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公民】男女同工同酬,還要等多久?

「即便處於同工或工作性質非常接近的情況下,女性薪資仍低於男性,但這是否是性別歧視所造成的仍需謹慎解讀。尤其在現今知識經濟的時代,比較二位諮詢顧問的薪水跟比較二位工廠員工的薪水差異,是否因性別而產生差異,將變得更困難。」
image
Photo credit: S.M. Dawson

本文由 世界公民文化中心 提供,收錄於英語島 English Island 2018 年 5 月號 ,作者鄭貞茂,INSIDE 獲授權轉載。更多詳情請見 世界公民文化中心粉絲專頁

“The reality is that if we do nothing, it will take 75 years, or for me to be nearly a hundred, before women can expect to be paid the same as men for the same work.”

--- Emma Watson

男女平權還要等 100 ?

男女薪資不同不是新聞,但實際差異有多大以及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 麼,甚至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全世界的國家都很傷腦筋,因為這個議題涉及男女性別平等以及同工同酬等敏感議題。世界經濟論壇 (WEF) 在 2017 年 11 月公布《2017 年全球性別差距報告》,結果堪憂,報告指出過去 10 年全球性別差距呈現緩慢縮小趨勢,但 2017 年全球男女平等狀況首次出現倒退。

與 2016 年相比,女性在教育程度、健康與生存、經濟機會與政治賦權四項指標的指數都有所下滑,後兩個指標下滑幅度尤其明顯。根據 WEF 的推估,若按照目前男女差距縮小的速度,要完全消除男女不平等現象,可能仍需要 100 年的時間,才能達成。其中西歐國家可能需要 61 年的時間,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區需 79 年,東亞及太平洋地區需 161 年,但北美地區則需 168 年,顯示國民所得高的國家,不見得性別差距就比較小。

英國也男女薪資不平等

英國在歐洲各國中算是比較早重視男女性別差距的國家,以薪資差距為例,早在 1970 年,英國便立法通過了《同酬法》,但將近半個世紀後,英國在消除男女薪酬差距方面依然進展緩慢,女性維權依然難度很大。

今年 1 月初 55 歲的 BBC 資深記者凱瑞· 格雷西 (Carrie Gracie) 在其個人網站上發表了一封辛辣的公開信,控訴 BBC 內部存在「隱秘而非法的性別歧視」,導致許多同等職位的女員工薪酬遠低於男同事。此前,BBC 剛剛決定將她的年薪從 13.5 萬英鎊上漲到 18 萬英鎊,但這番好意並未改變格雷西的去意。她宣布辭去其中國區主編的職位,引起英國社會廣泛關注。格雷西的境遇,僅是英國男女薪酬不平等現象的冰山一角。正如格雷西在公開信中所說,2010 年的平等法案規定,男性和女性從事同等工作必須獲得同等報酬,但事實卻是管理者們認定女性工作的價值遠遠低於男性。

8 成企業給薪女少於男

2015 年 7 月,英國政府宣布,將強制英國境內擁有 250 名以上雇員的企業公開其男女員工收入詳情,以此督促雇主改變兩性收入不平等狀況,當時全英國符合這項條件的企業約 9000 家,但真的提出報告的企業僅有 5 百多家。這項強制揭露的規定在今年 4 月 4 日生效,初步結果顯示,百分之八十的企業付給女性的薪資少於男性。這樣的結果也讓現任首相梅伊夫人 (Theresa May) 大為不滿,誓言對抗「令人憤怒的不公平」(burning injustice)。不過在這項表面數字的背後,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其本身揭露男女雇員薪資中位數差距為 29.5%)分析可能有幾項問題。

謹慎解讀薪資平等數據

首先,這項數據並未建立在同工同酬的基礎上。男性薪資高於女性可能僅代表男性在企業中多數位居高職,女性職等則相對較低。造成這現象的原因可能與婦女在職場上較不易升遷,或是隨著職位的升等,離職率愈高有關。而要改善這現象,政府政策上必須提供育嬰假 (Parental Leave)、可負擔的托嬰環境 (affordable child care)、 以及彈性工時等措施。其次,即便處於同工或工作性質非常接近的情況下,女性薪資仍低於男性,但這是否是性別歧視所造成的仍需謹慎解讀。尤其在現今知識經濟的時代,比較二位諮詢顧問的薪水跟比較二位工廠員工的薪水差異,是否因性別而產生差異,將變得更困難。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對雇主做更多的教育,讓其對兩性平權的議題有更深入的了解。

另外一個衍生的問題是,目前一般職場皆不允許員工討論彼此的薪資,因此女性員工可能不曉得她的薪資低於其他男性員工,但雇主卻可掌握所有員工資料,形成資訊不對稱的情況。芬蘭與挪威的解決方式是完全公開薪資資訊,員工可以去查同事的薪水,但這樣的方式可能過於激進。在瑞典,監理官可以針員工高於 10 人以上的企業進行薪資調查,若發現不合理的地方也可以要求公司做出改善。

重新檢視職場性別平等

事實上,性別平等不只有助於社會和諧,對經濟發展也有很大的助力。根據 WEF 的估算,男女性別差距若能縮小四分之一,全球 GDP 將能在 2025 年之前增加高達 5.3 兆美元。要改善性別差距,其中的關鍵,便在於改善職場上性別待遇的差距,例如在教育、醫療照護以及社福等行業,女性員工往往占較大比重,相對地,工程師、營造業、及資訊業,男性比重則較高。但這些差異也成為決定男女薪資差異的重要因素。

無論如何,英國政府藉由薪資資料揭露與透明化的做法,提供企業及整體社會一個重新檢視性別薪資差異問題的機會,我國雖然尚未強迫企業揭露性別薪資資料,但在《上市上櫃公司企業 社會責任實務守則》中,已明確指引企業應確認其人力資源運用政 策無性別差別待遇,以落實薪酬平等及公允,未來也將由證交所、櫃買中心、證基會及中華公司治理協會等單位適時蒐集國際性別薪資差距之法令政策,並宣導性別平等的觀念。(2018.4.17)

default-cover

《Equal Pay Act 1970》英國《1970 同酬法》於 1975 年生效,規定不得因性別區分薪資、休假、退休金權利、津貼、和獎金,儘管並不完善,但為當時女性權利推進一大步,此法的內容後來被內容更詳盡的平等法案《Equality Act 2010》取代。

最新發展:


花蓮地震新聞不搶快,堅守 2 大原則 Yahoo 新聞瞬間湧入五倍瀏覽量

Yahoo 奇摩新聞關心網友生活大小事,深耕在地,肩負影響力與媒體責任,旗下新聞編輯團隊自製報導也成績亮眼,當重大事件發生時,網友第一印象就是到 Yahoo 尋找重要資訊,甚至還在 2023 年台灣 Google 關鍵字熱搜奪下年度亞軍。
Photo Credit:Yahoo

清明節連假前夕,處處瀰漫著即將放假的氣氛,早晨的迷濛中,一陣天搖地動,2024 年 4 月 3 日上午 7 時 58 分,花蓮發生 7.2 強震,全台陷入一陣兵荒馬亂,Yahoo 奇摩新聞編輯團隊確認自己跟家人安全後,隨即切換工作模式,即便餘震不斷,搶在第 8 分鐘(上午 8 時 06 分)就發出地震相關內容,一邊祈禱台灣一切平安,一邊馬不停蹄展開一連串不斷更新的 403 花蓮地震系列報導,提供網友即時、正確、有幫助的內容。

天搖地動中的堅持 人性角度全方位關心網友

4 月 3 日地震發生的第一時間,瞬間湧入 Yahoo 全站的瀏覽量(page view)是平時的 5 倍,代表許多網友在地震發生,第一時間便想到了 Yahoo 奇摩新聞,希望能透過 Yahoo 奇摩新聞快速獲取所需資訊。

主震結束後,Yahoo 奇摩新聞編輯團隊便立刻開會討論,根據過去三年的地震相關 SEO 數據發現切入點,,就現今狀況從用戶的角度出發,以不煽情、不聳動的方式,針對地震資訊、交通影響、救災進度等議題切入,包括「地震到底發生在哪裡?規模如何?」、「我正在通勤途中,我還能準時上班嗎?」、「有沒有什麼災情影響?」,並延伸到捐款資訊、餘震如何自保、各種地震防災知識等等,透過正向搜救內容、實用新聞轉移網友不安,以人性關懷為優先考慮。

在花蓮地震當時,大量網友湧入 Yahoo 觀看即時整理災情資訊。/Photo Credit:Yahoo

搖晃中拼出完整全貌,時間軸呈現地震資訊進度一目瞭然

除了擁有豐富的報導面向,為了方便網友快速掌握所需資訊,Yahoo 奇摩新聞提供完整的地震資訊專輯,並將即時不斷更新報導切分成資訊總整理「不斷更新」、災情總整理「不斷更新」兩則,前者彙整氣象署最新記者會說明、全台餘震狀況、各縣市停班課、花蓮交通影響;後者與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資料同步,著重在花蓮搜救狀況、死亡人數、失聯人數的即時更新。此外,Yahoo 奇摩新聞編輯團隊亦利用「時間軸」呈現地震資訊的不斷更新,讓用戶能一目瞭然影響範圍、各地災情,以及地震後的各種進度,全方位滿足用戶的需求。

Photo Credit:Yahoo
Photo Credit:Yahoo

撥開假新聞叢林,看見「真新聞」:秉持「正確優先,絕不搶快」、「有用、有關、有遠見」

Yahoo 奇摩新聞始終將成為值得信賴的數位內容指南,幫助閱聽人做出明智的選擇,實現用戶每個宏偉的抱負和微小的目標視為最高準則。秉持使命,遇到重大災難新聞,Yahoo 奇摩新聞秉持「正確優先,絕不搶快」、「有用、有關、有遠見內容」兩大原則,提供網友事件的完整更新報導,在雜亂碎片化的網路世界中獲得最有用、有關、有遠見的內容。

資訊科技的時代,網上常有各種未經證實的消息四處流傳,像是龜山島斷首、九曲洞罹難人數添 11 死等,地震當天上午甚至一度傳出新北市停班停課,對此 Yahoo 奇摩新聞團隊不急於搶快推播,以正確性為第一優先,經由多方求證,證實新北市停班停課是假訊息後,Yahoo 新聞也快速提供正確資訊給用戶,確保用戶接收到具正確度及真實性的新聞。

Photo Credit:Yahoo

誰在看 Yahoo?大家都在看,又快又完整 Yahoo 新聞扛起網友生活大小事!

根據英國牛津大學「路透新聞學研究所」(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的《數位新聞報告》(Digital News Report),Yahoo 奇摩新聞已連續7年蟬聯網路媒體類第一名。Yahoo 是媒體也是平台,除了同時擁有多家新聞媒體授權的即時報導,讓網友有多元的選擇與持續更新的進度,也提供 Yahoo 奇摩新聞自產的第一手新聞報導,兼具即時性、完整性。以此次花蓮地震為例,自製新聞整合相同主題資訊、串連相關新聞,引導讀者點進捐款、即時交通資訊、專題、防災懶人包等相關新聞,並延伸到保命方法、住宅防震、暖心故事、捐款資訊、心理安慰等內容,其中 Yahoo 奇摩新聞不斷更新的自製報導,更已累積近 1500 萬瀏覽次數,在 Google 地震搜尋結果頁也獲得更顯著的「即時」標示(如下圖)推薦給網友閱讀,效果更勝於其他碎片化資訊。

Photo Credit:Yahoo

Yahoo奇摩新聞編輯團隊自製新聞報導成績亮眼,可歸功於長期操作正確、即時的重大新聞,讓網友在重大事件發生時,第一印象就是主動來 Yahoo 尋找重要資訊,可見得 Yahoo 是網友們最方便查看新聞的首選,甚至在 2023 年台灣 Google 關鍵字熱搜奪下年度亞軍

Yahoo 奇摩新聞關心網友生活大小事,深耕在地,肩負影響力與媒體責任,3 月的食安議題包括:蘇丹紅事件、寶林茶室中毒案件發展、邦克列酸(前名為:米酵菌酸)是什麼,我們都能提供網友優質的內容指南。緊接著的夏天颱風季,Yahoo 奇摩新聞也會提供全方位、即時的正確報導。

本文章內容由「Yahoo」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