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800期

找29個分身打團體戰!侯友宜走過艱困51天,新北變身「防疫示範模版」

從染疫雙冠王的雙北「難兄難弟」,到成為公衛專家口中的「防疫示範模版」,新北市是怎麼做到的?新北市長侯友宜組成規模達2200人的祕密軍團,並採用「魚籠」救災指揮系統,「要快、要全、要準!」

侯友宜-新北市-疫情-防疫-柯文哲-疫調 「打仗最重視的是團隊,」新北市長侯友宜說,「關鍵是行政團隊要建立聯合作戰模式。」圖片來源:王建棟攝
    其他

或許是一輩子辦案所受訓練,新北市長侯友宜的臉很平板,一貫看不出任何表情。

但即使再努力自持,5月22日這一天,他的心跳仍漏了好幾拍。因為根據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加上校正回歸病例數,全國新冠肺炎染疫數竄高到721人,其中新北即佔384例。明知海嘯迎面而來,他卻像個被矇住眼睛的武士,手裡拿著武士刀,不知道敵人要從哪裡殺過來。

「當時校正回歸太多,PCR判定塞車,」侯友宜形容,只能看著確診數字不斷飆升,卻看不到病毒從哪裡來,「耽擱採檢、居家隔離等後續動作,醫療量能緊繃,傳播鏈也不斷散播出去。」

從5月15日全國進入三級警戒,3天後新北確診數超越台北,此後一路狂飆。但延燒不到60天,情勢卻急轉直下,7月初的確診病例數已比台北市低,14日雖新增2例本土個案,皆為解除居家隔離前PCR採檢陽性,等同當天「見0」。

不再是「難兄難弟」,確診數降到20以下

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曾直言,新北市雖然疫情發展較台北市晚,「但在即時公衛防疫措施下,控制板橋及中和疫情,阻斷社區隱性感染,足以成為台灣公衛防疫措施示範模版。」

廣告

從染疫雙冠王的雙北「難兄難弟」,到成為公衛專家口中的「防疫示範模板」,新北市是怎麼做到的?

關鍵就在行政組織重整,將颱風、地震災難來時啟動的災害應變指揮中心,轉型為全災型救災指揮中心,背後更有29個區長統籌衛政、民政、警政等組成規模達2200人的祕密軍團,從目標導向的防疫篩檢、精準疫調、擴大匡列、快速處理以全面防堵。

王建棟攝

「打仗最重視的是團隊,」侯友宜說,要有清楚的作戰策略,規劃好順序、步驟就不會亂,「關鍵是行政團隊要建立聯合作戰模式。」

7月初,位在三重的湯城園區傳出有企業員工確診,從疫情開始之初即進入備戰狀況的指揮官、三重區長陳奇正,除每天一早召集相關人員確認狀況,回報救災指揮中心,在此同時,警察和衛生所人員展開精準疫調並擴大匡列,對需要送集中檢疫所或是居家隔離者快速處理,在下午的會議中確認進度。

廣告

「以前快篩後要二至三天後才會接到通知,感染的人到處流竄散播病毒,」陳奇正說,現在有人一點半確診,警察就像辦刑案一樣,透過手機訊號和車辨科技系統,快速掌握確診者足跡和接觸者,五點就疫調完畢、馬上匡列隔離、進行環境清潔消毒,效率大幅提升。

警察以重大刑案規格參與疫調

善用庶民語言的侯友宜,以捕魚用的「魚籠」形容的救災指揮系統,靠的是民政、衛生和警政等單位交織串聯成綿密網絡,一圈又一圈、一層又一層找出隱形傳播鏈。

「要快、要全、要準,」侯友宜同時要求,凡是篩檢呈陽性反應,包括社工和心理輔導員等社會關懷小組即出動,了解需求並給予協助,「即使後來PCR出來是陰性,過程中也會讓他們感到安心。」

王建棟攝

事實上,當疫情從萬華擴散,即註定新北後來的命運。

廣告

「台北市發生一個高峰,我們一定比台北市慢一個星期,」侯友宜說,萬華雖然地理區位劃分在台北市,周圍卻被板橋、中永和、三重隔著8座橋緊緊包圍,「新北人到台北的第一站就是萬華,而我當副市長時,也是每天都要從臺北經過萬華到新北。」

萬華和新北緊密相連,和台北卻有商業區西門町、博愛特區和中正紀念堂作為屏障,以致當疫情猶如熊熊火焰蔓延,卻迅速往新北延燒,甚至一發不可收拾。

最早關閉八大行業

要阻斷疫情,首要是強制低度活動以避免擴散。新北早在三級警戒前,即下令關閉八大行業、網咖、電子遊戲場、公有文化場館、圖書館、活動中心、國民運動中心等,緊接關閉夜市並管制進入市場、要求攤販輪流自主休息。

廣告

隨之升級「準四級警戒」,強制戴口罩並開罰、關閉公共設施,連賣場都進行人流管制,「新北居家環境沒有台北好,面臨危機比台北高,不強制根本壓不下來,」侯友宜沒說出口的是當時篩檢、檢疫和醫療量能都有限。

王建棟攝

新北市府在2020年雖曾針對疫情入侵做演練,當時以3000人染疫為最大規模,但這波疫情到6月時確診者已大於6000人,遠遠超過僅有18家中大型醫療院所,量能為台北市三分之一的新北所能負荷。

防堵的第二步是針對熱區採取廣篩策略,也就是目標導向的防疫篩檢。當全國在5月15日進入三級警戒,新北先提升醫院篩檢量能,緊接成立熱區防疫中心,透過大數據分析將確診病例分佈區位劃分出高、中、低風險區里,因地制宜設立社區篩檢站、機動篩檢站、機動快篩隊。

廣告

「這次策略很簡單,不怕你出來篩,就怕你不來。我要求高風險地區居民要出來篩檢,剛開始大家會怕,慢慢比例才提高,」侯友宜認為這還不夠,一旦有地方確診數增加跡象,機動快篩隊立即上場,從樹林、金山到泰山。

目標導向型篩檢,用機器手臂提升PCR量能

同時因應新北確診多為家庭群聚感染,針對家有老人、小孩等不方便移動、抵抗力較弱的族群派出到宅篩檢隊。

為縮短PCR篩檢時間過長,新北率先協助三重聯醫購置機械手臂,以24小時趕工,將篩檢時間從3天縮短為4到6小時。只要篩檢系統不塞車,即可將輕症或無症狀者送集中檢疫所,重症者才送醫院,以免負荷超量。

第三步是動用警力和里鄰長進行精準疫調。為找出確診者足跡,新北動用二至三百名警力,24小時分三班制進行疫調,「從家庭、職場到移動的軌跡,很多人會忘記或有疏漏,」侯友宜運用員警的追蹤長才,從確診者的手機通聯紀錄、衛星影像定位到車牌辨識系統,並以警察辦案技巧進行詢問,務求全面盤整足跡。

但警察或許靠經驗、科技輔助,可以找出一個人所行經路徑,卻找不出人脈厚度,此時即須仰仗熟悉社區的鄰里長,一層又一層堆疊出親友人脈,找出確診者可能接觸的人。

第四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是全面動員作戰,讓市府成為一支部隊。

全市府團結作戰,研考會也來分析數據做模型

「這場仗不是只有衛生局在打,是全市府一起打,」侯友宜不諱言,從衛生局、社會局、環保局、消防局、警察局等,沒有一個局處可以置身事外,研考會更成為關鍵的幕僚角色,「從聯絡專家學者分析未來趨勢走向,到分析數據資料做出模型。」

新北同時訂出「平寧計劃」,除市長擔任總指揮的全災型救災指揮中心,統籌調度局處和資源,並由29個區長成為各區的指揮官,猶如是市長的第一線「分身」。

王建棟攝

「他們最重要的任務是擋住疫情、防止擴散,」消防局長黃德清說,指揮中心透過不斷溝通協調,擬定戰略後由侯友宜拍板定案後,由區公所落實執行,需讓要每一個區長都了解計劃和模式,愈做愈有心得,時間就會縮短,「過程雖辛苦,但知道每天的方向在哪裡,不會像一開始校正回歸,再努力也不知道是否有成果。」

雖然疫情發展至今有趨緩跡象,但沒有人能料到下一波疫情何時再起。「即使走到今天,我們都還在作戰中,沒有成功可言,」侯友宜知道戰役雖稍歇,戰爭卻未完,「全台灣付出七百多條人命作為代價,這一場戰役,每個人都是輸家。」

或許接下來更重要的是,我們從這場戰役中學到什麼經驗,在疫情又起時,能不能做好萬全的準備。(責任編輯:洪家寧)

【延伸閱讀】

  1. 霸氣警告黑道「別動我同仁」 侯友宜靠獨門抓豬哲學,稱霸六都
  2. 侯友宜「新三民主義」:把份內事做好,不要在一個位子上又想東想西
  3. 獨家|侯友宜衝上第2!2020天下首長滿意度排行:藍綠接班人出線
相關熱門主題
你可能有興趣
#廣編企劃|找回專注多工狀態喝口原萃 休息一下
最新訊息
【每日6元】AI x 編輯協作為你精選國際大事
App內開啟 更舒適的閱讀體驗
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

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