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特寫】我一點都不懂愛:《愛是您‧愛是我》、《理性與感性》、還有艾瑪湯普遜

英國演員艾瑪湯普遜 (Emma Thopson) 會演戲、是作家、還會編劇,這種天份也許來自她的家世:父母通通都是位高權重的演藝圈人士。當她在 1989 年與肯尼斯布萊納 (Kenneth Branagh) 這位莎劇才子結婚時,註定成為英國影壇的黃金夫妻。多年後,這段玫瑰色的姻緣因男方外遇而破滅,對湯普遜而言,這段痛苦的回憶自然難堪;對觀眾而言,這是《愛是您‧愛是我》(Love Actually) 之所以動人的原因之一:劇中湯普遜飾演的妻子,發現丈夫外遇的那一刻,在床邊靜靜地落淚——那並不是演技,那是她真實的遭遇。

艾瑪湯普遜、肯尼斯布萊納。

湯普遜與布萊納。

布萊納有一頭有如太陽神阿波羅的金髮,當他飾演莎劇裡意氣風發的國王時,看起來就像一頭驕傲的獅子。這位對莎士比亞戲劇情有獨鍾的才子,曾說自己對表演的熱情「有如太陽一般。」

這麼炙熱與全身心的投入,他的熱情難免溢出到戲劇之外:他很容易「因戲結緣」。1987 年他與湯普遜一起合作了迷你影集《戰情》(Fortunes Of war,暫譯),這對男女主角在戲裡飾演一對夫妻,在全七集的內容裡,這對亂世夫妻經歷了一連串的磨難考驗,戲裡愛得淒美是有價值的:湯普遜獲得了英國影藝學院獎的影后寶座,而布萊納與湯普遜也…… 因戲結緣了。

迷你影集《戰情》。

《戰情》

2 年之後,布萊納與湯普遜風光大婚。之後,「黃金夫妻」(golden couple) 真的就成了他們兩人在新聞裡的代名詞。布萊納自然不避諱讓他人生中的女主角,成為他作品裡的女主角。布萊納明顯不認識「內舉不避親」的成語,他在好幾部作品裡,都讓湯普遜成為他的女主角,而其他導演也樂於讓他們同框。這之中包括了 1989 年的《亨利五世》(Henry V)、女王茱蒂丹契 (Judi Dench) 執導的電視電影《憤怒回首》(Look Back In Anger)、1991 年的《再續前世情》(Dead Again)、1992 年的《那一年我們有約》(Peter’s Friends)、以及 1993 年的《都是男人惹的禍》(Much Ado About Nothing) 等等。

1989 年電影《亨利五世》。

《亨利五世》

這段時間同時也是湯普遜兩人事業上的黃金時光,湯普遜成為了艾美獎喜劇影集影后、金球獎影后、威尼斯影展帕西內蒂獎最佳女演員、各大影評獎影后、還有一次奧斯卡影后⋯⋯艾瑪湯普遜在 1992 年電影《此情可問天》(Howards End) 裡的表演,榮獲奧斯卡與金球獎雙重影后榮譽肯定。而印在《此情可問天》海報上大大的蒼白女子,正是海倫娜寶漢卡特 (Helena Bonham Carter)。很多人會誤會《此情可問天》的女主角是寶漢卡特,事實上不是。湯普遜才是;諷刺的是,湯普遜再過一年才發現,自己已經不是婚姻裡的女主角了。

1992 年電影《此情可問天》。

《此情可問天》各國海報。

1993 年底,布萊納的新電影《瑪麗雪萊之科學怪人》(Mary Shelley’s Frankenstein) 開鏡,布萊納選擇忠於原著的方式執導這部電影,於是故事從佛蘭肯斯坦博士開始說起,而 90 年代幾乎是英國古典美人代表的海倫娜寶漢卡特,成為了布萊納在戲中的妻子——佛蘭肯史坦博士之妻。

這部電影充滿濃濃的舞台劇風格,布萊納時常用扭曲狂吼與快速拉近的鏡頭特寫,來傳達博士非理智的瘋狂。加上這部電影還有勞勃狄尼洛 (Robert De Niro) 飾演科學怪人、而且劇組還開拔到瑞典冰天雪地的阿爾卑斯山麓拍攝。這是一部不用多說就能理解的巨作,而統籌的布萊納也想必得百分之百的投入⋯⋯他太投入了,而與寶漢卡特有了婚外情。

1993 年電影《瑪麗雪萊之科學怪人》。

《瑪麗雪萊之科學怪人》

1995 年,媒體還等不及湯普遜將在年底上映的自編自演新電影《理性與感性》(Sense and Sensibility),9 月就先接到了她與老公的大消息:布萊納與湯普遜共同發表離婚宣言,承認雙方的工作滿檔,是分手的主因——但事實上當然並不是,多年後我們才知道,是因為湯普遜無法忍受布萊納有了小三。

艾瑪湯普遜和肯尼斯布萊納的婚禮。

兩人婚禮是當年盛事。

這些都是事後湯普遜說的,所以有幾年裡,除了媒體的捕風捉影之外,我們對黃金夫妻離婚主因的猜測一直無法得到證實,當然更不可能知道湯普遜在其中承受的煎熬。媒體已經花了 7 年時間,為這對夫妻擦脂抹粉,塑造他倆為英倫影壇最具創作力、演技與各種才華的黃金組合。如今神話一夕破滅,當然各種流言與挖苦四起——而布萊納已經帶著海倫娜寶漢卡特,相依相偎地出席各大聚會活動。

肯尼斯布萊納、海倫娜寶漢卡特。

布萊納與寶漢卡特。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能保持理智,」

小三不是離婚前一天才出現,而湯普遜經歷這段「難熬時期」已經有一陣子了,更糟的是,她沒有、也無法不自己一個人面對。她表示:

「我當時應該尋求專業的協助。離婚,真的是恐怖、痛苦的事情。」

《玻璃情人》電影劇照。

《玻璃情人》

想到當時湯普遜接連製作兩部非常有挑戰性的電影,必須在不熟悉的環境下表演、並且隱藏自己內心的痛苦,湯普遜保持理智的方式難以想像。當時她必須演出英法合作的電影《玻璃情人》(Carrington),並且她還是重要的敘事角色;她必須撰寫《理性與感性》的劇本,並且,還要適應與工作文化截然不同的導演合作(李安當時的英語表達能力並不夠好,而且他也不習慣與演員溝通)。但是,很明顯地,離婚的傷痛沒有破壞她在表演上的成績,這兩部電影都獲得了好評與觀眾喜愛。

《理性與感性》電影劇照。

《理性與感性》

所以,這也許是她在《愛是您‧愛是我》裡,能夠以安靜含蓄的方式,演出撕心之痛的原因:她等待丈夫給她一份生日禮物,而她意外發現的項鍊,卻是給另一個人的禮物,而她拿到的,是一張瓊妮蜜雪兒 (Joni Mitchell) 的專輯《Both Sides Now》。她獨自在房裡,沒有讓她的痛苦發出聲音,而淚水已經是最大限度的忍耐。

「我的角色站在床邊哭泣的這一幕會廣為人知,我想是因為這是每個人都曾經遭遇過的經歷。肯尼斯狠狠地傷了我的心,所以我知道,當發現項鍊不是給我的時候,是什麼心情。當然,實際狀況不完全是這樣,但我們都遇過類似這樣的狀況。」

湯普遜在 2018 年一場 #MeToo 募款活動上表示

《愛是您‧愛是我》電影劇照。

《愛是您‧愛是我》

「在房間裡哭泣,然後走出來裝得很開心的模樣,收拾好心情然後把它們通通關進抽屜,我已經有過太多次這種該死的經驗了。」

湯普遜表示

而另一方面,布萊納與寶漢卡特的不倫戀,在男方離婚之後維持了 5 年,1999 年他們分手了。而在 2013 年,湯普遜表示她已經對寶漢卡特「無恨」了,她認為:

「過去醜事都已經過去了,你不能對任何事都永遠念念不忘,這一點意義也沒有,我已經沒有恨她的能量了,我們很多很多年前就已經握手言和,她是一個神奇的女人。」

寶漢卡特與布萊納分手後,2001 年開始與導演提姆波頓 (Tim Burton) 交往,2014 年分手;而 2003 年,布萊納與美術指導琳賽布魯諾克 (Lindsay Brunnock) 成婚,想當然耳地,這又是一次「因戲結緣」。

《愛是您‧愛是我》電影劇照。

《愛是您‧愛是我》

但是回過頭來,還是要講回湯普遜離婚後幾個月上映的《理性與感性》。湯普遜那時是第一次寫電影劇本,而每一天湯普遜都要爬出臥室、帶著昨晚哭腫的泡泡眼、爬到電腦面前、開始寫她還沒完成的劇本——然後她就會感覺好多了。

工作成為心碎的湯普遜最好的良方⋯⋯喔,等等,還有一位帥哥。那時與湯普遜「妹妹」凱特溫斯蕾 (Kate Winslet) 交往的葛瑞格懷斯 (Greg Wise),後來轉而被湯普遜吸引,兩人後來交往、生子、結婚,至今 25 年了,湯普遜說每天看老公,都能得到一種審美上的愉悅 (aesthetic pleasure)——這到底是老公帥到無天良、還是老婆眼中出西施。

艾瑪湯普遜和老公葛瑞格懷斯。

這個世界上,只有艾瑪湯普遜,得過奧斯卡最佳編劇(就是因為從痛苦中淬煉出的《理性與感性》)、又得過奧斯卡最佳演員獎,影壇沒有另一個演員能有這樣的殊榮。湯普遜能演、能寫;能演商業電影、能演藝術電影;她既理性、也感性。就像那首《愛是您‧愛是我》裡的歌唱的——「from both sides now」,她兩面都走過,那麼,即便

「I really don’t know love at all」

那又何妨?

《both sides now》:

電影資訊

延伸閱讀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