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育

沒人寫信給媽媽:當10歲的孩子,也體會60歲母親的心情……

陳惠如老師說課堂互動猶如跳探戈,有時孩子的想法更令人意想不到。 陳惠如老師說課堂互動猶如跳探戈,有時孩子的想法更令人意想不到。 圖片來源:本文圖片皆為作者提供。

上課鈴聲響,學生陸續就座,不過,這堂課的座位跟原來不太一樣。9位同學集中坐在一邊,其他16位同學則是在另一方,兩方對陣壁壘分明,原來,一場精采的正反辯論正要上演。

這是宜蘭光復國小陳惠如老師的課堂,從一篇給人衝突感的文章開始,透過文本分析與交叉辯論,去思考「孝順」的意涵。這3堂課讓四年級的學生換位思考,了解60歲母親的想法,也重新思索我們耳熟能詳的「孝順父母」,到底代表什麼?

渴望收到兒子消息的母親,寫來這樣一封信

在這堂課中,老師選了一篇俄國作家尤里.李希特的作品〈信〉。故事中,忙碌的俄國上校收到一封詭異的信,是母親模仿兒子口吻寫信給自己的。信中寫著:

親愛的媽媽,

你的兒子給你寫信,
我已經好久沒給你寫信,因為我(出差、度假、住醫院)了
我們現在這裡正是(秋高氣爽、春光明媚、夏日炎炎、寒冬臘月)的時節
我打算再過(1個月、1年、5年)就來看你
……

最後還有一張小紙條,上面附註,因為兒子很忙,媽媽只好代替兒子寫信,希望兒子從上面這封信刪掉不符合的詞語,再寄給媽媽:

親愛的彼佳:

我多麼盼望你能來封信呀!
可你卻是個大忙人,哪有時間顧得上這種小事呢?
我只好替你寫了這封信,你只要簡單地把那些不該要的詞句劃掉寄給我就行了。

文末,忙碌的上校嘆了一口氣,把文件推到一邊,接著便動手刪起信中那些不需要的詞句……

文本分析正反辯論 學生重新思考孝順意涵

第一堂課,陳惠如老師用8個問題帶領學生分析文本,也勾起學生對於孝順的疑問。例如:「媽媽真的想收到兒子劃掉字句的回信嗎?」「你認為文中主角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由於班上同學的意見呈現兩極化,第二堂課的正反辯論也由此揭開序幕。學生各自發表自己的想法:

「這個人已經很久沒有寫信給他媽媽,也沒有回去看看媽媽的生活,自己坐在舒服的安樂椅上辦公,讓媽媽生活過得很辛苦!」站在反對派的昕恩覺得,這位上校一點都不孝順。

「我本來覺得不孝順,但後來又有點動搖,因為主角有把信看完,表示他很重視媽媽,應該是有點孝順吧……」之妍的立場一度搖擺。

陳惠如老師說:「你會發現,有孩子只看到文字表面的意義,但有的孩子卻會看到文本後面的情緒。在辯論過程中,學生會回到文本尋找蛛絲馬跡來佐證自己的論點,像是有學生提出文中上校即便很忙碌,也遵照媽媽信中的指示來刪信,可見他很聽話,應該算是孝順。但也有學生馬上反駁,文章寫到上校在刪信前嘆了一口氣,可見他很不耐煩,並不是真的在意媽媽!」

最後,另一位同學提出了非常關鍵性的論點,

「我覺得他一點都不忙,因為如果他真的很忙,連喘口氣的時間都沒有,怎麼有時間看一封不知道哪裡來的信呢?」

一聽到這個論點,陳惠如老師形容,瞬間同學們好像被打醒了一樣,開始附和「對耶!而且他還有時間又從頭到尾重看一次。」「所以他是在裝忙啦!」隨之而來的,是從文本中找到一連串關於主角不孝順的證據。

陳惠如老師說,透過文本分析、討論,老師不說破,由學生自己找到答案,思考也才會更持久,討論也更深刻。

究竟文本中的主角是孝順與不孝順,從學習單可以看出學生的思辨。

意外的第三堂課,學生換位思考更懂媽媽

原本的教案設計到這裡結束,圍繞著文中主角究竟孝不孝順的討論有了一面倒的結果,然而又有學生提出一個疑問:

「媽媽好奇怪,要兒子寫信為什麼不明講,反而要扯東扯西的呢?」

這個疑問讓課堂安靜下來,每個人都在想「究竟為什麼這位母親不好好寫信給兒子?」陳惠如老師也開始轉動腦筋,想著該如何去開啟另一堂課。她說,第三堂課原本不在預期內,但是既然學生拋出了疑問,老師當然要抓住,課堂的互動,就像在跳一隻探戈舞曲,有時是老師主導,有時讓孩子引導,往往孩子的想法更是出乎意料,火花也更精彩。

經過思考設計,陳惠如老師決定在第三堂課讓這群10歲的孩子重寫這封信,並且以母親的立場,寫出真正想要對孩子說的話。

親愛的彼佳:

你好久沒來找我,害我好傷心,你小時候,我一離開一分鐘,你就會大哭,現在的你不會了,希望你可以回來抱抱我,好嗎?吻你。

親愛的彼佳:

兒子,我真希望你能真的回來抱抱我,少了你,我就像失去了什麼似的,我的要求只有這些了,我也沒甚麼話要對你說了。吻你。

唸著自己重新寫的信、聽著別的同學唸出思念的文句,好像真的在對朝思暮想的兒子說話,成功的角色帶入,這最後一堂課讓師生都紅了眼眶。

陳惠如老師說,「當孩子透過翻譯文本,讀出母親深刻而卑微的情感,再回推到孩子們對文中兒子不孝之舉的質疑,我不認為他們不懂什麼是孝順、也不認為他們不知道怎麼做才是孝順。上課時,我們當然希望孩子孝順,可是卻不會明確的指示孩子說你應該要孝順。因為這些都是要經過一步一腳印的思考才能深刻,不然也是留不住的!」

孝順可以透過具體的孝親行動來表達感恩,但是活動過後還記得多少呢?

這三堂課,不像傳統諄諄教誨孩子要孝順、感恩,但運用文本討論,在衝突辯論與分析中思考孝順的意義,換位思考了解父母的心情與親子關係,也讓孩子更珍惜和父母相處的時光。

▶更多教育廣播電臺內容:Webchannel+FBLINE@

瀏覽次數:2902

獨立評論

每週四,精選觀點直送信箱!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

編輯推薦

延伸閱讀

長期耕耘教育品牌的園丁,點亮台灣教育的天空,提供清新、優質、正向、多元的教育文化節目及文教新聞,是唯一國立的文教專業廣播電台,近年來更致力於數位及新媒體的發展,獲得無數金鐘獎及各項新聞獎項肯定。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
長期耕耘教育品牌的園丁,點亮台灣教育的天空,提供清新、優質、正向、多元的教育文化節目及文教新聞,是唯一國立的文教專業廣播電台,近年來更致力於數位及新媒體的發展,獲得無數金鐘獎及各項新聞獎項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