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3:鍛鍊意志力 在徒步旅行中 學會吃苦及互助

帶孩子長途步行,他們可以看見台灣的美麗和哀愁,也在勞其筋骨、苦其心志的過程中,獲得不一樣的成長經驗。

帶孩子長途步行,他們可以看見台灣的美麗和哀愁,也在勞其筋骨、苦其心志的過程中,獲得不一樣的成長經驗。

 

李英宗是一名鋼琴調音師,也擔任荒野保護協會志工、手拉手社團創辦人,曾帶孩子在北宜、中橫、花東縱谷等地徒步旅行。以中橫健行為例,每次結伴約有8~10名孩子,一路從鳶峰步行到太魯閣國家公園,路途長約100公里、最高海拔超過3000公尺,在沒有保母車下鼓勵走完全程。


現代父母捨不得孩子受苦

李英宗剛開始帶荒野的孩子走中橫,隨即有家長也躍躍欲試,送孩子參加8天7夜的中橫健行。家長還會幫忙訂房、搶購火車票,給予最大的支持,希望孩子經過這場洗禮後長大成熟。


但不諱言,很多時候,父母仍捨不得讓孩子受苦。比如合歡山上的住宿,家長通常傾向孩子入住旅館式的松雪樓,而非通鋪式的滑雪山莊,後者價格便宜但環境簡陋,4~7人共住一房、沒有暖氣、輪流使用淋浴。又如家長協助準備並宅配到民宿的食物,從簡單的饅頭、麵條逐漸升級為豐盛的食材,連進口牛肉都出現了,結果東西多到吃不完,最後只能留在民宿。


「第一天就住松雪樓,猶如先入住天祥的晶華飯店,接著的住宿一天比一天糟糕,怎麼走得下去?」李英宗堅持,孩子參加健行,走路是最基本的移動、午餐自備最基本的食物,住宿及其他飲食也該是最基本的花費,才會有一致性。
李英宗觀察現在的孩子,態度差、沒有責任感是最大的問題,犯錯時容易怪罪別人。「因為父母多半心急、求好心切,從小幫孩子撿走石頭,把道路掃得乾乾淨淨的,他們會以為路就是長這樣。」他談到,父母習慣幫孩子打理好一切,不讓孩子嘗試或犯錯,其實剝奪了他們學習成長的機會。


讓「責任感」成為習慣

在徒步旅行的過程中,東西要吃完、民宿要整理,是對孩子最基本的要求,因為責任感是一種習慣。


李英宗的做法是一定讓孩子自己點餐,孩子不會把「是你幫我點的」當做浪費食物的藉口。有一次,有個怕辣的孩子居然點了酸辣湯,只好想辦法拿到電風扇前面吹涼,一口一口慢慢吃完,學到新的經驗,也學會了負責任。


離開民宿時對環境的整理也很重要。有的小孩會問:「為什麼?我們不是有交錢嗎?」李英宗回答:「我們只有住宿的權利,沒有破壞環境的權利。」曾發現孩子忘了關房間的冷氣,他也不會直接提醒,而是說「房間有狀況,去看一下」,結果孩子上下樓來回跑了四趟,摺被子、倒垃圾,最後才把冷氣關掉。


在孩子心中埋下改變的種子

沒有隨行支援的保母車,鼓勵孩子全程走完,考驗著孩子的意志力。尤其中橫健行時可能遇到下大雨或下雪、發生落石等狀況,一行人更必須步步為營。


行進間,走第一個和最後一個的人都要有無線電,方便隨時保持聯繫。路途中難免會有夥伴生病、受傷、背不動或走不動,孩子也學到互相協助,激發出榮譽感。譬如問受傷的人:「你有哪些東西願意分享出來讓別人背?」有餘力的夥伴就會主動站出來,幫忙分攤背包的重量,在協力下完成這趟旅行。


然而,一星期的徒步旅行,能否如父母的期待,讓孩子在瞬間長大?李英宗認為,健行的經驗猶如在孩子心中埋下種子,雖然會產生影響,但改變不容易,家庭教育才是真正的解方。

 


健行有助於培養孩子的意志力
 

◎教養招式
‧台灣有好山、好水、好景色,開車只能呼嘯而過,走路才能細細品味。利用寒暑假帶孩子到中橫、花東縱谷等地徒步旅行,可以鍛鍊孩子的意志力,培養吃苦、互助的精神。

 

◎具體做法
‧基本的走路、飲食和住宿要有一致性,不宜有太大的落差。
‧東西要吃完、民宿要整理。
‧不提供保母車,鼓勵孩子全程走完,需要時互相幫忙來完成。

 

◎後續影響
‧有家長回饋,孩子參加中橫健行後不太一樣了,以前走路5分鐘就要坐車,現在跟他說距離約3公里,自己估算一下只要走40分鐘沒問題;也有孩子走完後,找爸媽開車再走一遍,沿途分享經歷的點點滴滴,充滿成就感。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期未來Famiy雜誌

回到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