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

「2030雙語國家」,是哪雙語?誰的國家?

2020年11月23日,總統與副總統聯袂出席「2030雙語國家政策第一次諮詢會議」;圖片中左側除下口罩發言者為《空中英語教室》創辦人高齡94歲的美籍傳教士彭蒙惠女士(Doris M. Brougham),正對面雙手合掌聆聽者即為總統蔡英文。第二次與第三次諮詢會議已緊鑼密鼓於2020年底舉行完畢,2021年年初政策正式啟動,目前已進入4年100億元的灑錢階段。上圖中央的空白銀幕像是一張空白支票,而所有本國籍人士的口罩是否也象徵了什麼? 2020年11月23日,總統與副總統聯袂出席「2030雙語國家政策第一次諮詢會議」;圖片中左側除下口罩發言者為《空中英語教室》創辦人高齡94歲的美籍傳教士彭蒙惠女士(Doris M. Brougham),正對面雙手合掌聆聽者即為總統蔡英文。第二次與第三次諮詢會議已緊鑼密鼓於2020年底舉行完畢,2021年年初政策正式啟動,目前已進入4年100億元的灑錢階段。上圖中央的空白銀幕像是一張空白支票,而所有本國籍人士的口罩是否也象徵了什麼? 圖片來源:總統府官網。

2030年的元旦,中華民國總統在電視上發表文告談話,用的會是哪一個語言?

回答這個問題前,必須要先設想一下2030年中華民國是否還存在。樂觀的假設是,在美國的支持下,「中華民國台灣」持續維持現狀。那麼2030年元旦那一天是哪一黨執政?我問了一位選舉賭盤的大組頭,他說,

「教授啊,你哪會遮戇,問這款問題,當然嘛是民進黨!」

「阿彼个時陣總統是啥人?」我繼續追問。

「應該是燦哥胖周瑜。」他從台語轉成了華語。

「Really? Why him?」(台灣的詐騙集團很國際化,英語沒在怕的啦。)

「阿就蔡英文上佮意伊啊!」於是我理解了燦哥為什麼要努力減肥。

「阿William Lai咧,伊敢無機會?」(我想的是力推英語為官方語而且最受獨派青睞的賴清德。)

「伊嘔,機會是有啦,fat chance!」

我當場Orz,但也因為頭撞到地,夢就醒了。

所以我們開場白的問題就更明確了:「2030年的元旦,中華民國台灣總統鄭文燦在電視上發表文告談話,用的是哪一個語言?」如今蔡賴政府如火如荼推動「2030雙語國家」,在2030年到來的那一天,台灣會成為「雙語國家」嗎?燦哥總統會用英語對國人發表談話嗎?

如果你的答案是yes跟yes,我勸你陌生號碼的電話千萬不要接,因為如果是詐騙集團,你穩死的。

台灣的現狀是幾語國家?

簡答題,台灣的現狀是幾語國家?台灣人最喜歡考試,尤其喜歡考選擇題,所以大學英檢畢業門檻都只考選擇題。好吧,四選一:

(A)單語國家
(B)雙語國家
(C)三語國家
(D)多語國家

我在一門通識課中問過4、5百個大學生,得到的答案以D最多,但也有少數同學選A跟B。選A的人認為台灣只有一個官方語,是單語國家,這似乎合理,但事實是台灣從沒有法定的官方語。選B的理由是國台語是台灣人最常使用的兩個語言,其他的語言很少聽到,這當然不是正當理由。

台灣是多語國家,有數據為證。在2010年的人口普查中,有83.5%的人在家中會說「國語」(華語)、81.9%說台語、6.6%說客語、1.4%說原住民族語、2.0%為其他。各語言的加總為175.4%,顯示平均每人會使用1.75種語言。

台灣是多語國家,且有法律為證:《國家語言發展法》!法定的國家語言目前確定的有19種:台、客、阿美、泰雅、排灣、布農、卑南、魯凱、鄒、賽夏、雅美、邵、噶瑪蘭、太魯閣、撒奇萊雅、賽德克、拉阿魯哇、卡那卡那富以及台灣手語。馬祖地區所使用的「閩東語」尚待確認,而「國語」是不是國家語言的一種,是極具爭議的。

台灣原住民族分布圖。這16族的族語加上台語、客語與台灣手語,是根據《國家語言發展法》可確定的19種「國家語言」。圖片來源:中華民國原住民知識經濟發展協會

「雙語國家」,是哪「雙語」?

「雙」就是「二」,「一雙筷子」只可能是兩支。所以,「雙語國家」沒有絲毫含糊,就是「二語國家」,不是「多語國家」,也不是「單語國家」。那麼蔡賴政府想要打造台灣成為「雙語國家」,而且2030就要實現,台灣人要問的第一個問題難道不應該是:請問,這「雙語國家」的「雙語」,指的是哪兩個語言?

政府高喊「雙語國家Bilingual Nation」,卻沒有人提問:「Excuse me, what two languages are you referring to?」這清楚的反映了英語和華語的霸權地位,在台灣人的心中已經形成了一種直覺:台灣若要成為「雙語國家」,唯一可能的「雙語」就是英語和華語!

然而,這個直覺可能只對了一半,因為在「2030雙語國家」的願景中,唯一確定的只有英語。2019年1月11日行政院公告的重要政策是:「2030 打造台灣成為雙語國家—厚植國人英語力 提升國家競爭力」。同樣的,從蔡英文、賴清德以及潘文忠的政策談話中,提到的語言只有「英語」和「英文」,絕對聽不到「國語」、「華語」或是「中文」這些字眼,更別提「本土語言」或是「台語」、「客語」、「原住民語」、「台灣手語」。

這個政策的執行,教育部負起了「雙語教育」這個最重要的使命,在「教育部推動雙語國家計畫」的政策說明中,「英語」出現了60次,「雙語」出現11次;「中英文」0次、「中文」、「國文」、「國語」、「華文」、「華語」通通0次。

既然是獨尊英語,何需欲蓋彌彰,為什麼不能提出誠實一點的口號?例如,「2030厚植台灣英語力」、「2030台灣人說英語」、「2030英語讚讚讚」、「2030英語強強滾」。因為台灣人對於一件又一件「國王的新衣」早已麻木無感。

「2030雙語國家」,英語是官方語嗎?

「2030雙語國家」原是賴清德任閣揆時所提出的口號與願景,爾後小英不僅於黨內總統初選擊敗賴神順利連任,還在就職演說中順理成章的接收了賴神苦心經營的「雙語國家」。

台灣現在最鬱卒的兩位政治人物應該是賴清德和韓國瑜。兩人的共通點是上次總統選舉都是輸給英文,而偏偏他們最抬舉的語言就是英語。韓國瑜的重要政見是「中英雙語教育、母語回家學」。賴清德從2014就在台南推動「英語為第二官方語」的十年計畫,專職辦公室持續運作至今。所以再過3年,2024,台南市就可以「百分百雙語化」、「以英語為第二官方語言」、「英語成為類母語」。李晶晶一定會說:這真的非常amazing。我認為這非常的unbelievable。

2017年10月13日,賴揆上任剛滿一個月,即明確指示教育部成立英語成為第二官方語言的推動委員會。2017年10月26日教育部「英語推動會」成立,2018年9月19日提出了「我國推動英語成為官方語言政策報告」。在賴揆聽完報告後,「英語為官方語」的口號就從中央的網頁中神秘消失,取而代之的是「2030雙語國家」。前者明確,後者曖昧,但政府沒有解釋這兩者的內涵與願景有何不同,當然,也不會有人舉手發問,反正就是英文很重要,花錢請洋師,台灣發大財。

所以9成的台灣人要失望了,因為2030年的元旦,英語不會是台灣的官方語。如果你是那少數的10%,恭喜你,因為根據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的調查,「這些都是英語很好的人」。

2018年3月到5月間,「台灣語言學學會」與「台灣語文學會」在台北台東台南舉辦了3場公開座談會,多方論證「英語為第二官方語」是一個價值錯誤自我殖民的政策。政府似乎以為只要把政策換個名稱,這些英語很好的語言學家就不會批評了。

「2030雙語國家」,本土語言是死是活?

無論「2030雙語國家」的終極想像為何,英語的價值高於華語,而這雙語的地位又必然遠遠高於台灣的本土語言。2030,台灣19種的國家語言何去何從?是死是活?這樣的口號與政策出自於愛台灣的民進黨著實令人驚訝。更愛台灣的基進黨當然看不下去,認為「華語體制才是國際化的根本阻礙」,呼籲政府「逐步取消華語文霸權」,主張「本土語言+英語:打造雙語新國家!」果然激進!

可是本土語言有19種,不是嗎?難道和英語並列時,19種本土語言加總的價值就只是一個語言?所以應該是「本土語言+英語:打造20語新國家!」或是「本土語言+英語:打造多語新國家!」才對啊。另一個可能,其實想像就是「台語+英語:打造雙語新國家!

無論如何,在基進黨想像的新國家裡,一樣是英語的地位最高,不同的是華語的位階最低,最好是消失。

「2030雙語國家」,是哪「雙語」?100%是英語,99%是華語,因為基進黨的臉書99%用的是華語。

那「2030雙語國家」,是誰的國家呢?100%是英語很好的人。

瀏覽次數:13488

獨立評論

每週四,精選觀點直送信箱!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

編輯推薦

延伸閱讀

東海大學外文系林南&蒲慕蓉講座教授,政大語言學研究所兼任講座教授。喜歡「平平是人」的價值觀、喜歡求真求簡、喜歡用理性的論證探求現象表面底層的真相。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
東海大學外文系林南&蒲慕蓉講座教授,政大語言學研究所兼任講座教授。喜歡「平平是人」的價值觀、喜歡求真求簡、喜歡用理性的論證探求現象表面底層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