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5

1.8K

說故事和聽故事的人同樣鍛鍊出「閱讀」技巧

說故事不僅是說出故事的流程,還更重要是讓說故事和聽故事的人,從廣泛接觸不同類型的角色和情節中,都一同增進「閱讀」技巧。就是說「閱讀」不僅是用眼看過了、知道出現過的畫面就算是閱讀,應該從「觀察」,進而「意會」到角色的處境、心情、事物之間的關係、因果與互動,與及聽眾自己理解被牽起了的情感和想法。

其實人本來有天生的「閱讀」能力,最早的「閱讀」源於嬰兒出生後,來到世界的一刻就已經開始收集各種感官得來的資訊,例如嬰兒每次看到成人的笑臉、有眼神交流,並會發出可愛聲或溫婉的聲音,這就是嬰兒「閱讀」(意會) 到安全、快樂等一連串資料與他的關係。

在十多年前我投考演藝學院時,鍾景輝先生的一個提問,讓我今天學會了「閱讀」,他問:『「人生如戲,戲如人生。」莫小姐您現在只有十多歲,您可以演繹到多少出來?』後來我知道了重點是:閱讀技巧是沒有年齡之分的,只有層次之分;人總不能嘗試過所有所有角色,才能把角色演繹出來。容許我做一個誇大的比喻:難度劇情中要演「道友」,您就去當一下真正的「道友」才能體驗?當然是不可能。所以故事人第一個學習範疇就是「表形」,從今天起,開始閱讀各種人物的行為、背景、不同處境下的心理、周遭群眾反應、動機、需要等等,找出代表性的特徵來呈現給聽眾知道。

第二,閱讀是沒有語言限制的,就如嬰兒意會世界、我們去看默劇或收看「火星話」的嬰兒卡通片一樣,只在乎聽眾對「表形」、「表意」、「表情」和「表序」上的理解。所以,先練習從各種單一物象,找出代表性特徵「表形」後,再嘗試用多個動作、聲音把情境表達出來。故事人不應假設聽眾能在您口說描述語言中理解到意象,更不應因為故事人已用了口語描述而省略了動作和表情的展現。那麼,當我們手執一本故事書時,故事人應如何閱讀,使自己對故事中的內容有充分準備?

我會建議由介紹書的封面開始,而且是用「火星話」來說,以推動初學者放下嬰幼兒能從口語詞彙中明白的錯覺,並強化成人已不習慣使用的身體語言表達方式來說故事。方法是:用紙蓋著書名,找一個聽眾,拿起書,像平日說故事一樣,只是全部語言轉用「火星話」來介紹書名、封面圖畫及引起聽眾對圖畫內容與主角的關係之好奇心,之後一直用語氣、音調、節奏音、表情、動作、指圖來介紹封面。當這位聽眾有興趣想聽您繼續這樣說下去,已是成功了一半。當聽眾很專心和在開心的畫面時面帶笑容,您就是在「表形」、「表意」的基本功上成功了!

今課重點:閱讀就是意會,透過累積觀察人物的行為、背景、不同處境下的心理、周遭群眾反應、動機、需要,才能達到真正的表形和表意。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如何提昇說故事技巧––家長篇

在家繪本教學~好餓的毛毛蟲

【停課不停學】14本適合親子共讀的童書書單

Man Man的在家繪本教學 — 拔蘿蔔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