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的亞洲外交幕僚一字排開,猶如歐巴馬時期的同學會

拜登的亞洲外交幕僚一字排開,猶如歐巴馬時期的同學會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由於近年亞太事務重要性逐漸提高,因此坎貝爾(Kurt Campell)、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艾莉森(Graham Alison)三人的提名受到極大的關注。

隨著1月20日美國繼任總統拜登(Joe Biden)就職典禮逐漸接近,越來越多幕僚名單逐漸浮出水面。其中,由於近年亞太事務重要性逐漸提高,因此坎貝爾(Kurt Campell)、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艾莉森(Graham Alison)三人的提名受到極大的關注。

首先,拜登提名前亞太助卿坎貝爾為印太事務協調官(Asia Tsar),而此職位為此次白宮新設立的職位之一,主管中國、台灣事務。

坎貝爾曾任歐巴馬(Barack Obama)時期亞太助卿,同時也是當年歐巴馬「重返亞洲」戰略推動者之一。上任前他則領導顧問公司「亞洲集團」(Asia Group)和創辦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而這個新設立的職位,也可以看出拜登政府重視亞太事務的態度。

坎貝爾曾在多個公開場合及平台表達對於亞太地區局勢、和美國未來對此區域的相關政策。他曾在頂尖期刊《外交事務》上發表文章表示,文中表示,美國應該要「認真」參與亞太事務,建立聯盟和夥伴關係,以面對中國的威脅和維護現有的秩序。並且,他也贊成美國對台灣的堅定支持。

同時,在去(2020)年12月的「美日台三邊印太安全對話」也表達了現今局勢的看法。他表示,儘管川普執政時退出許多國際組織和其他作為,使得外界對於美國世界領導地位開始產生質疑聲浪,但在拜登執政後,美國將會重新扮演「世界領導」的角色,讓外界知道美國力量「American Power」。

對中問題上,他希望採取「戰略性交往」(Strategic Engagement)。他表示美、中在高科技上的競爭仍會持續。但在氣候變遷、新冠疫情、朝鮮半島議題上,美中該適度合作解決問題。然而,對於兩岸關係上,他則是希望目前緊張情勢能夠逐漸降溫,雙方應該恢復一定程度的對話。

坎貝爾曾在與我駐美大使蕭美琴一起的會議上說:「美國友台,但不反中。」同時,他表示,此議題並非美國所能處理,更何況北京目前握有主動權。

此外,拜登也提名布林肯的前幕僚長、現任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資深研究員羅森伯格為國安會的中國事務高級主任。此次拜登政府也將其職位提升為資深主任,顯現出未來對中政策的小心程度。而在歐巴馬時期,她曾任中國和北韓事務主任,對於東北亞和中國事務嫻熟。

從過去歷史來看,她曾多次公開批評中國資訊戰、香港問題、台灣問題和新冠肺炎。她甚至表示,目前美國正面臨民主和專制的制度之爭。從先前她的發言可看出她對於中國強硬的立場。而選擇一位相對鷹派的對中官員,應是拜登政府對中政策將不同於歐巴馬時期的象徵之一。

此外,針對美中關係。拜登外交團隊核心幕僚之一的哈佛教授艾利森,同時也是國關鉅作「The Essence of Decision」、及講述「美中註定一戰」的修昔底德陷阱的作者則表示,依照目前國際政治的現實,拜登將會展現出對中國的態度。

而台灣最在意的問題上,艾利森表示:「總統拜登明白表示只有一個中國,所以對於一個中國是毫無疑問的,一個中國的首都在北京,並沒有存在台灣這個獨立國家,美國不會承認她,不會承認獨立的台灣。」而他也提到「一國兩制」是目前拜登在兩岸關係上最大的挑戰。因為從香港的例子上,證明了「一國兩制」是不可能實現的。

而這也顯示了美國未來政府在「一中政策」上的堅持。而如果美國要在兩岸關係中取得最大的利益,維持目前的「一中政策」和採取「戰略模糊」為最重要方針。並且,如同我們先前文章提到,美國在其一中政策的框架下,美台關係的發展不會不好,但仍會有侷限性。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