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週報

創作歌手韋禮安:把最深的恐懼寫進歌裡

模範生歌手的標籤,曾讓他一失誤就陷入絕望,「我害怕光芒不再沸騰/那飢餓的眼神/將我生剝活吞」,在歌裡說出不敢示人的那一面,是他對自己誠實的開始。

找到更好的自己-韋禮安-創作歌手-自我覺察-自我療癒-生涯 圖片來源:黃明堂
    其他

10年,足夠一個善感害羞的大男孩,向過去的自己道別。

「我給你全部/全部自由」,身穿白底迷彩花樣外套,韋禮安坐上超過2公尺的高台,隨著音樂來回移動。怕高的韋禮安面不改色,飆唱改編成電音版的五月天《溫柔》。

這場表演是江蘇衛視主打用電音改編歌曲的節目《蓋世英雄》,站上燈光效果華麗的舞台,韋禮安絲毫不顯突兀。

「他可以說服觀眾,他的歌聲和表演,足以支撐這麼大的舞台,」知名樂評傑米鹿說。「在你那聲『自由』裡,開始韋禮安解放的路程,加油!大野狼,」歌手庾澄慶這麼評論。

出道超過6年,發行4張專輯,韋禮安首張專輯就拿下最佳新人獎,2014年發行第3張專輯,主打歌《狼》得到金曲獎最佳作曲,也舉辦大型演唱會,成績亮眼。但6年多來,最常被貼上「清新暖男」的標籤,韋禮安的溫順內向,像隻綿羊。

從溫馴青澀的大學生,蛻變成正視恐懼與改變的大人,從來就不簡單。

用創作補心中的缺

10年前,韋禮安第一次站上舞台,參加《快樂星期天》選秀節目,唱著周杰倫的《黑色幽默》,不太懂技巧,講話偶爾破音。但到最後,他用評審口中「神經質顫抖的歌聲」,奪下冠軍。

廣告

從台大校園唱到新加坡和香港,原本連怎麼表演都不曉得,現在卻站上小巨蛋跳歌舞劇,鞠躬向台下觀眾道謝說:「謝謝你們成為我故事的一部份。」

3月就滿30歲,韋禮安說,29歲時反而更焦慮,「想說:天啊,我只剩1年了。」想做的事太多,彷若超過30歲,世界就會崩毀。問他想做什麼事?國外念音樂、環遊世界,隨便就是一排清單。

韋禮安總是不安於室。但他的標籤幾乎沒變過:品學兼優。雙親都是大學外文系教授,自己是台大外文系畢業,韋禮安擁有完美的背景,卻充滿不安全感,「我渴望被愛,甚至覺得沒有這些肯定,我就會消失。」

極度渴望被肯定的心態像無底洞,迫使他像個癮君子,需要不斷從別人的肯定中汲取成就感。所以他考好成績、表現乖巧。

廣告

他選擇當歌手,潛意識就是想打破惡性循環,結果進到演藝圈,還是模範生,「狗改不了吃屎!」他笑說,對標籤坦然以對。在這個用學歷定義個人的社會裡,他總是被問到:為什麼要放棄台大外文系的光環當歌手?

過去只是回答很多對的答案,但沒有真正『創造』任何東西,真正屬於你的創作,才是成就感的來源。

當初誤打誤撞成為選秀冠軍,韋禮安也曾感到迷惘,因為他習慣精準計算每一步的結果,害怕未知。所以做決定前,他理性地自我分析,列出所有當歌手的條件:歌聲、創作,還有年輕。

沉潛過後,韋禮安決定和福茂唱片簽約。回過頭看,當歌手是理所當然的選擇,但其實再多分析,也比不上對音樂的熱愛,「就算沒當歌手,我還是會做音樂,」他的眼神再肯定不過。

廣告

對音樂和創作,他用「上癮」形容。

幼稚園時的韋禮安,很習慣在家中的角落,邊玩玩具,邊聽西洋老歌,有時是相聲段子或鄧麗君的《何日君再來》。大一點,父母帶他看迪士尼電影。

考上高中那年,父親韋金龍帶著16歲的韋禮安到樂器行,選了一把吉他當禮物。但真正要開始創作,是跟韋金龍到美國住了1年,他發現可以自己寫歌,開始摸索。

韋禮安說自己的順遂,都是社會價值觀定義──家境好、模範生,但他沒有任何成就感,「你只是回答很多對的答案,但沒有真正『創造』任何東西,真正屬於你的創作,那才是成就感的來源。」對他來說,寫歌的成就感來得更直接、更快,像上癮了那樣。

得了「不敢輸」的病

身為人生勝利組,他習慣避免失敗,因害怕失去肯定而患得患失,而更需要維持被人肯定的自己。

廣告

曾經,韋禮安會因為舞台上的小錯誤,或任何出乎預期的發展而產生負面情緒。

他曾在廣州的萬人體育館擔任演唱會特別嘉賓,耳機出現問題,無法聽到音樂,導致跟不上節奏,聲音也失準,「他走下台時,整個人看起來絕望到要崩塌,」韋禮安的伯樂、唱片企劃林建良回憶。

韋禮安的認真與不服輸,家人、同事都見識過。韋禮安有成堆的教材,包括唱歌、發音、表演技巧等,也上網看其他歌手表演片段,琢磨自己的表現。韋金龍說,韋禮安就算回台中,每天一定練吉他、吊嗓子、健身,一刻也不鬆懈。

我渴望被愛,甚至覺得沒有這些肯定,我就會消失。

被說唱歌氣不夠,韋禮安就每天健身、跑步、練身體;被說吉他彈得不夠好,他每天練習,讓大家驚豔。

廣告

和韋禮安合作4張專輯的製作人蔡尚文說,韋禮安練習的時間都是別人4倍的進度。小巨蛋演唱會前1個月,韋禮安每天都進錄音室,把演唱會的歌單都唱過一遍才安心,光是新專輯的1首歌,就花1個多星期琢磨口氣和氛圍。「他練唱程度,讓我想說難怪他會考上台大,」蔡尚文笑說。

但現在的韋禮安發現,生命沒有規則可循,不再患得患失,開始學習放鬆與放空,甚至是放過自己。

韋禮安私底下還是像大男孩,在公園旁來回騎著腳踏車,看到公園的遊樂器材,直說想去玩。(黃明堂攝)

跟剛進唱片公司相比,韋禮安更有把握和自信。因為他適應演藝圈的遊戲規則,也有能力去改變,突破舒適圈。

「需要一輩子去克服」的難題,就算沒克服,也不代表就是失敗。

他身邊的人印象最深刻的專輯,就是第3張專輯《有所畏》。蔡尚文說,前兩張的韋禮安還在摸索,不太有定見,直到他拿出歌曲《狼》的demo帶,蔡尚文又驚又喜,發現韋禮安不一樣了。

《有所畏》籠罩黑暗色調,情歌比例甚少,意圖跟主流市場對抗。資深樂評人王祖壽分析,《有所畏》一路反思生存的各種面向,展現年輕世代的焦慮。他不避諱談恐懼、談社會現實,談對未知的不安。

「《有所畏》是療癒的過程,」韋禮安笑說,他終究沒能克服各種恐懼,但至少試圖面對這些「需要一輩子去克服」的難題,「沒有克服,不代表就是失敗,」韋禮安學會抽離,用另一個韋禮安看自己的音樂和人生。

「韋禮安往自己的內心挖很深,」傑米鹿說,韋禮安用盡全力把自己淘空。他又特別善感(sensitive),看在外人眼裡也是如此,他容易將很小的事物放大檢視與詮釋,對內心的迷惘與人性的選擇也看得更透。

他的歌像是宅男用自己的眼光與觀察,和周遭事物對話,建立連結的方式。「他每張專輯都很真,」蔡尚文形容,韋禮安的音樂是一團迷霧,被緩慢包圍後卻離不開。

撕掉標籤 不如創造標籤

林建良說,韋禮安會把別人的批評消化後轉化成靈感,下次用創作反擊。實際上也如此。「謝謝那些所有曾批評我的人,批評沒有成就你,卻成就了我,」金曲獎上,他上台說了這段得獎感言。

在演藝圈,撕掉標籤太過費力,不如創造標籤。第四張專輯,韋禮安開始進階玩不同的音樂元素,自己製作的比重也增加。他偶爾的叛逆,是因為不想停留在原地,只拚了命地想變得更好。

開始懂得把創作留給自己,把表演給觀眾。

「我以前說過,好音樂一定會被聽見,但是我錯了,我不再相信那句話,」前年演唱會上,他失落又氣憤。經過一年多,面對現實的拉扯,他不斷調適自己,不一意孤行,開始理解音樂需要包裝、行銷與表演。

韋禮安現在的坦然,幾乎所有人都說,是因為他更社會化,也更「無我」,懂得開始把創作留給自己,把表演給觀眾,也更加放鬆,所以他的表演反而更收放自如。

韋禮安用不斷流動的「自己」,去應付變化太快的演藝圈。「更成熟了吧,」多年好友蔡啟文觀察他的改變。那個成熟,是從單純追夢的男孩,轉變為不讓自己燃燒殆盡,面對現實的大人。

30歲了,韋禮安發現自己害怕說再見。不管是放開伙伴的手,或父母的殷殷等候,都讓他措手不及。小時候強悍能幹的外婆,現在也因病變得脆弱。

所以,韋禮安把死亡與道別的議題放進歌裡,強迫自己面對生命的現實,「生命就是不斷被改變,你會不斷地被拆散,再被重組。」他卻不想跟愛音樂的自己道別。問他想對十年後的自己說什麼,他只會問:「愛音樂的那個你還在嗎?」而他會回答:「我還在。」

在渴求成名在望、掌聲需索無度的演藝圈裡,無時無刻想著音樂的韋禮安,學會給自己掌聲。

採訪當天,他總是哼著電影《樂來樂愛你》主題曲,現在的他,大概像主角一樣,努力追夢,也追那個不需要聚光燈映照,仍顯自在的自己。

 

韋禮安小檔案

出生/1987年
學歷/台大外文系
經歷/校園歌喉戰冠軍、第22屆金曲獎最佳新人獎、第26屆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2015年在台北小巨蛋辦演唱會
現職/創作歌手

●【數位玩玩如果人生是道選擇題,哪個狀態最像現在的你?

相關熱門主題
你可能有興趣
#廣告企劃|決戰減碳時代!2050年淨零排放,一起迎接永續新世代|2024 第五屆天下SDGs雙日國際論壇
最新訊息
領取首訂優惠3個月$499(原價$790)
App內開啟 更舒適的閱讀體驗
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

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