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何吃太多

減肥啊~這個永恆的議題。過去我們在討論減肥,不外乎都是一些能量守恆、溜溜球效益,告訴我們要管住嘴巴邁開腿。但是減肥真的只是個人意志力的問題嗎?

這本書的作者從代謝學與身體機能提出一個新的理論,告訴我們『為何我們吃的太多』。絕對不是只是『食物很美味』或是『我就是意志不堅定』這樣簡單的想法。簡單來說,我們為何可以輕易吃很多、或是有些人天生就比較瘦,其實不只是意志問題。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體重設定點』。

什麼是體重設定點?

什麼是體重設定點?就是身體根據我們基因、攝入食物種類與總量、外在的壓力因素等等,直接反應出來的一個身體最適的體重。

不管我們短暫的大吃大喝,或是過分的節食,大腦潛意識會強迫身體回到體重設定點。

而關於大腦要給我們什麼的體重設定點,我們身體其實很難去抵抗。節食的行為越極端,新陳代謝和食慾的反應也就會越極端。最後的贏家一定是體重設定點。

這個身體的體重設定點會因為很多因素改變,其中有幾個最重要的因素

  • 瘦素:由脂肪細胞產生的荷爾蒙,可以關閉飢餓感與增加新陳代謝。
  • 基因:是否有肥胖基因?遺傳佔肥胖成因3/4。
  • 食物:是否有加工食品?例如過多的糖與脂肪的混合物,加工食品會推高體重設定點。
  • 胰島素:高胰島素會產生較高的體重設定點。
  • 壓力:壓力的皮質醇升高,會導致較高的體重設定點。
  • 褪黑激素:褪黑激素降低會產生瘦素抵抗,進而推高體重設定點。
  • 缺乏Oemga-3 : 缺乏這種關鍵維生素,會讓體重設定點升高。

所以簡單來說,除了基因因素之外,攝取過多的加工食品、高GI食物、壓力太大、睡眠不足、缺乏維生素Oemga-3都會引發身體的一連串反應,推高體重設定點,讓你食慾更好,代謝更差,然後我們就變胖了。

食慾怎麼產生?

食慾怎麼產生?為什麼我們一直想吃東西?主要控制食慾會有兩個賀爾蒙因素,一個是長期改變因素,瘦素 ; 另外一個是短期的飽足賀爾蒙。長期因素就是瘦素,短期因素就是飽足荷爾蒙。

  • 長期:瘦素。瘦素越高,食慾越低。
  • 短期:肽- YY (PYY) 跟GLP -1 (飽足荷爾蒙),會在進食後由小腸釋放到血液,傳到下視丘引起飽足感。

瘦素越高,食慾越低。但是肥胖症的人的血液的瘦素雖高,但是卻無法降低食慾,因為瘦素量到了某一個瘦素臨界點時,瘦素會停止作用,稱之為『瘦素抵抗』,簡單來說就是大腦感知瘦素的開關壞掉了。作者用了一個很有趣的比喻,就是你的油箱滿了,但是車子的油表卻一直顯示沒有油,所以身體會以為沒有油,要一直去加油,囤積脂肪。

而飽足賀爾蒙,就是現在很流行的減肥針啦瘦瘦筆!市面上善纖達/胰妥讚/胰妥善基本上就是用類GLP -1 (飽足荷爾蒙)來讓我們降低食慾。

除了賀爾蒙之外,不同食物進到我們身體裡面也會引發不同的飽足感。例如脂肪引發的飽足感,會比碳水化合物來的直接,會阻止我們繼續進食,讓身體感到『飽了』。

減肥的唯一方法:降低體重設定點

作者特別語重心長的說,不論是短期節食、拼命運動其實能改變的方法其實真的非常有限。如果以消耗熱量的方式,透過運動減重效果真的非常有限。運動其實不在於消耗掉的熱量,而在於運動會降低皮質醇與改善胰島素敏感性,進而提高代謝

最有效的是,透過『降低體重設定點』這個方式,才能真正的告訴身體,什麼才是可以維持長久的體重。透過改變身體的環境信號:例如早餐不要吃高糖食品,多睡一點,多食用富含Omega -3 食品跟運動。稍微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入量,減低胰島素需求等等,讓身體降低體重設定點。

也許速度不快,但是我們可以透過這樣緩慢而堅持的方式,慢慢的改變。

這本書讀起來其實蠻有趣的,不論是我們早就知道的溜溜球理論,或是新的『體重設定點』的概念,從基本的生理到營養學背後龐大利益的糾葛,讓我對身體、食物有更多的認識。推薦給大家。

這裡有快速購買連結👉我們為何吃太多

Share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