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觀察

因愛而勇敢:青少年小爸媽的成家之路

如果社會能夠撕下既有的標籤與成見,投以友善接納的眼光及支持,就能一起發現,即使面對困境,這些青少年小媽媽對孩子的付出,與其他母親沒有不同。 如果社會能夠撕下既有的標籤與成見,投以友善接納的眼光及支持,就能一起發現,即使面對困境,這些青少年小媽媽對孩子的付出,與其他母親沒有不同。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他們能照顧好孩子嗎?」這是多數人在聽聞「青少年懷孕」及「青少年父母」時,會脫口而出的話。這樣的看法無形中成為青少年小爸媽身上常見的標籤,但在「愛玩」或「不成熟」這些刻板印象的背後,他們在社會及家庭中所面臨的挑戰,及為孩子所做的付出,卻往往未被看見。

青少年懷孕說不出口的困境

未成年懷孕青少女的年齡,大約是在16~20歲間。她們在發現自己懷孕的當時,大多感到無助徬徨,不知如何與交往對象及父母開口。若沒有充足的資源與支持,青少女更可能會落入無人可討論、不知可找誰求助的窘境,只能獨自面對。

當胚胎成長至12周後,除非胚胎不健康,否則醫師通常不建議做中止懷孕的手術。而懷孕的青少女除了不敢向家人坦白之外,也很可能因生理期原本就不穩定,而太晚發現懷孕。直到逐漸隆起的肚子被家屬或學校老師發現的那一刻,孕程也已過了可以做中止懷孕手術的階段。

此外,未成年懷孕的青少女若需做中止懷孕手術,需經家長同意,手術費用各縣市的補助標準不一,若家庭資源不夠充足,也會成為懷孕青少女在面臨生育抉擇時,影響其是否生下孩子的因素之一。

生命的選擇題

青少女在知道自己懷孕之後,接下來所要面臨的抉擇便是:生還是不生?該留養還是出養?是否要因孩子而結婚呢?除了這些,再加上雙方家長的意見等各種考量,讓青少年的想法往往可能被擺到最後面,不一定能為自己生命中的重大事件做決定。

然而,青少年父母的感受及想法,是雙方未來有無成家共識的關鍵要素,也是孩子誕生後能否獲得良好照顧的原因之一。因此,勵馨基金會常年服務小爸媽一同走過這段「成家之路」,透過社工的輔導及陪伴,瞭解懷孕青少女對於新生命的到來、婚姻的想法,並與父母同步討論,讓家庭在面臨新生命到來的同時,不是帶來更多衝突,而是更加瞭解彼此,一起為新生命及家庭做出適切的決定。

未成年懷孕的生活自立

當懷孕的青少女決定生下孩子,照顧、扶養新生命,新的挑戰也隨之而來。在照顧幼兒與經濟獨立的兩難上,他們所遇到的困難,就像大多家庭一般,需要分配照顧時間、考量經濟預算,並且要有穩定的經濟來源;但懷孕青少女在職場中的弱勢處境,卻很可能被忽視。

懷孕青少女多數於就學期間懷孕,並因懷孕而只好休學,待嬰兒出生,又因照顧孩子而無法抽出時間復學。但若要選擇就業,除了「學歷」影響了他們的職場競爭力外,「需要照顧孩子」更是成為他們難以穩定就業的因素之一。

即使面臨育兒及經濟的壓力,決定留養孩子的青少女不在少數,使她們願意一肩扛起重擔,不放棄成為一名母親的原因,是為孩子而勇敢堅強的愛。我們在服務中看見這些愛,也看見生命的韌性。

友善支持 一起看見幸福的方向

如果社會能夠撕下既有的標籤與成見,投以友善接納的眼光及支持,就能一起發現,即使面對困境,這些少女對孩子的付出,與其他母親沒有不同。而我們也期待政府可以給予青少女母親更適切、彈性的社福資源,如社會住宅補貼、日間托育補貼等,這不但夠緩解她們的經濟及照顧壓力,更能讓她們進入穩定的生活,進而更有機會重回校園或職場。

勵馨基金會服務未成年非預期懷孕青少女已逾20年,我們不斷在服務中去看見、探討青少女在懷孕及產後、成家道路上所面臨的挑戰與阻礙,是否有任何可行的解方。也希望有更多人能夠看見這群青少年父母,他們努力為自己的人生創造幸福的模樣,就像每一個人對幸福的渴望一樣。

(作者為勵馨基金會屏東分事務所社工師。)

瀏覽次數:1491

獨立評論

每週四,精選觀點直送信箱!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

編輯推薦

延伸閱讀

勵馨基金會本著基督精神,以預防及消弭性侵害、性剥削及家庭暴力對婦女與兒少的傷害為使命,至今已逾30年。目前有63個據點遍布各縣市、近600位專業人員一起同工,期許服務與倡議並行,照亮苦難中的人,終結社會中所有的性/別壓迫與暴力。本專欄為勵馨夥伴們在深耕議題路上,所經驗到的日常與反思,盼能邀請您與我們一同成長,建立性別公義的社會。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
勵馨基金會本著基督精神,以預防及消弭性侵害、性剥削及家庭暴力對婦女與兒少的傷害為使命,至今已逾30年。目前有63個據點遍布各縣市、近600位專業人員一起同工,期許服務與倡議並行,照亮苦難中的人,終結社會中所有的性/別壓迫與暴力。本專欄為勵馨夥伴們在深耕議題路上,所經驗到的日常與反思,盼能邀請您與我們一同成長,建立性別公義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