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2024愛閱節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哲學
【輕讀哲學】愛,不愛,好好愛
left
right
  • 庫存 = 7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輕讀哲學】愛,不愛,好好愛

  • 作者:米歇爾.布許(Michel Puech)
  • 出版社:積木文化
  • 出版日期:2021-06-03
  • 定價:360元
  • 優惠價:7折 252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7月30日止
  • 書虫VIP價:252元,贈紅利12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39元
  • (更多VIP好康)
本書適用活動
2024愛閱節/人生自由配/心靈富足
  • 2024愛閱節/城邦-心靈勵志TOP 100

內容簡介

【輕讀推薦】(依姓氏筆畫順序) 吳若權 作家/廣播主持/企管顧問 周慕姿 諮商心理師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鄧惠文 精神科醫師/榮格分析師/作家/廣播主持人 什麼是「愛一個人」?我們長愈大,愈不明白。 愛,可能要用一輩子去了解,也可以花十分鐘「輕讀哲學」, 為自己照亮思路,看見愛的模樣…… 巴黎索邦大學(l’université Paris-Sorbonne)文學院教授米歇爾.布許(Michel Puech)執筆,搭配諷刺漫畫家納塔拿埃爾.米可(Nathanaël Mikles)風格懾人的插畫,以正統哲學結構,層層解鎖「愛」的真諦。 哲學是每一個人、不分年齡,都能夠進行的思考練習。現代人習慣單方面接收雜亂訊息,只要進行簡單的哲學思考,就能讓大腦重新開機,思緒變清晰,並感受到存在的意義。什麼是「愛」?哲學家這樣說── 當我們談到「愛」,首先要區分「愛人」和「愛其他事物」。所謂真正「愛上一個人」,是毫無道理可言的。我們要理解並學習「愛上以後」,隨之而來的種種認知上的轉變。學習付出,享受與另一個人的親密連結,同時也要認清自己的底線,不要迷失在愛裡。當我們愛了,就要懂得處理自己的情緒和行動。 接下來,無可避免地,我們也必須學會「不愛了以後」該怎麼辦──如何結束,如何離開。人類是群體動物,我們透過互相學習來成長,無論一段關係最後結果如何,「成長」才是重要課題。透過「愛什麼」以及「不愛什麼」以及「如何去做」,我們會界定出自我價值,發現自己是怎樣的人。而認識自己,則是「愛」以及「理解他人」的前提。 【關於輕讀哲學】 「輕讀哲學」(Philosopher)系列是來自法國的全齡哲學繪本,由巴黎索邦大學(Sorbonne Université)文學院教授米歇爾.布許(Michel Puech)執筆,並搭配由當代傑出的藝術家繪製插圖,用深入淺出的文字和圖像,帶領大眾,以正統哲學方法,討論各種關於「價值」的議題。

延伸內容

譯者的話:去愛,成了我們的時代課題 愛情是一種無與倫比的美好體驗,會讓人覺得活著充滿意義,感到生命不可思議的精彩,每分每秒世界都會冒出新的彩虹噴泉。 但是,愛情所帶來的痛苦也不小。無法控制的情緒波動,不對等的約束和自我犧牲,單戀或失戀所帶來的折磨,都會讓人的理智選擇和它保持距離。 「不要浪費時間在愛情上,把時間留給自己,多愛自己一點。」 人們並不希望為愛情投入太多,但又希望能掌握自己的愛情。最終,往往選擇忽略察覺愛的能力或是只願愛自己。 於是,愛無能。不是經典電影中的那種「不可能的愛」(l’amour impossible)而是「無能去愛」(incapable d’aimer)。關上了察覺愛情的能力,切斷了與外界情感上的聯繫,同時其實也忽略了好好照顧自己、愛自己的需求。 為什麼《羅密歐與茱麗葉》這種愛情故事總能跨越時間受到歡迎?因為在兩個人之間,同時存在著最強烈的慾望和最困難的障礙,而儘管面對挑戰,仍然想要結合的意念,是人類活著的一項重要理由。 大部分的動物也都無時無刻努力過活,追求性和繁衍,但是動物們卻不會出現《羅密歐與茱麗葉》這樣的愛情故事。人類證明自己能夠感受強大的情感,同時願意回應並且承擔責任,奮力將其化為可能,讓自己的生命成為他人的重大意義。 同時,也找出自己生命的意義。 對於每一個所愛的對象,一生只會有機會愛那麼一次。而那一次要怎麼把握,是我們的選擇和活著的理由。 書裡沒有標準答案。 怎麼樣去察覺愛,去愛,便成了我們的時代課題。

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什麼是「愛」不重要,「愛上之後怎麼做」,才是問題所在
◎文/積木文化編輯部   「輕讀哲學」是巴黎索邦大學(Sorbonne Université)文學院教授米歇爾.布許(Michel Puech)在嚴謹的哲學架構之下,以簡短且生活化的陳述,搭配當代知名插畫家發人省思的繪圖,在精巧安排的頁面之中,用輕盈的步調,帶領讀者重新整理思緒,去尋找事物的價值。   什麼是「愛」?與其試圖解答什麼是「愛」,哲學家更在意的是「愛上之後該如何」,以及「不愛之後該如何」。唯有能夠在「愛」的情緒狀態之中保持思考、做出決定,並付出行動之後,我們才會懂得「如何好好去愛」。這是趟三階段的旅程,不要一開始就貪圖終點,如果想要跳級,就無法獲得完整的體驗,也將失去成長的機會。愛不需要理由,但需要全心全意地投入;愛不需要算計,但需要時時保持清醒。   為自己思考,用十分鐘的閱讀替大腦重開機,你會看見「愛」原本的模樣。

更多編輯推薦收錄在城邦讀饗報,立即訂閱!GO

作者資料

米歇爾.布許 Michel Puech

巴黎索邦大學(Sorbonne Université)文學院教授,正統的哲學教育體系出身,博士論文主題是研究《康德與因果關係》,對於建構一個完整的哲學理論系統有著濃厚興趣。關心的主從甚廣,從AI人工智能,企業社會責任、永續發展到軍武……。他希望成人能夠進入哲學思考的社會,在科技、企業、個人和哲學之間找到能肩負起地球和未來永續發展的方法。 相關著作:《【輕讀哲學】活著,在相遇中》

基本資料

作者:米歇爾.布許(Michel Puech) 譯者:趙德明(Frederic Chao) 繪者:納塔拿埃爾.米可(Nathanael Mikles) 出版社:積木文化 書系:不歸類 出版日期:2021-06-03 ISBN:9789864593040 城邦書號:VO0018 規格:膠裝 / 雙色 / 96頁 / 12.5cm×20.3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