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柬埔寨尋象之旅說起──發展中國家邁向繁榮,土地、環境不得不面臨犧牲?

從柬埔寨尋象之旅說起──發展中國家邁向繁榮,土地、環境不得不面臨犧牲?

Photo Credit:曹文羿 提供

一趟從金邊出發的尋象之旅,跟著大象的步伐來到了牠們位於「森林之海」中的家。每一個發展中的國家似乎為了取得利益,都逃離不了傷害環境、文化的命運。難道生態保育與經濟發展,真的是無法取得平衡的兩難嗎?

清晨時刻,獨自從柬埔寨首都金邊出發,搭上小巴前往位於東北方的蒙多基里省(Mondulkiri)找大象去,6 小時的車程時而昏睡,更多時候是看著窗外的風景。

駛離市區,眼前隨之而來的是木造小矮房,偶與一輛輛滿是木材的卡車交會,巨大到需要趴低才得以看清楚整輛車的全貌。每隔一段距離經過一片片橡膠樹園,是我在東南亞旅行絕不陌生的景色,每次看到都還是覺得無比新鮮。此外,柬埔寨也是世界聞名的胡椒產地,拜訪胡椒園也在此行的必做清單上。

Mr. Tree 在柬國「森林之海」為大象租了家

搭著小貨車,我抵達了 Mondulkiri Project 的入口。圖/曹文羿 提供

別於一般尋找大象的行程,如:大象展演、騎乘活動、保護區當志工,此次跟著 Mondulkiri Project ——由當地人所成立的 NGO 組織,他們透過向政府承租林地並向飼主以購買或租賃大象的方式,讓大象回歸到自然環境裡生活。該組織透過生態旅遊的方式,提供遊客們「與象的森林散步」行程;既然大象在森林裡,想看,自然就是我們要去找牠們啦!

一早,我們爬上小貨車後方的車斗,又是一趟幾十分鐘顛簸的路程,路上黃沙滾滾,也離眼前大片的森林越來越近。

活動開始前,大夥兒坐在甲板上被山林所環抱,此時創辦人 Mr. Tree 靜靜地走到前頭的椅子上坐下,親切地用高棉語(柬埔寨官方語言)向大家問候。原本空氣中熱絡、興奮的氛圍,漸漸因為 Mr. Tree 的分享沉靜了下來。

蒙多基里省(Mondulkiri)在高棉語中有「山的中心」之意,其廣闊富饒的自然環境也因此有「森林之海」的美名。然而早期許多珍貴的木材被大量砍伐運售至越南、泰國,大象也在此被當作伐木業的工作象;隨後木材漸少、人口成長,林地轉變為農地,各地開始種起各式經濟作物,如稻米、橡膠、胡椒等,大象在牠的家鄉不再被需要。牠們多被轉賣到 500 多公里外的吳哥窟,作為娛樂,供人騎乘使用(吳哥窟已於 2020 年起全面禁騎大象)

看著森林流失,動物也因為失去家園而離開,Mr. Tree 想保護自己所生長的土地,更想讓自己的孩子看到這片本該是驕傲富饒的地方,於是透過成立 Mondulkiri Project,希望能與當地的布農族人(Bunong People)合作,提供代替木材砍伐的工作機會,並教導對於資本概念相對陌生的族人金錢運用上的知識,作為對抗一次性不永續——伐木、販賣土地收入的方式。畢竟土地乘載的是萬物、生活、文化記憶,這些東西消失後很難再回復,也無法用金錢來衡量。

在 Mondulkiri Project 森林中的山林小屋。圖/曹文羿 提供

伐木器械聲,讓我明白經濟 vs. 保育的無奈

目前 Mondulkiri Project 僅有 4 隻大象生活在這幾頃向政府所承租的森林裡,因為即使要讓動物回到自然環境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一隻大象的身價高達新台幣近百萬元,且經常是一整個家族所共有,除了要有足夠的資金向主人購買外,更必須一一拜訪每個家庭,說服他們直至願意讓出、同意讓大象在更好的環境裡生活為止。過程十分耗時,遂也衍生出了租賃的方式,Mondulkiri Project 也同時雇用象伕,24 小時看顧大象在森林裡的生活。

跟著嚮導的腳步深入林間,處處都是大象在此生活的痕跡,漫步所留下的排遺、泥巴地裡的腳印、磨樹皮的橘色印記,森林也因為牠們的存在而鮮活了起來。

一隻大象朝我走來,我將導遊所發的香蕉「遞」給牠。圖/曹文羿 提供

一日下午,剛從大象的活動結束回來,我走到不遠處的黃土丘上坐著,望向蓊鬱的綠林,期待日落美景,但遠方傳來的鋸木聲卻劃破了寧靜。在電動馬達聲停下後不久,我聽見樹葉沙沙、樹枝折斷的聲音,腦裡出現一個清晰的畫面——樹倒了!

Mr. Tree 充滿希望的故事,與此刻耳朵所聞的一切產生了衝擊,我想他一定比任何人都清楚這當中經濟誘惑的無奈,很多時候內心的理想、個人的行動,往往抵不過現實破壞的速度。木材、土地、經濟作物,每一次的資本轉換如同被切開的血管向外輸出直至乾涸;那麼動物呢?哪裡還有家回?想起剛離開不久的熊熊保育園區,那會是答案嗎?

拉丁美洲掠奪史,50 年後仍在全球上演

按照預定規畫,隔日我與一位在當地結識的導遊搭著嘟嘟車前往胡椒園,約半小時的車程,沿途景致像被套了金黃濾鏡一般,揚起的沙土、袒露的黃土地、燒過的野草,在大太陽底下很美,雖然出遊興致依然,但心裡卻也不免仍為「森林之海」感到些許哀傷。

前往胡椒園途中,車子揚起黃沙滾滾的景象。圖/曹文羿 提供

嘟嘟車停在眼前一片高大鮮綠、看不到盡頭的胡椒園旁,我興奮地跳下車。像是歐洲的葡萄莊園,胡椒竟然也是爬藤植物啊!果實一串串紅、綠、黑交錯著,依照不同的熟度會有不同的表現,整串乾燥後,就是我們熟悉一粒粒的黑胡椒。導遊朋友邊笑著看我,邊將黑胡椒的外殼剝去,裡頭竟然是白胡椒!他建議我都嚐嚐看,我隨意將胡椒在衣服上擦拭過後放入口中,果然紅、綠、黑、白,辣辣香香各有風味。

胡椒園中的黑胡椒和紅胡椒。圖/曹文羿 提供

平時埋首於日常生活裡,離土地太遠,常常將食材的取得視為理所當然,甚至連胡椒本身的長相都不知道。受出國而爆發的好奇心驅使,才將我帶到這個地方開開眼界。在地上撿了好多串不同顏色的胡椒,小心翼翼用衛生紙層層包裹,想帶回台灣與親友分享我對胡椒的發現,就怕碰撞、剝落了。

旅程結束的路上,我對周遭環境的觀察更為敏銳。沿途不見雨林,取而代之的是那些滿載木材的卡車、用簡體字寫著「土地出售」的斗大告示牌與單一經濟作物的胡椒和橡膠園。這趟尋象之旅,大象也帶我看見牠們的家——關於土地的議題,動物、環境、人環環相扣,如何在生態保育與經濟發展中取得平衡?然而真能有平衡嗎?抑或這是每個發展中國家邁向「繁榮」所不得不面臨的悲歌?

回到台灣,再次翻開《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一書,講述著拉丁美洲歷經掠奪、殖民到全球化,如何從富裕的古文明走向貧困,並禁錮於世界的權力之中。該書出版於 1971 年,至今 2021 年剛好是 50 年後的現在,書中所描述的歷史特徵竟依舊如此熟悉且歷歷在目,宛若歷史仍在不同的地方繼續複製著。

透過旅行,在移動中閱讀地方,貼近、感受土地的脈動,理解腳下所踩、眼睛所看,因此多了同理心並重塑看待世界的眼光。撕下「落後」、「貧窮國家」的單一標籤,柬埔寨背後的故事留給願意靜下心來的你聽。

執行、核稿編輯:周盼儀

關聯閱讀

作品推薦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廣編企劃|品牌 20 周年傾力貢獻!傳繼蠟雕工藝,巨型創作羅浮宮盛大展出,Cindy Chao 榮登法國百年珠寶學府,首位受邀亞洲藝術家

歡迎回來《換日線》!
您可以使用此天下雜誌群帳號,盡情享受天下雜誌的會員專屬服務,詳細內容請參考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