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l Monday】無家者與小男孩

A+A-
Chase Hansen 與無家者朋友共進午餐。 圖片來源: Project Empathy/Facebook

10 歲小朋友可以做到甚麼?美國一位小男孩身體力行告訴大眾,即使年紀小,也可以為世界帶來積極正面的影響。他早在 6 年前就請父親幫助無家者,並慢慢建立起慈善機構。而現在,父子會定期邀請無家者共進午餐。

Chase Hansen 4 歲時與父親在鹽湖城一間露天商場購物,第一次留意到無家者。爸爸 John 回憶道:「Chase 看著我說,『爸爸,那些人是誰?他們為甚麼無處可住?』我解釋他們身陷困境、無家可歸之後,便知道這是一個教學相長的機會,兒子想幫助他們。」

John 決定在週末與 Chase 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他們先說服當地一間商店 Jamba Juice 捐出 100 多杯沙冰,分發予鹽湖城公園中的無家者。現年 10 歲的 Chase 說:「我想找個方法更了解他們,所以和爸爸開始與一些曾見面的無家者共進午餐。」

Chase 主動關心身邊的無家者。 圖片來源:Project Empathy/Facebook

Hansen 父子每星期都會為新朋友提供美食,藉此與他們交流。Chase 說:「我會問他們來自哪裡,以及喜歡做甚麼,有時他們會分享自己變成無家者的故事。」他解釋:「許多人都會對無家者視而不見。但我知道他們與我們一樣,都想與他人建立連繫,不再感到孤單。」

舉辦超過 150 次午餐聚會後,兩父子開始經營自負盈虧的慈善機構 Project Empathy,希望激發他人與身邊的無家者建立友誼,並尋找資源及機構協助他們解決住屋、就業,甚至酗酒或吸毒等問題。

像現年 53 歲的 Mike Campbell,多年來一直飽受精神疾病困擾,包括躁鬱症以及童年陰影引發的創傷後遺症。他無家可歸達 3 年之久,而在遇上 Hansen 父子之前,也有過極度孤獨和絕望的時刻。

Campbell 說:「與 John 交談後,我們交換了聯絡方式,然後他在 Facebook 上問候我,了解我的近況…… 不久後他便邀請我帶兒子與他及 Chase 一起騎單車或釣魚。只要知道有人關心我,也足以帶來巨大變化。」他解釋:「他們教會我如何再次與人交朋友。雖然我仍然無家可歸,但他們使我與捐助人保持聯繫,令我可以得到社區中心通行證做運動,或為單車增置輪胎,以便出行。」

學校假期期間,Chase 與父親決定將慈善項目帶到拉斯維加斯及鳳凰城,與一個無家者朋友一起乘旅行車穿州過省,在城市的庇護所享用午餐,並參觀大峽谷。Chase 說:「當你與無家者共進午餐,或只是閒話家常,已有助改善他們的生活。」John 感嘆:「他(Chase)證明了即使是多年輕的人,都可以為人帶來正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