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育

【投書】問題不在幾點到校,而在是否尊重多元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最近延後到校的辯論,又引起了一陣針對教育的討論。大家都心疼台灣的小孩很辛苦,希望他們能睡飽一點。但是延後到校這帖教育藥方,真的開對了嗎?會不會最後又重蹈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覆轍呢?

教育沒有標準答案

台灣人的盲點,總是習慣說教育「應該」如何如何。但是,「教育議題沒有標準答案」。有些人重視快樂的童年時光,有些人願意犧牲一部分快樂的童年,考取更高的學歷,找到好的工作。這兩種價值觀,哪分誰對誰錯?同樣地,有些人希望學校教更多種生活技能,有些人希望學校更注重考試升學。每個人的興趣不同,天賦不同,抗壓性也不一樣,怎麼能用同一套課程,來教育每個孩子呢?

目前早自習時間,大多是安排晨考。試問:晨考要挪到什麼時間?若是取消晨考,勢必要延後放學,或是在課堂上考試,壓縮原本的上課時間。教改之後,國中生課業壓力不減反增,第一線教師往往覺得教學時數捉襟見肘。試問:教育部想出對策了嗎?還是又將問題推給老師們?老師教不完,再把問題丟給補習班?

我完全同意:人生不該只有考試。但是,抗壓性也有多元差異,有些人可以接受較多的考試,有些人不行。在目前常態分班之下,老師們為了顧及想考取理想學校的學生,只好用同一套標準來要求學生。大家不應該解讀為:老師只會逼學生讀書,這是法規限制下,老師們的無奈選擇。(其實能延後上班,老師們也很開心啊!)

給公立國中彈性,尊重教學自主權與選擇權

同樣的,每個人的家境也有差異。筆者觀察網路上的言論,爭取取消早自習的這些學生團體,大多是前幾志願的學生,家長已經有安排補習計畫,覺得早自習的晨考是多餘的。但是也有些學生沒補習,十分需要仰賴學校老師的資源,給他們練習、解惑。試問,教育部該如何顧及沒錢補習的學生?

若是學生團體仍然堅持要取消早自習,在教育部不願意調整會考難度、課綱內容,也不願意晚放學的前提下,是否應該鬆綁法規,同意各校能夠依「選課」狀況分班,兼顧各種學生的需求?需要晨考的就分到晨考班,不需要的就分到普通班。因為這不是以「成績」分班,我想應該不會被批評為能力分班(同時,我也希望第八節課也能依選課狀況分班)。在德國,國小就進行分流,讓想念書的學生念書,想學一技之長的去學一技之長,兼顧各種學生的需求。台灣要學外國的教育制度,怎麼能只學半套?

此次發起連署的人是台中市議員,而台中市正是教育M型化相當嚴重的地方。以私立衛道中學為例,每年都有許多醫師們排著隊,替孩子報名入學考試。因為公立國中無法顧及學術性向學生的需求,而私立中學擁有較多的教學自主權與選擇權,可以不管教育部的規定、採用自編教材、用考試篩選學生等等,照顧學術性向學生。若最後決定再砍公立國中的彈性教學時數,發起者應同時提出:如何照顧念不起私立學校的學術性向學生?

台灣人不習慣「沒有標準答案」的公共議題討論,如何尊重多元差異,同時兼顧學術性向與非學術性向學生的需求,設計出適合每個人的課程,才是台灣教育最大的挑戰。

(作者為國中教師)

瀏覽次數:11310

獨立評論

每週四,精選觀點直送信箱!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

延伸閱讀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