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出 1,014 封履歷後,終於拿到英國工作簽——倫敦時尚叢林職場課堂,「摔出來的決心」

投出 1,014 封履歷後,終於拿到英國工作簽——倫敦時尚叢林職場課堂,「摔出來的決心」
接下來的這個「續篇」,想分享的是在看似光鮮亮麗的精品銷售背後,對於我想「拿到工作簽證」定居英國的終極目標,到底有沒有幫助?

我的英倫求職路,走得既不輕鬆也不浪漫,在上一篇投稿《換日線》的文章中,概述了從研究所畢業後到取得正職工作的過程。接下來的這個「續篇」,想分享的是在看似光鮮亮麗的精品銷售背後,對於我想「拿到工作簽證」定居英國的終極目標,到底有沒有幫助?

英國精品業正職福利多,但多數人「時候到了還是得黯然離開」

收到 offer 之後,便是訂做制服及試穿鞋子等開工那一天——在倫敦的精品業,「兼職」跟「正職」的福利真的差很多:例如光是制服鞋子,就可以選兩雙市價超過萬元台幣的跟鞋;此外還有當季商品半價的員購價;以及高於或等於英國相關勞動法規的給薪特休可以休——這些都是兼職時,我想都不敢想的福利。

公司還會不時讓我們到品牌旗艦店、倫敦甚至英國其他地區的分店,與同事們互相交流切磋銷售技巧及吸收商品最新資訊。當電影拍攝需要到旗艦店裡挑單品時,還有機會與好萊塢大明星近距離接觸。

時尚精品業的這些五光十色,及可以每天和不同客戶互動真的非常吸引我。當時我也天真的認為,只要努力表現得專業亮眼,有朝一日應該能晉升到一個公司願意贊助工作簽的職位。

然而,後來看了一樣拿著打工度假簽證的學長姊,期限到了卻一個個黯然地離開英國,我不禁納悶:「難道精品業不贊助工作簽嗎?」四處打聽到的說法,是倫敦精品業一般要到管理層級,才有可能贊助外國工作者工作簽證。

當下才發現,這份工作雖帶給我正職收入的安全感、豐富多彩的經驗,卻仍不是能久待的地方,因為我的目標很明確——是在打工度假簽證到期前,取得工作簽。

以下,先從我在倫敦精品業的銷售正職工作開始講起,分享自己學到的一些經驗,再帶出之後的「戲劇新轉折」,終至取得工作簽證的過程:

碎片大樓 The Shard 慶祝面試成功的倫敦高空景觀。圖/艾利王 提供


好好先生/小姐 OUT——捍衛屬於自己的權益,才能贏得敬重

開工後,除了學習品牌商品,也認識精品業的績效制度。

在精品業,績效獎金分為「達標定額」、「(百分比)抽佣制」或「混合制」。而在我工作的品牌,績效是以整家店的業績,平均分給每個正職店員所計算出來的——當時,一個月每位正職平均約要賣出台幣 100 萬左右的商品,才能得到 £200(約新台幣 8,000 元)的「達標獎金」,賣超過也不會多給(我離職後,績效獎金已改為百分比抽佣制)——簡單來説,假設店內有十位正職,則該店在某月要有 1,000 萬的業績才會發放獎金;而在店內業績達標下,如果有個別正職業績超標(例如 200 萬業績),也有人只有 50 萬業績,則獎金只會發給超標的人(但仍是固定的獎金 8,000 元)。

因此,當時儘管不是「隨人顧性命」的抽佣制度,在達標獎金的驅動下,同事間也還是會有銷售的業績、競爭壓力。

店內規定,業績一律歸給第一個跟客戶接觸的專員,以避免「搶業績」的狀況發生。但我的客戶仍常被「有搶客戶習慣」的俄國學姊(以下以小沙代稱)拿走。一開始我總是笑笑當沒發生過,因為除了第一個月以外我每個月銷售都達標,所以站在「以和為貴」的立場,我並不想有額外衝突。

但或許正因為我的「冷處理」,到最後小沙只會來碰我先服務的客戶。

另外,我不知道這一切,也都被另一位學姊(幕幕)看在眼裡。有一天,我的客戶又「中途被攔截」時,我想再佛心下去也不好,因此直接向小沙反應:「我已經開始服務這個客人了。」小沙卻開始硬辯。

這時幕幕看不下去,便直接對小沙說:「我們都看到了,你已不是第一次這樣攔截客人了!」

當下以為她們可能會開始吵架,沒想到我在小沙眼裡,卻看到「興味盎然的表情」!好似她其實是在試探我的底線,而這次我終於發難了。之後小沙除了我忙不過來會過來幫忙以外,再也沒有發生過「搶單」的事情。

這件事給我很大的震撼教育:從小,我便被灌輸不要強出頭、有什麼事要禮讓「學長姐」、尤其是「新人切記要多學習、以和為貴」......等「職場倫理」。

但在英國,我的經驗卻是「沒有什麼事是不能反應的」、「自己的權益要勇於爭取」,初來乍到,更是「建立自己原則」及「贏得同事尊重」的關鍵時刻——不是要挑釁好鬥,但被欺負了絕對不要跟我一樣「自認佛心」,卻被同儕認為是沒個性、甚至是沒企圖心而不吭聲。

英文從來不只一種面貌,溝通除了語言更重對不同文化的理解

我們公司品牌的商品,一向很受外國客戶的喜愛:外國客源主要來自中國、中東、俄國與奈及利亞。雖然因為高中母校扎實的英語教育,所以我的英文不錯(雅思 7.5 聽力 9),但到了多元文化的倫敦,還是得透過頻繁地與不同母語的客人用英文交談,才能漸漸適應彼此截然不同的腔調。

出國前,曾簡單地以為「一切都是二分法」,包括英文也只有兩種:美式英語及英式英語。之後才知道,光英國當地,就有各大小地區不同的腔調(如:蘇格蘭、利物浦、東倫敦等等);而非英語系國家的客人,更是各自有截然不同的腔調。

此外,比「語言」更重要的是,「理解文化差異」,才是能否促成銷售的真正關鍵。

就以我的兩個觀察與經驗舉例:被家族男士領進店裡的穆斯林女客戶,連與我(女性)交談,都必須透過家族裡的男士(一般是先生或弟弟)傳話。一開始我還有點受傷,以為是自己長得太「兇神惡煞」嚇到客人,甚至連要幫忙試穿衣服,家族男士也不讓我和那位女士單獨一起。之後才知道,是部分國家嚴格的伊斯蘭守則(中東不同國家,也有不同習俗和規範差異),讓她們不被允許單獨出門、購物,才需要隨時有家中男性「隨侍在側」。

我因此一抓到機會,就跟穆斯林同事請教不同國度的伊斯蘭文化習慣,及最適當的服務應對方式——訓練到最後,一看到進店裡有著特定穿著和戴著某些風格 Hijab 的客人,就知道新款絲巾一定要趕快拿出來秀,因為「包色」的機率很高(笑)。

奈及利亞的客戶,則多數喜歡涼鞋類或顏色高調、設計感明顯能和上一季區分的商品。此外先生跟太太通常走到店裡,有 90% 以上機率會「各自解散」各看各的,所以有經驗的前輩也會直接 Cue 我們去支援一人服務一位。

總之,「溝通」除了顯而易見的語言之外,必須能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不同習慣,才更能抓住客人的喜好及鞏固客源。

一場意外,及 1,014 封履歷的啟示

我在倫敦精品業的正職工作十分努力,也可以說很幸運地頗為順心如意,但終究還是來到了意外發生的那一天:

意外當天,我為了拿放在兩米高囤貨架上的高跟鞋,而直接從貨梯上屁股著地、重重摔下。當下痛到講不出話來、也站不直,卻馬上要先擦掉眼淚、出去把鞋子跟客人交接給同事——因為客人還在等。

西班牙同事一看到我臉色發白,馬上跑過來問我怎麼了,經理跟保全也立刻幫我叫救護車,讓同事陪同我一起到急診室。這次意外,經理除了全額負責計程車的費用、也額外給我兩天有薪假養傷。

而這段時間,由於文章開始時的理由,我其實已經不斷地尋找其他職務的可能性。當時剛好收到一家服務「避險基金」(Hedge Fund)經理人的 Fintech 公司 BA(業務分析師)職缺的面試邀請,職務內容註明需會 SQL我便趁著養傷這兩天,用 10.5 吋的小筆電跟著 Youtube,從頭開始自學 SQL。

接著到了正式面試時,通過考官的金融知識及 SQL 的考題,而成功取得我在倫敦的第一份辦公室工作,更成為公司裡唯一一個沒有英國學歷的外國人。

我想若不是有這個意外,我可能不會下定決心、破釜沈舟地咬牙從頭學 SQL,而繼續安逸地一邊嘗試、一邊還是留在精品業吧。

但說「安逸」也不對——因為,到意外發生的那天為止,其實我總共投出了 1,014 封的履歷。

意外很幸運只傷到軟組織,也因為這樣賺到兩天養傷。圖/艾利王 提供


幾個「取得英國工作簽證」的重點提醒

綜觀我的求職路:在拿到 FinTech 公司的 BA 工作後,除了原公司表明願給我 Counter Offer 以外,我也收到義大利男裝 Zegna 的 Offer。接著在試用期後,這家 FinTech 公司也表明願意在簽證到期時,為我申請工作簽證(雖然之後我因其他原因婉拒,但這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我想,這代表我的海外求職路,大體上應該還是往正確的方向前進的。而由於自己之後為別家公司面試新人時也發現,求職者跟雇主之間普遍存在「資訊不對稱」的鴻溝,因此在本篇文章的結尾,為大家整理一下「身為求職者」,可以注意的幾項重點:

1. 多看不同行業及職位的職務內容,有助於了解就業市場的需求變化,及蒐集修改履歷的靈感。

2. 苦工必須做,CV 除了認真準備外,投遞的數量也要夠,才能從企業的回應哪怕是很不客氣的拒絕中,得知自己的履歷是否需要修正。

3. 徵才廣告上的 Required (必備的經歷)除了專業證照的要求外,其他可以當參考用——千萬不要因為覺得自己條件沒具備就自己放棄。將自己的「可轉換技能」延伸,便有機會拿到面試的入場券。

4. 有些徵才廣告會標明是否贊助工作簽,也可以向已經在當地拿工作簽的學長姐詢問。

總之,弄熟(該產業或公司的)工作簽申請流程與資格,當主管問到「未來安排、職涯規劃」等主題時,若能有條理地告訴主管,自己熟悉工作簽雇主須經的申請流程、並會如何表現出「自己值得」,會大幅提高雇主之後贊助工簽的意願。

5. 找到職場上能夠當你 Mentor 的前輩,會讓你在海外職涯路途上,獲得更多資源及少走許多冤枉路。

執行編輯:鄧紹妤
核稿編輯:張翔一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關聯閱讀

作品推薦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歡迎回來《換日線》!
您可以使用此天下雜誌群帳號,盡情享受天下雜誌的會員專屬服務,詳細內容請參考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