孩子之中。除了孩子隔週的週末都會與爸爸共度之外,她堅決地告訴自己:要教孩子敬愛父親;孩子不只需要母親,也需要與父親的關係。在孩子成年之前,她從來不在孩子面前提到父親的錯誤,從不抱怨或指責孩子的父親,總是要孩子懂得感謝爸爸的陪伴與付出。

當老公與哥哥進入青春期,開始懂「大人世界」的事之後,他們對父親過去的離開(或說離棄)非常不能諒解,更無法接受父親當時因為自己生活的狀態,而減少了對他們的探訪。雖然婆婆完全能理解他們的心情,仍舊持續告訴孩子們:「媽媽不會強迫你們要與爸爸互動,但他還是你們的父親。」

她知道,教孩子「討厭」或「恨」自己的父母親,是對孩子心靈最大的傷害。她需要教孩子如何去原諒,去愛。而她必須先做出這樣的榜樣。所以在她與老公生父的互動之中,我們完全感受不到他們的過去。雖然兩人只有在兒子們在的場合碰面,但見了面仍舊會彼此關懷與閒聊,就像兩個著得很遠的朋友一樣。

 

能夠把大人世界的分分合合,與孩子的成長教育分開,才是對孩子真正的愛。

有些父母親口口聲聲說「愛孩子」,卻把孩子當做留住或報復另一半的工具,這樣用「健全家庭」四個字綁住親子關係的父母親,其實或許愛自己的成分還比愛孩子高一些吧!或者,有些父母親因為伴侶關係的結束,就完結了自己的「父母之責」,這都是非常自私的。

婆婆的智慧,也幫助了她的兒子面對自己「多元」組成的家庭。老公很自然而然地知道該要如何與我的女兒相處,也很清楚知道當我們聊到女兒的生父時,自己該要用什麼態度面對。能夠凡事從「對孩子最好」的出發點去思考與行動,其實不管家庭的狀況如何,孩子都還是能夠體會到深深被愛的,而且還能學習到父母親的處世智慧。

 


摘自 凱若媽咪 《每一天的教養,都為了孩子獨立那天做準備:德國婆婆教我的教養智慧》/ 天下文化出版
 

 

 

推薦好讀>>>《不會改變的清單》/ 小天下出版

當今社會重要的議題:父母離婚 x 爸爸出櫃 x 多元成家

有一種愛,它不要求你成為任何人,只要你做自己。

 

碧雅的爸媽決定離婚,在唯一的家庭會議上,爸爸告訴她自己是同性戀。

爸媽給了她一本筆記本,裡面羅列了一份清單,上面都是不會改變的事物。

爸爸媽媽永遠愛妳甚於一切。爸爸媽媽彼此相愛,只是方式不同。.......

從此,碧雅輪流住爸媽家,而她擁有的愛未曾減少。

隨著爸爸們的大喜之日接近了,碧雅與身邊的人感受著悲傷、喜悅、驚愕、憤怒的情緒,

他們將攜手前行,一同探索愛的模樣以及家人的定義。


☆美國《時代》雜誌年度最佳童書
☆美國《出版人週刊》年度最佳兒童小說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教師選書
☆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年度最佳好書
 

誠品社方展:小天下+未來出版書展66折起,滿額現折100元!>> https://bit.ly/3lbgpTx

 

 

Photo: Pixel 4 Images/Shutterstock.com

數位編輯:曾琳之、陳宣雯(210818更新)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

★填問卷
抽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