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華人富豪家族的新生意:投資叫車服務、投資電商、投資年輕人

東南亞華人富豪家族的新生意:投資叫車服務、投資電商、投資年輕人
圖為Grab在馬來西亞的總部照片。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東南亞有許多富裕的華人家族,其中老一輩傾心於房地產、大宗商品和能源等行業,而年輕一代則更加青睞於投資新興的科技行業,最終成為家族創造新財富的主導力量。

文:陳燕妮

本文要點速覽:

  • 馬來西亞「糖王」郭氏家族的風投公司K3 Ventures投資過東南亞出行巨頭Grab
  • 印尼針記集團黃氏家族風投基金GDP Venture投資過東南亞互聯網巨頭SEA
  • 新加坡遠東機構黃氏家族旗下的遠東創投投資的網上超市RedMart,後被Lazada收購
  • 泰國中央集團鄭氏家族和京東合資成立了電商和金融科技公司

字節跳動和Grab看起來似乎毫無聯繫?一個總部在北京,一個總部在新加坡。

但是拉出它們的投資人名單後,你會發現它們有好幾個共同股東,除了大名鼎鼎的軟銀,還有鮮為人知的K3 Ventures

K3 Ventures是一家年輕的馬來西亞投資公司,但其背後卻是馬來西亞最富裕的郭氏家族。投資公司由郭孟雄領軍,他的爺爺是郭鶴年,號稱「馬來西亞糖王」,96歲高齡,身價高達184億美元。

在最新的彭博富豪榜中,這位常年​​待在香港,遠離鎂光燈的大亨以全球排名53的身家,成為當之無愧的馬來西亞首富。

郭鶴年
Photo Credit:Reuters/達志影像
「亞洲糖王」郭鶴年

西風東漸,家族辦公室興起

類似的由家族創辦的投資公司很多,它是富裕家族管理資產的方法之一。更常見的方法是建立家族辦公室。家族辦公室的概念最早起源於19世紀中葉的歐洲,主要作用是管理家族財富、保護商業利益。

瑞銀(UBS)和Campden Wealth Research聯合發布的《全球家族辦公室報告》顯示,無論是風險投資還是增長型投資,近年來都牢牢吸引了亞洲富裕家族的目光。在86個接受調查的家庭中,66%家族涉足風險投資,而77%家族進行了增長型投資。

香港和新加坡則是亞洲家族辦公室的兩大中心。瑞銀估計,在新加坡,正式的家族辦公室數量約100至120家,平均每家管理的資產約為4.67億美元。而放眼整個亞洲,平均值高達6億美元。

家族辦公室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亞洲的家族辦公室不超過500個,而西方國家已經有數千個之多。

在富裕家族中,老一輩傾心於房地產、大宗商品和能源等,年輕一代則更加青睞科技投資,當他們獨擋一面之後,順理成章,成為家族創造新財富的主導力量。

「打理家族生意和管理家族財富的使命漸漸交棒給年輕人。他們成長於亞洲科技和工業飛速崛起的時代,他們進入創新投資,一點不奇怪。」 Golden Equator Wealth的執行合夥人Gary Tiernan說,他管理著多家新加坡家族辦公室。

越來越多富裕家族開始聘請非家族成員的專業基金經理來為他們管理財富。這是重要的進步,因為亞洲富裕家族通常都比較保守,一般不會跟沒有血緣關係的企業高管分享財富資訊。

「作為亞洲人挺有壓力的,需要我們有責任感和孝順精神。」新加坡的建築業巨頭合和家族的第四代成員Michelle Yong說。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稱,未來5到7年內的亞洲,約有35%的財富將會易手,而創投註定會在這個轉變中擔當大任。對於年輕的富豪來說,這將是一個重要的投資主題。

馬來西亞

郭氏家族的風投公司K3 Ventures成立不到10年,已完成38筆投資。郭孟雄在風投行業初試牛刀是2012年投資Grab,當時它還叫做MyTeksi。

郭孟雄很少面對媒體,而且他本人完全沒有大家族中老派作風,他認為,「在傳統行業摸爬滾打幾十年之後,前人身上的忠誠和精乾等優點會慢慢變成謹慎和保守,特別是在面對新技術的時候。”

郭孟雄精通技術,對家族辦公室模式深信不疑。

「不需要激進地改變現狀,只需要給老一輩展示數字化商業模式的好處,告訴他們,這與我們的目標完全一致,這就是成功的秘訣」,他解釋說。

郭孟雄的爺爺郭鶴年於71年前開始從事大宗商品交易。時至今日,郭家的商業版圖涵蓋了房地產開發、酒店、物流、食品和農業以及海運等行業。

K3 Ventures還投資了總部位於新加坡的節能方案提供商Barghest Building Performance(BBP),他後來成為郭氏家族資產香格里拉酒店的客戶。

1
Photo Credit:志象網製圖

2025年,東南亞互聯網經濟預計增長到2400億美元,郭孟雄不是唯一將寶壓在互聯網的馬來西亞年輕人。

Raja Hamzah Abidin(見下圖)與另外兩個家族繼承人Rachel Lau和Jojo Kong也決定掌握自己的命運。他們於2016年創立了RHL Ventures,專注東南亞地區和美國的增長型資本投資,資金主要來自馬來西亞各大家族辦公室,總額為5000萬美元。

RHL Ventures投資過印尼最大電商平臺Tokopedia 、印尼最大OTA平臺Traveloka 、印尼在線教育平臺Ruangguru 、印尼共用辦公公司CoHive 和 印尼支付公司Kudo等家喻戶曉的創業公司;還參與了Grab對Kudo的收購。

「我們從來沒有想過會獲得10倍甚至20倍的回報。」Abidin說,「我們成立了投資委員會來推動決策,按自己的方式去投資,一切都是嘗試。」 Abidin的父親是馬來西亞拿督Raja Nong Chik

印尼

創立針記集團(Djarum)的黃氏家族在印尼赫赫有名,他們在印尼以煙草起家,後來擴展到房地產、銀行、通訊等領域。集團當家人之一黃惠忠的三兒子Martin十分熱衷科技投資。他在美國留學時,受互聯網經濟的薰陶,2010年創辦了風險投資基金GDP Venture,並出任首席執行官。

很多東南亞科技項目中都能看到GDP Venture的身影,它曾在2017年5月投資東南亞互聯網巨頭SEA,SEA是首家在美國紐交所上市的東南亞互聯網巨頭,前身是遊戲公司Garena,旗下還擁有電商平臺Shopee和支付產品AirPay。

除此之外,GDP Venture還投資過印尼最大網絡論壇Kaskus、媒體集團Beritagar.id、電商平臺Blibli.com、在線旅遊應用Tiket.com、超級應用Gojek ,並買下健康科技應用HaloDoc 的部分股份。

2
Photo Credit:GDP Venture

另一家黃氏家族在印尼也十分有名,是黃奕聰創辦的金光集團,從事棕櫚油生意起家。

金光集團和中國新光集團合資成立了一家B2B電商——OG「歐記新零售」,服務東南亞街巷的攤販和小賣部。

2014年,金光集團成立了風投公司SMDV(Sinar Mas Digital Ventures),曾投資過新加坡電商平臺Red Mart、印尼共用辦公公司CoHive、泰國電商代運營鼻祖aCommerce、印尼美容門戶網站Female Daily Network、印尼生鮮電商HappyFresh等明星公司。

2018年3月,SMDV和雅虎日本、East Ventures 共同設立了一支基金EV Growth,基金規模為1.5億美元,主要投資發展階段的初創公司。

但不是所有家族辦公室都有人懂風投。因此,選擇抱大腿,成為專業風投機構的有限合夥人,才是更普遍的選擇。

印尼房地產企業力寶集團(Lippo Group)的李氏家族很早就成立了風投部門Venturra Capital,集團主席的兒子李川(John Riady)正是三位管理合夥人之一。 2015年他們推出了1.5億美元的風險基金,開始在科技領域跑馬圈地。

在2015年,他們就投資5億美元成立電商平臺Matahari Mall,立志超越Lazada印尼,成為「印尼阿裡巴巴」。但3年後,因為業績不佳,力寶集團關閉了 Matahari Mall,將其與 Matahari 百貨公司線上官網 matahari.com 合併。

2016年12月,力寶集團推出了本土移動支付應用OVO,3年後,OVO發展成為印尼第五家獨角獸,估值達29億美元。但成為獨角獸的代價是不斷燒錢,力寶主席李文正(Mochtar Riady)曾表示,OVO每月的運營費用為5000萬美元,公司無法承受創業公司的燒錢速度。最終力寶選擇放棄OVO 70%的股份。

2016年3月,力寶集團和Grab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成為Grab的早期投資者之一。 2018年力寶集團投資了騰訊。此外,力寶還投資了印尼教育科技初創公司 Ruangguru 和時尚電商平臺 Zilingo。

新加坡

無獨有偶,新加坡房地產巨頭之一也是黃氏家族。不過此黃氏,非彼黃氏。

上世紀30年代,黃廷芳隨家人從中國移居新加坡,在家族的醬油工廠裡打工。 60年代,黃廷芳開始涉足房地產行業,創立了著名的遠東機構(Far East Organization)。如今,遠東機構連同其位於香港的姊妹公司信和集團,是亞洲最大的房地產集團之一。

2014年1月,遠東機構創立風投機構Far East Ventures。它隨後投資了美國食品科技公司JUST、新加坡網上超市RedMart(2016年被Lazada收購)、美國軟體公司HELIX、新加坡手機電器維修平臺Fynd和醫療器械公司Earlens Corporation。

3
Photo Credit:志象網製圖

總部位於新加坡的多家族理財辦公室Kamet Capital Partners,為家庭流動資產超過100萬美元的家族打理資產,正投資教育、醫療和保險等行業的科技初創企業。

Kamet Capital Partners分別在2018年及2020年投資新加坡遠端醫療初創企業Doctor Anywhere,在2018年還投資了新加坡電信創企MyRepublic。此外,Kamet Capital還投資了位於中國的VIPKid。

泰國

泰國第一大家族鄭氏家族(Chirathivat Family)創立的中央集團(Central Group),是泰國的零售大王。中央集團擁有50多家子公司,是泰國最大的私人商業集團之一。

2017年5月,中央集團宣佈和京東集團及京東金融成立兩家合資公司,分別專注電商和金融科技。這兩家合資公司的總投資額為5億美元。 2019年11月,中央集團還宣佈向海外投資6.63億美元。

泰國另一華商家族伍佰林旗下的風投基金Beacon VC也投資了眾多互聯網企業,著名的投資案例有東南亞出行平臺Grab。

Beacon VC成立於2017年,是「老K銀行」——泰國第四大銀行Kasikornbank PLC(KBANK,中文名「開泰銀行」),旗下的全資風險投資基金。該銀行由華商伍佰林在1945年創立於曼谷,原名「泰華農民銀行」,服務廣大中小企業使用者,在泰國銀行業中擁有最高的移動滲透率。

5
Photo Credit:CB Insights

Beacon VC的投資領域囊括金融科技、消費、企業技術及風投基金等。 Beacon VC投資的企業包括:東南亞打車巨頭Grab、泰國電商平臺Ookbee、東南亞招聘平臺Workmate、線上借貸平臺Aspire、全球支付平臺Nium、理財科技公司Jitta、房產科技Horganice、活動策劃平臺Event Pop和中小企業會計軟體Flowaccount。

6
Photo Credit:志象網製圖
Beacon VC投資版圖

此外,Beacon還投了其他的風投基金,如專注東南亞風投Dymon Asia Ventures、總部位於美國的風投基金NYCA Partners、總部位於新加坡的祥峰控股和泰國教育技術加速器StormBreaker Venture等。

本文獲志象網授權刊登,原文請見:東南亞華人富豪的新生意:投出行,投電商,投年輕人

參考來源: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杜晉軒
核稿編輯:吳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