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加入會員獨享優惠

過度要求高EQ如同詛咒…名人的生命,不是公共財產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0-04-17

瀏覽數 47,850+

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源:unsplash
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源:unsplash

編按:
任何人遇到壓迫及逼供,心中絕對都是不好受,絕對不會因為習慣就沒有感覺,也不會痛苦。沒有人喜歡被負向評價,沒有人喜歡被批評及指責,被取笑,被貼上莫須有的標籤,甚至被編織桃色緋聞及家庭糾紛。沒有人喜歡當砧板上的肉,被秤斤論兩,挑三揀四,最後卻還要面帶微笑,說有你真好。(本文摘自《微笑憂鬱》一書,作者洪培芸為臨床心理師,以下為摘文。)

每當新聞又傳出名人自殺的消息,往往引起大眾譁然。無論這位知名人士是來自影視圈、政壇、藝文界、金融業、商界等各大領域,都讓我心痛不已,同時感慨萬千。名人的生命,彷彿成了公共財產。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公眾人物就是所有人投射的樣板,他們承受著所有人的投射。

什麼投射呢?所有粉絲及支持者的渴望,內心的寂寥空虛、無法達成的個人欲求,全數投射到他們身上。所以如果他談戀愛了,支持者就會覺得憤怒、失望,感覺遭受背叛,因為他竟然專屬於一個人的了。接著不再願意支持他,甚至開始產生瘋狂的情緒,想要把他拉下來,不能讓他所愛的人獨占。

這是多麼病態的思維,多麼扭曲的價值觀。

公眾人物也是人,如你如我一般,是有靈魂、有肉體的正常人,他們擁有自己的意志及人生,可以決定要瘦還是胖,可以決定穿得怎麼樣,可以決定何時談戀愛,要跟誰結婚生小孩,這有什麼奇怪?

他有自己的想法,他可以自己做決定,因為這是他的人生,沒人可以幫他做主,也沒人得以取代。既然我們喜歡他,欣賞他,支持他,那麼我們應該是祝福他的決定,相信他的選擇會帶給他幸福快樂,朝向他所渴望的未來。

把公眾人物當成自己的財產,渴望能夠支配及控制,何嘗不是反映出我們內心對於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空虛,還有無力感,所以需要透過遙遠的他者,經由想像的方式來滿足及填滿?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unsplash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unsplash

我們都忘了,命只有一條

我們都只看見表面上的好,覺得公眾人物都沒有負擔及煩惱。但如果你對心理學有些了解就知道,一次負向經驗,需要三倍正向經驗來抵消。如果這個負向經驗是來自親近的人,則需要五倍,近來還有更新的研究指出,是六倍。

幾倍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想像嗎?公眾人物到底承受了多大的壓力。有那麼多人關注他的一切,有來自正向的肯定及欣賞,當然也有來自負向的批評、指責及謾罵。套用前面所提到的倍數理論,他們需要幾千、幾萬倍的正向經驗才能夠平衡、修復這些負向經驗的侵蝕?

也因此,許多知名人士,都是微笑憂鬱的高風險族群。甚至早有很多人,都是需要靠著抗憂鬱劑,才能夠繼續過生活,繼續日常工作;或者長年依賴安眠藥,才能夠入睡,一覺到天亮。這些真相,我們都看不見也不知道,甚至還以為他都好好的。

我們只看到他表面盡是風光,盡是讓人豔羨的好,從沒想過正向積極如他,每天夜裡都是以淚洗面,下了螢光幕,盡是憂鬱和疲憊。然後微笑憂鬱,繼續度過一天又一天。

企業碳盤查就是困難重重?|大師觀點助企業有效計算「範疇三」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unsplash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unsplash

「高情商」如同緊箍咒

外界無的放矢的攻擊與批評,子虛烏有的指控,追問個人私事……這些都是對於一個人心理健康的侵犯。

我們時常標榜高EQ的好,永遠都要優雅微笑,被人罵了還要說聲「謝謝指教」,但這樣的價值觀,根本需要打個問號!

高情商到了後來,如同一種束縛,更是詛咒。

任何人遇到壓迫及逼供,心中絕對都是不好受,絕對不會因為習慣就沒有感覺,也不會痛苦。沒有人喜歡被負向評價,沒有人喜歡被批評及指責,被取笑,被貼上莫須有的標籤,甚至被編織桃色緋聞及家庭糾紛。沒有人喜歡當砧板上的肉,被秤斤論兩,挑三揀四,最後卻還要面帶微笑,說有你真好。

憂鬱蔓延,「師父」才會盛行

知名人士、公眾人物都需要維護好自己的形象,永遠都要帶著微笑。那是一把名為完美的刀,凌遲著自己的身心健康,一刀又一刀。

為什麼「師父」會有這麼多追隨他的信徒?這些信徒當中,不乏知名人士,無論是演藝人員、企業老闆、各行各業的專家、精英及權威,他們都坐在台下膜拜、結手印,還有捐錢。

一言以蔽之,因為人生太苦。

無須嘲笑,每一個痛苦的人,都渴望解藥。

我們要做的是,檢視自己是不是造成名人憂鬱,推波助瀾的一分子,還是能做到真正的同理,明白原來公眾人物過得多麼不容易,他們也需要正常人的生活,需要被傾聽及支持。


 ※自殺不能解決問題, 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透過守門123步驟-1問2應3轉介, 你我都可以成為自殺防治守門人。安心專線:0800-788-995(0800-請幫幫-救救我)/張老師專線:1980/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微笑憂鬱:社群時代,日益加劇的慢性心理中毒》一書,洪培芸著,寶瓶文化出版。

《微笑憂鬱:社群時代,日益加劇的慢性心理中毒》一書,洪培芸著,寶瓶文化出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