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移民工

電影、桌遊及美食,翻轉東南亞刻板印象!

麥寮高中學生動手做台灣人冬至必吃的湯圓。 麥寮高中學生動手做台灣人冬至必吃的湯圓。 圖片來源:本文圖片皆為作者提供。

在一張又一張的黃色便利貼上,雲林縣麥寮高中的學生們寫下自己對於東南亞各個國家,例如柬埔寨、新加坡、泰國及越南等國的印象。其中包括:印尼外勞很多、泰國人的香水味很濃、印尼人膚色都比較黑、越南有貧民窟……

麥寮高中的溫美玲老師說,麥寮這個地方有非常多的外籍移工,新住民與新二代孩子也不少。然而,對於這些頻繁出現在生活周遭、與東南亞有關的人事物,學生的了解其實不多,甚至不少人想到東南亞,就浮現一些偏見或是比較負面的印象。譬如認為東南亞人喜歡用香水、普遍貧窮、大部分都屬於藍領勞工階級等。即使父母是新住民的學生,也可能對自己的出身沒有什麼認同感,甚至刻意隱藏自己有個新住民父母的身分。因此,麥寮高中的老師們根據學校所在的特殊環境及學生特色,集思廣益,共同研發出一門校定必修的課程:「翻轉東南亞」。

顧名思義,所謂的「翻轉東南亞」就是要翻轉孩子們對東南亞的既定印象、想法及偏見,從更多元的角度深入理解東南亞各國。溫美玲老師表示,與國家文化相關的歷史、地理課程,正好是不錯的切入點,也因此這些來自社會領域的老師們各自發揮自己的專長,在課堂上帶領孩子重新看見東南亞的特色。

老師透過課程中的「偏見搜查線」單元,找出學生對東南亞國家的各種偏見。

從「偏見搜查線」到「台北星期天」

12年國民教育基本課綱致力培養學生「自發、互動、共好」的現代公民精神,而麥寮高中自民國105年就開始設計「翻轉東南亞」的校定必修課程,並配合課綱在108學年度試行,希望在翻轉學生對東南亞國家的印象之餘,也培養學生學習尊重與包容不同文化的態度。

課程內容主要透過電影欣賞、桌遊及學生分組訪談等方式進行,例如課程最初的「偏見搜查線」單元,會先邀請每位學生在便利貼上寫下自己對於東南亞國家的印象。參與「翻轉東南亞」課程的許倪菁老師說,她發現有學生將印度也列為東南亞的國家之一,於是翻開地圖,跟學生確認東南亞各國的地理位置。接著,師生一起從各國的經濟、地理、人口及知名藝人等進行討論,讓同學自動自發地撕去對於東南亞國家的負面標籤。

麥寮高中溫美玲老希望透過課程翻轉學生對東南亞的刻板印象。

溫美玲老師則說,在她安排的課程中,首先會讓學生進行桌上遊戲「移轉幸福」。這個遊戲本身像是大富翁,學生在遊戲中可以扮演不同國籍的移工,除了常見的泰國、印尼、越南,也包含台灣本地勞工。透過角色扮演,他們會更進一步發現移工所遭受的不平等待遇,不僅工作辛苦,在台灣工作的時候也會遇到很多狀況。「移轉幸福」的遊戲目標設定是玩家要賺到台幣7萬元回鄉買房子,或是成功轉換身分變成台灣勞工,後再蓋一間工廠。一般人可能會覺得賺7萬元很簡單,但是同學卻發現,自己在遊戲中根本賺不到錢,薪水會因各種理由被扣,甚至根本沒發。種種「不公平」的情況也讓學生理解到這些移工的辛苦打拚,以及離鄉背井要付出的代價。

麥寮高中學生透過移轉人生的桌遊讓學生角色扮演不同國家勞工。

課堂的另一個重點,是讓學生一同欣賞《台北星期天》這部影片。《台北星期天》由馬來西亞籍導演何蔚庭執導,描述來台灣工作的兩個菲律賓人在一個平常的星期天,於台北街頭發現了一張被遺棄的紅色沙發。兩人想盡辦法想將沙發搬回宿舍途,途中展開一段驚奇的旅程,不僅帶出台北城市的風貌,也勾勒出台北異鄉人的心境。

溫美玲老師指出,《台北星期天》講述的是一個移工的夢想,影片中探討這些來到台灣的外籍移工,其實很想擁有一個自己的家。故事用詼諧的手法描述移工在台灣可能面臨的困境,而學生在玩過「移轉幸福」的桌遊之後再看電影,也更能深刻感受移工隻身一人在異鄉的惆悵。

同樣的冬至湯圓,不同國家的飲食文化

另一位許倪菁老師則分享,她在「翻轉東南亞」的課程會讓同學欣賞《戀戀木瓜香》這部影片,並請班上會講越南語的同學介紹「涼拌青木瓜」這道料理的越語。同學才發現,即便是同屬一個國家,同一道菜的說法還會因北越與南越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此外,許倪菁老師也會帶領學生一起動手做台灣人冬至必吃的湯圓。農曆三月三日是越南人的寒食節,在這一天,全家人吃飯時會聚在一起吃湯圓,用湯圓祭拜並祈求祖先保佑。冬至被越南人稱為「冬節」,受到華人的影響而有全家一同吃湯圓的習慣,但提到湯圓的吃法、做法及所包的餡料,卻因不同的飲食習慣而各異其趣。越式湯圓的主要原料包括糯米粉和中間包裹的紅糖塊,湯圓起鍋瀝乾之後,再撒一點椰子粉或白芝麻,可以嘗試有別於台灣傳統湯圓的乾式吃法。從不同的飲食節慶文化中,也開啟學生對越南多元的想像。

麥寮高中學生嘗試乾式湯圓做法。

透過訪談探索及尊重東南亞多元文化

溫美玲老師說,學生以往習慣把東南亞視作一個群體看待,卻忽略東南亞各個國家擁有不同的宗教、多元的族群及價值觀。因此,她請高三學生做一份訪談報告,訪談的對象設定為來自東南亞的移工或新住民,訪談主題、大綱及感興趣的問題則讓學生自由訂定,鼓勵他們跟東南亞朋友實際互動交流,甚至在訪談的過程中發現一些他們原本沒有注意到或是不了解的事情。

溫美玲老師分享,曾經有一組同學用心邀請了5位移工及新住民訪談,並試圖了解他們如何適應台灣文化。最後發現,即便是同一個國家的人民,也會因個人的差異而有不同的回答,他們才驚覺過去以偏概全,不僅看不清楚事物的全貌,甚至容易衍生更多的偏見與衝突。這也是麥寮高中「翻轉東南亞」課程的最終目標──不僅翻轉學生對東南亞國家的偏見,也引導學生學習尊重與包容的態度,並培養多元的國際觀。

▶更多教育廣播電臺內容:Webchannel+FBLINE@

瀏覽次數:2883

獨立評論

每週四,精選觀點直送信箱!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

編輯推薦

延伸閱讀

長期耕耘教育品牌的園丁,點亮台灣教育的天空,提供清新、優質、正向、多元的教育文化節目及文教新聞,是唯一國立的文教專業廣播電台,近年來更致力於數位及新媒體的發展,獲得無數金鐘獎及各項新聞獎項肯定。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
長期耕耘教育品牌的園丁,點亮台灣教育的天空,提供清新、優質、正向、多元的教育文化節目及文教新聞,是唯一國立的文教專業廣播電台,近年來更致力於數位及新媒體的發展,獲得無數金鐘獎及各項新聞獎項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