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會-書聚開團79問

《先講結論》

讀書會,因「書」產生連結,因「書」而相聚。書聚的進行方式可輕鬆可精實可感性可蛻變,沒有絕對的形式,取決於主揪打算引領成員往哪個方向走,書聚可學習、可交流、可交心。透過這樣有深度的與書深談,與人交流,你將獲得比原先預想的還要更多。

這篇文章,是為了幫助想要開團的成員,彌補從0→1中間的斷層,也有助於提升書聚的品質,希望藉由這篇「書聚開團79問」透過這樣一問一答的方式可以有效解決你心中的疑慮,提高書聚品質將低書聚滅團現象。

《本篇文章可學到什麼》

  • 如何開一個好書聚 從0→1
  • 開團的眉眉角角
  • 如何提升書聚品質

《本篇文章結構》

  • QA目錄查詢表
  • 開團前後計劃與執行篇
  • 書聚旁聽篇
  • 書聚狀況篇

《QA目錄查詢表》

《開團前後計劃與執行篇》

Q1:什麼是「行前會」?

A:行前會是聚會發起的第一次聚會,主要說明聚會目地和未來運作,並確認未來決定要參加的成員有哪些。

Q2:什麼是「書聚」?

A:以「書」為核心的聚會,一群人共同閱讀一本書,閱讀形式上沒有任何規定,但每個人都需要有貢獻。

Q3:什麼是「輕鬆聚」?

A:「輕鬆聚」就是輕鬆的聚會,可以是聚餐,可以是桌遊,當然也可以一起戶外野餐或運動…

Q4:為什麼需要「輕鬆聚」?

A:一群人一起閱讀一本書,持續2~3個月以上,但有時會希望除了書之外能否有更多交流,這時就可以透過「輕鬆聚」方式來讓弱連結變成強連結。

Q5:開書聚有什麼好處?

A:一群人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一個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遠。藉由「書」為媒介並和來自各行各業的書友進行交流和討論,分享經驗與案例,除了可以重新整理和輸出自己的專業能力外,還可藉此擴展人際關係。

Q6:開書聚當主揪的好處?

A:「主揪」是書聚的發起人,因此擁有相對的決定權,例如:選擇要導讀的書、時間、章節規劃…等。當然因為是發起人,所以書聚成員與主揪的聯繫是最多的,人際關係的連結也是最緊密的。

Q7:當主揪不可告人的好處?

A:當主揪看似瑣碎事物煩雜,但同時也可以從中學習到如何組織與規劃一場活動,當您長期累積無償分享,會有許多人默默的出現在你的周圍並適時給予你更多的資源和幫助,此時的你會發現你獲得的將比付出的多更多更多。

Q8:開書聚的心態?

A:抱持著願意分享、交流創造「共好共贏」1+1>2 的心態是必然的, 書聚的基本前期規劃也一定要有,切勿抱持著虎頭蛇尾心態。

Q9:開書聚「不該」有的心態?

A:千萬不要為了開書聚而開書聚,在完全沒有任何準備之下,直接開書聚…會造成其他參加者不良的體驗和抱怨,甚至書聚進行1~2次就會直接滅團…

Q10:我可以開書聚嗎?

A:當然可以,歡迎社團有想開書聚的書友擔任主揪發起人,如果不知道該怎麼規劃和執行,可以詳細閱讀本篇「書聚開團79問」或加入讀書會社團所創建的「開團討論LINE群組」(請私訊社團管理員/版主)

Q11:開書聚有什麼規定或注意事項嗎?

A:書聚成團並沒有什麼規定,但參加成員每位都必須要有貢獻。例如:章節導讀、小組協作、實踐分享…等

Q12:我不知道如何開始?有經驗豐富的前輩可以引導嗎?

A:當然,如果你有加入社團所建立的「開團LINE群組」歡迎多和群組內的主揪/書友們多多交流。群組討論不怕你問,只怕你不問

Q13:「開團LINE群組」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

A:因網路世代資訊量過大,所以此群組禁止閒聊,但鼓勵大家針對「開團」的問題提出發問,同時為了避免同樣問題不斷重複發問,造成願意與您分享的成員負荷太重,希望您自己先思考和閱讀過「書聚開團79問」,如沒有辦法解決您的問題,歡迎再提問唷~

Q14:是否有開團範本可以參考?

A:開團範本可以透過社團 「貼文熱門主題 → 書聚招募」找到,範本沒有規定的格式,重點是要讓有興趣的書友能透過您的貼文(快速瞭解書聚未來如何運作)並且可以吸引到志同道合的人來參加。

Q15:書聚預計如何運作?

A:通常是決定時間、週期、次數、地點、導讀章節分配、是否需要小組討論、是否需要實踐分享…等 (當然也可與書友們共同討論,看書聚如何運作)但特別注意主揪一定要有一些想法,再來與大家溝通…否則參加的書友通常在沒有經驗/想法的狀況之下,通常無法給予比較良好的建議…

Q16:主揪的定位?

A:主揪是整團書聚的發起人,也是串起所有成員重要的核心成員,所以主揪的定位也格外重要,你希望書聚朝向輕鬆自在的討論氛圍?或是探討專業學習?這都必須靠主揪去營造與規劃。

Q17:書聚的定位?

A:書聚跟主揪的「定位」都特別重要,所以發起書聚時務必想清楚,希望帶給自己和其他書友們些什麼?例如:更多的專業探討、書中的個案延伸、不同主題的深度討論(小組合作),聊心溝通…等。

Q18:書聚主揪可以同時2位嗎?

A:可以,如果你擔心自己沒有太多經驗,或需要其他人協助討論,甚至是規劃的書聚架構非常龐大,是可以同時有兩位主揪(包含你),但不可以2位以上…

Q19:我要如何選書?任何類型都可以?

A:選書方式有很多,可透過書籍評價網、線上書籍暢銷排行榜….或是自己曾經閱讀或沒閱讀過的但特別感興趣的書籍,當然好友推薦的好書也是可以,通常一本適合開書聚的書籍,還會有一個重要考量,那就是是否適合「討論與交流」。

Q20:如何決定書聚週期?

A:書聚時間一般都是固定「單週」或「雙週」的週間/假日聚會,之後就依照書聚總次數見面導讀。當然書聚主揪也可一開始決定要固定哪一天或是提供數個週間/假日讓打算參加成員投票,最多票數後固定。

Q21:如何決定書聚時間?

A:一般書聚聚會通常2hr最長大概2.5hr,可白天可晚上時段,只要開團初期並和所有參加成員確定並固定即可,書聚單次時間不建議再拉長超過2.5hr,因人的注意力/專注力時間有限,如再延長學習品質也不佳。

Q22:每次書聚聚會所有成員都需要參加?

A:不一定,基本上在開團初期時已經跟所有團員確認時間,如發生當週有人請假,通常仍會正常舉辦。除非發生超過半數以上或是天災…等因素,才會延期。

Q23:關於延期聚會該怎麼處理?

A:通常延期,可採用投票表決或是順延到次週,而投票通常會少數服從多數,當超過半數人的同意就會延期。

Q24:如何決定書聚地點?

A:書聚地點沒有規定要在哪邊,只要場地適合討論皆可。你可以選擇共享空間,咖啡廳,住家或是其它閒置空間皆可…書聚地點也未必從第一次聚會到最後一次都固定,可以本次A地點下次B地點(地點可以主揪決定或是導讀當週的書友決定,提前讓參加者知道在哪即可)。

Q25:書聚章節如何初期分配與規劃?

A:可採取書中章節平均分配,例如參加總成員(含主揪)共8人,導讀書籍共8章,那麼就平均分配每人1章。當然也可採取小組協作,平均2~3人一組,再將8章節平均每小組分配2~3章節又或是依照章節頁數平均分配也是一種方式,重點就是分配公平即可。

Q26:章節分配方式?

A:書聚章節分配方式有很多種,當然如何分配也是有技巧,例如可以採取(行前會)當天用抽籤方式,爬樓梯,或是當日有出席者先搶先贏…皆可,主揪可以發會想像力和創意設計引導,所以分配方式沒有任何規定,但記得公平公正…主揪也一定要參加導讀認領。

Q27:書聚預計次數?

A:書聚預計次數通常會看書的難易程度章節總數來決定,通常每次書聚導讀1~2章節(不是絕對),假設主揪發起《如何閱讀一本書》共21章節,也可以考慮把它拆成9次導讀,預計每次3章節又或是11次導讀,平均每次1~2章節。

Q28:書聚中增加輕鬆聚可以嗎?

A:當然可以,每本書通常書聚都要2~3個月不等..甚至更長,人需要適時休息,偶爾有一次輕鬆聚或書聚結束後舉辦聚餐都是可以增進書聚成員感情的一種方式。

Q29:書聚最後定案總次數該如何計算?

A:延伸前幾題回答,通常行前會1次 + 選書 《如何閱讀一本書》預計9次導讀 + 輕鬆聚1次 = 11次

Q30:書聚如果預計超過半年以上有什麼該注意的?

A:延伸上題,如果今天導讀的書非常的「硬」,或是非常有規模的書聚,可能總次數要達10~20次以上,預計長跑半年以上,這時候就需要特別注意參加的成員是否有辦法持續,人會疲累和有惰性,所以中間勢必需要穿插幾次放假,而這些規劃必須在「行前會」就會讓所有成員清楚知道…避免後期人數會越來越少,甚至滅團。

Q31:書聚超過半年以上通常會發生哪些狀況,有那些該注意和建議嗎?

A:一本書要跑半年以上,我建議是有經驗的主揪再進行有規模的規劃與操作,否則…千萬不要輕易嘗試。因為爛尾的機率非常的高…

Q32:書聚結束後還可以延伸開新書聚嗎?

A:可以,主揪可以在書聚結束前和目前參加的成員共同討論下一本書聚書籍,當然也可以主揪找其它成員一同合作續開新書聚。

Q33:書聚結束後續開新書聚有成員不參加該怎麼處理?

A:會先確定有哪些成員參加,並評估打算釋出多少名額,再透過社團公開貼文新增成員。

Q34:書聚可收費嗎?

A:基本上不建議牽扯到「錢」的問題,但書聚會有基本開銷,例如場地費或用餐低消 (可以採取當次書聚結束後,讓參加者各付各的或平均負擔)。

Q35:書聚招募時,有人數限制嗎?

A:沒有人數限制,甚至3人以上皆可成團。建議先從人數不多的書聚嘗試開團,直接開太大團風險非常的高…因要考慮到書聚場地、環境空間、書聚品質…等因素。

Q36:書聚有建議開團人數嗎?

A:一般常見的成團人數從3~8人都可以,當然開團經驗豐富後可以嘗試10人甚至12或15人以上,但不代表人數越多越好,因人數過多需要良好的規劃,主揪的場控能力也非常重要,所以個人建議3~8人是比較理想的人數。

Q37:如何招募書友參加我的書聚?

A:可以透過Facebook 「HPX高雄讀書會」社團當中發文,發文時請將書聚預計進行方式寫清楚。

Q38:我可以有保留幾位內定書友名單嗎?

A:可以,但保留內定成員必須不算在釋出的名額當中。也就是在貼文時就要告知各位已經有幾位成員確定參加,剩下釋出幾位名額(避免引發不必要的爭議)。

Q39:如何透過社團貼文引導報名?

A:當您在社團貼文時,記得一併將當初規劃報名方式寫清楚。例如透過貼文底下留言串+1方式報名(按照報名順序)預計多少人就開團,低於多少人就不開團,當然還有更進階手法是透過線上表單來進行報名。

Q40:如果報名人數「過少」我該怎麼處理?

A:假設今天書聚打算收8人(含主揪),但最後報名人數只有3人加上主揪共4人,就算沒有滿團,仍然可以成團。最大差異只是人數上分配導讀章節的差異。

Q41:社團貼文後通常多久會成團?

A:依照目前HPX高雄讀書會風氣,書聚成團短則1小時內結束,長則1~2週內通常都會滿團。

Q42:如果報名人數「過多」我該怎麼處理?

A:首先恭喜你開團人數過多,但記得貼文或留言串底下要適時告知已經「額滿」消息,避免一堆人最後撲空…造成困擾。

Q43:如果報名人數已經額滿,是否可以「備取」?

A:可以,例如預計書聚開團總人數8人(含主揪),那麼當8人成團後,可多預備2~3人備取,因書聚「行前會」結束後,未必所有人都會參加,這時候就可以順勢補上(但也要先讓備取的書友們知道自己是備取名單)。

Q44:書聚「備取」的機會高嗎?

A:非常的高,一般來說整個書聚確定成團且開始執行,備取通常都會1~3名左右,主揪可適時調整人數。

Q45:如果開團後報名人數不如預期,想結束開團我該怎麼處理?

A:首先需要跟已經報名的書友一一聯繫,並告知為何取消開團原因,希望參加者諒解。切勿刪除已經發文的「開團文章」,一但被社團管理員/版主抓到,依照社團版規處理,輕者嚴禁發言,重者退社。

Q46:書聚初步規劃完成後要做些什麼?

A:建議把所有書聚運作架構進行方式在大腦或紙上跑過2~3次,確保沒有環節漏掉或有疑慮,當然也可以找有經驗的主揪給予建議。

Q47:行前會要準備些什麼?

A:除了公告「行前會」的日期、時間、地點也需要通知參加的書友,而行前會通常會採取口述說明、簡報或是文件給當日參加的成員,讓參加成員清楚的知道書聚運作方式,最後確認有哪些成員要參加。

Q48:行前會除了說明書聚運作外還需要注意些什麼?

A:通常也會在規劃時思考參加者會提問的問題,例如:書聚是否可以請假,沒有導讀經驗不知道是否可參加之類…所以主揪就必須要適時的引導與協助書友。

Q49:行前會額外注意事項(請假與出席率)?

A:一般會告知,確定參加者的成員希望未來的總次數出席率必須要7~8成以上,如果出席率無法那麼高,會建議不要參加(避免影響到其成員),將名額釋出給更多需要的人。

Q50:關於主揪是否可以請假?

A:可以,但因您是主要號召人,非必要建議不要隨意請假。如果確定要請假,請其它與您比較有聯繫的成員協助當日書聚的運作。

Q51:行前會後該如何保持聯繫與通知?

A:通常會在行前會當日,將確定參加的成員加入Line或Facebook群組,方便後續和所有參加成員保持聯繫。

Q52:群組有何功用?

A:可透過群組保持書友們的聯繫,可分享書聚相關簡報、網路文章或是書聚聚會通知…等

Q53:行前會後的注意事項?

A:行前會結束後,會將當日行前會相關資訊分享至群組。例如:書聚時間、小組成員、導讀章節分配…等

Q54:關於行前會請假?

A:有些書友可能在行前會當日就有事無法參加,這時主揪可以跟書友先確定事後是否確定參加,並保留名額。

Q55:行前會後的第一次書聚導讀有什麼建議嗎?

A:通常我會建議主揪可以當第一棒導讀(但這不是絕對),一來可以讓後面的書友知道書聚導讀方式,二來可以讓大家更快速地融入。

Q56:如何確保書聚品質?

A:可以採取小組合作、簡報導讀、思考題互動、遊戲元素、邀請講者、透過Workshop…等適時的加入書聚當中。

Q57:如何維持書聚的熱度?

A:線下可以透過每次書聚跟不同的書友多交流,可以是經驗分享,興趣或是社會新聞…等,而線上可透過網路文章分享,分享的同時也需要適時提出觀點,當然也可以再書聚當中加入作業元素,讓彼此更多的討論機會,並鼓勵書友們發文章在社群分享。

Q58:為什麼需要社群分享?

A:分享,其實是最好的收穫方式。必須要先輸入→思考→整理→輸出…每個環節都格外重要,當您無償地分享,也同時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反饋,不要小看這力量。

Q59:開團後的「群組」通常功用何在??

A:除了每次書聚聚會時間、地點提醒之外,偶爾也可以分享文章、心智圖…等,這是線上拉近人與人之間彼此距離的一種方式。但切記文字不可人生攻擊並且要尊重所有人的發言權力。

Q60:行前會該如何通知?

A:社團書聚發文後開團成功,緊接著是「行前會」,通常會舉行在開團後的1~3週內(時間不宜再拉長),接著會將報名的成員統一拉到自己所創建書聚群組當中,之後一併公告行前會的日期、時間、地點…等

Q61:行前會一定要舉辦嗎?

A:這到未必,但有舉辦行前會會讓整個書聚未來的運作更加順暢。當日除了說明書聚的運作方式外,也同時確認未來要參加的成員有哪些。

Q62:行前會除了報名參加成員,可以讓備取成員一併參加嗎?

A:可以,但主揪必須要考慮清楚,原先的正取名單和備取名單及當日請假未出席的成員如果出現確定參加時,那麼入取成員的優先順序該如何決定。

Q63:行前會當日運作程序?

A:破冰環節(自我介紹)→書聚運作模式說明→章節分配→確認參加者 → 加入群組→合照

Q64:行前會後,不確定名單該如何處理?

A:通常行前會有少數報名參加的成員無法出席,或是參加行前會後的書友決定放棄,此時就會將「備取」名額依序遞補,同時會再次跟這些書友簡單說明書聚運作方式,確認是否參加,之後加入到群組當中。

Q65:關於聯繫群組?

A:通常群組會拆兩個,一個是行前會使用的群組(此群組會把參加成員+備取成員)一併加入,而行前會後會將確定參加成員加入至另一個群組(只有確定參加者可加入)

Q66:為什麼要這樣分群組?

A:因行前會前後成員會有變動,為了確保書聚品質所以會分開。也可避免造成沒參加的書友看到大量與他無關的訊息。

Q67:不可以將沒參加的成員從群組踢掉嗎?

A:可以,但一般會先知會對方。但因facebook的群組(功能性沒有line群組強大外) ,現階段大多數的使用者還是習慣使用Line討論與溝通,反而較少透過facebook messenger (當然這不是絕對,可依照實際狀況調整)。

Q68:書聚導讀該怎麼呈現?

A:當章節已經分配後,當週導讀成員或小組可以透過簡報、口述導讀、筆記分享、額外延伸補充…等(沒有固定的方式)。

Q69:書聚進階導讀方式?

A:除了簡報之外,可以結合心智圖、影片、案例甚至可以運用遊戲化、小組討論、問題引導…等方式進行

Q70:關於書聚成員請假?

A:書聚會有請假是常態,但如果特定的人請假頻率過高,就需特別注意。

Q71:如果特定的成員請假頻率過高,該如何處理?

A:通常在書聚的前幾次聚會當中,特定的成員請假次數異常的高,主揪需要主動私訊關心,瞭解對方是否遇到什麼樣的狀況,並確認此位成員是否還有意願繼續參加,如果不願意可以將對方名額釋出,給予候補名額。其實,這也是偶爾會發生的常態,所以只需要平常心面對即可。之後一樣將可候補名單補上即可 (但切記要公平公正依照候補順序遞補)。

《書聚旁聽篇》

Q72:書聚可以開放旁聽嗎?

A:可以,旁聽人數主揪可以自行決定。但建議書聚品質要顧好,在適時開放旁聽名額。

Q73:書聚旁聽成員需要做些什麼?

A:會請旁聽成員當日參加書聚時自我介紹,並適時地和其他成員互動和交流

Q74:旁聽有次數上的限制嗎?

A:有,最多2次。主揪也可以規定最多每人1次旁聽機會

Q75:為什麼要有旁聽?

A:旁聽可以多認識不同的書友之外,也可以多去看看其他主揪書聚的風格,也是一種很棒的觀摩方式。加上第一次加入社團的成員沒有參加過書聚,這時會希望透過旁聽的方式了解書聚是如何運作。

Q76:書聚本身一定要開放旁聽嗎?

A:沒有,主揪可以決定或是和其它書聚的成員討論決定是否開放。

Q77:不開放旁聽有什麼好處嗎?

A:有些書聚會討論私領域,又或是書聚固定成員已經非常的多,如果沒有辦法掌控,就需要考慮到增加旁聽人數有可能影響到書聚品質,這時就需要審慎評估是否還要增加。

《書聚狀況篇》

Q78:參加成員發生不可控狀況該如何處理?

A:一般這種狀況機率很低,但有多少難免會發生。例如人生攻擊,語言暴力,言語歧視…等。這時主揪必須要適時地出面阻止,如該名成員嚴重狀況未改進,甚至有權力讓此位成員退出書聚。如不清楚該如何處理可私訊社團管理員/版主,協助處理。

Q79:不可控狀況會很多嗎?

答:基本上這種狀況非常的少,如果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可以請管理員/版主注意。

歡迎轉貼,但本文禁止修改及商業使用,並須註明來自用生命在奔跑的蘿蔔|李日韋斜槓人生SLASHMedium:用生命在奔跑的蘿蔔 原創作者Robert Lee,並附上原始連結。

--

--

用生命在奔跑的蘿蔔 (Robert Lee)

漫長人生路,是一個「取和舍」博弈的過程。少年時取其豐,壯年時取其實,老年時取其精。少年時捨其不能有,壯年時捨其不當有,老年時捨其不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