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求職】想進入世界級企業之前,先成為世界級人才──走進賓士母公司,才領悟到自己的侷限

2019/01/09
21162
【實習求職】想進入世界級企業之前,先成為世界級人才──走進賓士母公司,才領悟到自己的侷限
這次前往面試的企業,是世界最大的汽車製造商之一的戴姆勒(Daimler,賓士的母公司),除了一開始接觸到這間企業的方式之外,連續 3 天不間斷的面試方式,也讓人深深感受到歐洲企業看待世界人才的態度,相當令人尊敬。

隨著時代不斷地在改變,企業求才的方式,也因應著快速變化的企業組織和科技趨勢,持續革新──這一點,可以從我這次在德國司徒加特的面試經驗,充分體現。

這次前往面試的企業,是世界最大的汽車製造商之一的戴姆勒(Daimler,賓士的母公司),除了一開始接觸到這間企業的方式之外,連續 3 天不間斷的面試方式,也讓人深深感受到歐洲企業看待世界人才的態度,相當令人尊敬。

「人才偵查者」:不遠千里發掘潛在員工

今年暑假,我突然接到戴姆勒集團 Talent Scouter(直譯為「人才偵查者」,主要工作為徵才)的電子郵件,信中說明了他們在網路上看到我的相關背景和資訊,想要安排一對一的面談,深入了解我。

在經過面談後,他們表明希望我能申請集團的全球性培訓幹部計畫,因為我人當時正在南歐的葡萄牙,Talent Scouter 遂特地安排時間,從德國的總部司圖加特前往葡萄牙,對公司未來的潛在員工安排實體面談──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企業對於人才的重視程度。

而在這之後,我也開始著手申請,在經過硬件審核、能力測驗和情境模擬測驗,以及三次網路面試之後,很幸運地進到了第四關、也是最終的實體面試關卡:Recruitathon(面試馬拉松),而在經過這總共四個關卡的篩選下,只有最後的 11 人能夠被錄取,錄取率為 0.5%。

面試馬拉松現場。圖/Daimler

什麼是「面試馬拉松」?

Recruitathon,是為期連續 3 天的一種新型態面試,從早上 8 點開始持續到晚上才結束。在面試的過程中,會藉由給予面試者實際的專題任務,以分組的方式與其他組別相互競爭,而面試官就在這 3 天的過程中,隨時從旁觀察著你的一舉一動。

透過這樣長時間的觀察,不但可以免除掉短時間內,應徵者所假裝或吹噓出來的言論和背景,更可以近身觀察受試者實際的工作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以及面對危機時的想法和解決辦法。

這樣的面試方式,對於企業而言,可以降低找到錯誤人選,並對企業未來造成傷害的風險;而對於應徵者而言,可以脫離過去學校傳統教育評量分數的框架,凸顯出這個時代真正需要的優點和能力,可說是企業和應徵者間的雙贏。

為公司延攬人才,展現高度企業認同

面試馬拉松的前一個禮拜,我在布達佩斯準備相關資料,為了想要更了解有關於戴姆勒的相關資訊,便趁著學校舉辦就業博覽會時,到他們的攤位詢問了集團面對未來科技革新的挑戰和因應之道等問題。當下本來只是想更了解集團的文化和價值,卻意外又幸運地遇到了當初在葡萄牙找上我的 Talent Scouter 的同事。

博覽會結束後,我回到家就立刻接到 Talent Scouter 的電話,她說她剛好來到布達佩斯出差,再過幾小時,她的班機就要從布達佩斯飛回德國了,希望趕快跟我見上一面並討論下禮拜的面試資訊。

我驚訝她面對於一個還沒錄取的面試生,可以展現出如此積極又用心的態度,並推想她對於公司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有多麼的濃厚,才能為公司付出至此,把事情做到盡善盡美。

放眼長遠效益,不惜成本求才

圖/Daimler

而在出發前幾天,我收到了公司寄來的來回機票、火車票、飯店訂房確認、三天份的所有餐飲,以上的費用全部都是公司付擔;對於歐洲大多數的企業而言,求才的成本並不只是花費人資部門的時間去審核新進員工的履歷及面試而已,負擔前來面試新人的相關費用,也會列入求才的成本當中。

我從匈牙利布達佩斯到德國司徒加特的來回交通費,大約是 150 歐元(約台幣 5,290 元),並不算高。但前來的面試者,有很多是來自大半個地球外的國家,像是有一位美國 MIT 的碩士生,光從美國飛到德國的機票錢,就相當於台灣很多人工作一整個月的薪水了──如此可觀的費用雖然在帳面上看起來不少,但是對於一間永續經營的企業來說,延攬到合適的人才,對於未來長時間能夠產生的正面效益,絕對是最划算不過的投資。

一個禮拜後,我終於來到了賓士的母集團總部。詳細的面試馬拉松流程,由於是公司的內部文化財產及隱私,所以想當然爾是不能夠將細節公諸於世的,筆者在此不多談面試的內容,而著重於和讀者們分享這次的面試經驗,如何顛覆了我對於西方企業和人才的想像。

沒有「上對下」的「拷問」,重視平等的傾聽

在這場面試前,我所認知的「面試」,是一隻站在前方的「大野狼」(企業)仔細的挑選一群排排站好的「小白兔」(面試者)們;而在這次的面試中,卻發現企業對於面試者給予無比的重視和尊重:

除了清楚又耐心地解說面試的流程和面試者的權力之外,更接受面試者的建議,隨時更改面試的流程,更安排企業的高層帶我們到歷史悠久的賓士博物館參觀和高級餐廳餐敘,甚至在面試結束後,傾聽所有面試者對於面試安排的 Feedback,目的只是為了讓前來的面試者能夠更了解企業所有的資訊,並了解面試者所重視和期待的是甚麼,對待人才的態度真是相當令人欽佩。

位於德國司徒加特的賓士博物館。圖/Frank Chen 提供

可敬的對手:不一樣的西方人

此外,我在歐洲留學這一年來,所遇到許多西方國家的人,做事往往給來自亞洲的我一種慢條斯理的印象。他們往往會將大多數的時間精力,放在統合和整理團隊方向,而不是以效率為導向地執行一項專案或是項目;更有甚者,他們也大多不會離開西方國家的舒適圈;既使願意踏出舒適圈,也大多是以短期觀光或是海外志工為主,而在學術和業界經驗上,交流僅限於美國與歐洲各國之間。

然而,在這 3 天的面試過程中,我卻看到和我傳統認知中的歐美人士很不同的一群人。在過程中遇到的所有人,都有著在海外各個國家留學、實習和工作的經驗。有人曾經來過台灣交換、學習、實習,更有許多人是在中國、韓國和日本等亞洲國家長時間留學和工作──這讓我深刻地認知到,並不應該讓自己從亞洲到西方國家闖蕩所獲得的成就感,癱瘓了自己持續積極進取的態度。

企業高層演講。圖/Daimler

也許過去的我會認為,身為亞洲人的我有著先天性的優勢,因為我們要從亞洲到西方國家闖蕩,會比西方人到亞洲各國闖蕩還要來得容易,不管是從語言、文化、溝通、信仰等,我都認為東方文化要比西方文化難懂得多。

也許這個想法在某種層面上是正確的,然而若以世界人才的格局思索,卻不見得如此:就是因為有著更多的障礙和難題,才會促使著他們更願意積極地去認識這個世界、更進取地了解世界不同的文化。

真正的積極進取,是永不滿足於現況

在這次面試上,我遇到相當多的人,有過至少 4 次以上的實習和國際交換經驗,而有一位和我同屆的慕尼黑工業大學碩士生,更有著 7 次的業界實習經驗;雖然我了解這是德國的教育雙軌制所帶來的優勢,但是我也深刻的知悉著,如果他沒有抱持著如此積極的態度去好好利用歐洲教育體制的特色,也不可能在畢業前有著如此豐富的業界經驗──這讓我不禁思索,在全球化的世代,我要如何跟這種人競爭?我能夠有甚麼優勢足以脫穎而出?

在過去,一直以來我所成長和學習的方法是 Benchmarking,也就是將我身邊所看到優秀者當作標竿參考,比較自己和對方有甚麼差距,對方身上是有甚麼特點是值得我學習效仿的;比如身邊來自康乃爾、柏克萊大學和歐洲名校的朋友,就常常成為我的最高標準。

而當到達自己要的標準後,我便會告訴自己:原來世界名校也不過如此嘛!卻沒想到這樣半開玩笑給自己勉勵的話,卻也可能成為自己往後不夠積極的阻力。但事實是,出國留學和闖蕩中累積的成就感,永遠不應被當作是怠惰和不用更積極進取的藉口。

企業員工實地講解賓士車特色。圖/Daimler

錄取與否已不重要,面試本身就是學習

在長達 3 天的面試結束後,我坐在德國司徒加特機場的椅子上,望著前方一望無際的停機坪,想著這 3 天所遇到的人事物,久久不能自已。我認識到了歐洲一流企業求才的態度,認識到了世界型人才的積極度和能力,更認識到自己更需要加強的地方,不管在能力上和態度上都是如此。

雖然面試的結果並沒有錄取,但是我相信我在德國面試的這 3 天所得到的啟發,會讓我更清楚地往嚮往的目標邁進,也會對我未來的人生產生重大且正面的影響。

《關於作者》
陳怡仲(Frank Chen),由於關心氣候變遷、環境以及能源議題,在台灣完成化工系學業後,婉拒英國 Oxford 的 MBA 邀請,便到歐洲攻讀能源工程以及管理學的雙碩士,該碩士學程的錄取率為 3.8%,為全班唯一的台灣人,也是台灣第一位到由美國 Berkeley 和 Stanford 以及 Google 共同合作的歐洲創新學院學習的台灣人。預計完成歐洲碩士學業後到能源、環境以及汽車產業為更永續的地球盡一份心力。
個人臉書專頁

執行、核稿編輯:林欣蘋

Photo Credit:Tobias Arhelger@Shutterstock

關聯閱讀

作品推薦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廣編企劃|品牌 20 周年傾力貢獻!傳繼蠟雕工藝,巨型創作羅浮宮盛大展出,Cindy Chao 榮登法國百年珠寶學府,首位受邀亞洲藝術家

歡迎回來《換日線》!
您可以使用此天下雜誌群帳號,盡情享受天下雜誌的會員專屬服務,詳細內容請參考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