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台灣人說看不懂侯孝賢,法國人卻超級捧場?

為什麼台灣人說看不懂侯孝賢,法國人卻超級捧場?
第 52 屆金馬獎頒獎典禮剛剛落幕,侯孝賢導演執導的《聶隱娘》獲得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音效與造型等 5 項大獎,侯導也獲頒「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這個獎之於侯導,是實至名歸,因為,在法國,許多人不知道台灣,但只要對電影稍有認識的人,沒有人不知道侯孝賢!知道侯孝賢導演,要從小學算起,並不是我多...

第 52 屆金馬獎頒獎典禮剛剛落幕,侯孝賢導演執導的《聶隱娘》獲得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音效與造型等 5 項大獎,侯導也獲頒「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這個獎之於侯導,是實至名歸,因為,在法國,許多人不知道台灣,但只要對電影稍有認識的人,沒有人不知道侯孝賢!

知道侯孝賢導演,要從小學算起,並不是我多麼文青或早熟,而是他剛好是同窗好友的爸爸,又拍了一部和當時正夯的漫畫《尼羅河女兒》同名的電影,讓我印象深刻。還記得朋友說過:「我爸爸媽媽,一個非常理性,一個非常感性。」現在回想,侯導應該是感性的那位吧?

求學過程中,看電影的次數很少。一來,全家一起去電影院,負擔不輕;二來,當時電影院有許多黃牛,票很難買。而在教育體制裡,現在有所謂的「藝術生活」,將電影列為八大藝術之一;但以前多視電影為娛樂,沒有教育意義。因此,對電影的認識,僅停留在有大明星主演的商業影片。

直到開始自助旅行、學法文,接觸歐洲文化後,彷彿開了另一扇窗。原來,電影不是只看熱鬧(俊男美女愛情片或打打殺殺動作片),還能看門道(角度,運鏡,對白設計等)。從那時起,對侯導的電影,才有粗淺的認識。

隨著歲月增長,歷練多了,看侯導的電影,感觸也變深,不能說懂,但能被感動。《悲情城市》、《戲夢人生》、《海上花》和《最好的時光》都是我很喜歡的電影,看多了,也漸漸明白,看侯導的電影不用預設立場,也不必花腦筋,只要打開心去感覺、去體驗。

聽起來很簡單,卻也是最難的部分。

賈樟柯曾在ㄧ次專訪裡,這樣形容侯導,說:「在華人世界裡,只有侯孝賢才能拍出我們的此刻,拍出我們的現在......

這也是我多年之後的體會。

許多人一聽到侯孝賢,立馬冠上藝術電影之名,接著說自己程度不好,看不懂。說也奇怪,台灣人拍出來的電影,台灣人說看不懂,法國人卻超級捧場!早在許多年前,侯孝賢這個名字,在法國電影界便占有一席之地。

記不得有多少次,和法國朋友談到亞洲電影,他們第一個提的導演,就是侯孝賢,對他的電影如數家珍,讓我以台灣人為傲,但對自己的淺見,甚是汗顏。這些人都不是影評,也不是所謂的專家,但都能說得頭頭是道。他們不評論運鏡、角度等技術問題,而是以自己的看法來談。這些看法也沒有所謂的對錯,純粹是他們的生活經驗。

聽他們講電影,我突然明白,許多台灣人之所以認為自己不懂,關鍵在我們的教育。台式教育注重理性,教導因果、邏輯、運算公式等知識,對於感性這部分,卻很缺乏。因此,對於敘事較為跳躍、或沒有明確結局的電影,大家很困惑,才會貼上藝術電影的標籤。

長久以來,我們都習慣了有標準答案,有結局,硬是要把這套理性公式放進侯導的電影,當然行不通。在他的電影裡,重視的不是「答案」,而是「理念」。跳出這個框架後,會發現,其實沒有那麼深奧,反而很有共鳴。

這幾天網路出現一部很紅的影片,前駐法大使在法國布列塔尼用布袋戲人偶推銷台灣,獲得滿堂彩。由此可見,文化,能跨越語言的藩籬。拜坎城影展和金馬獎之賜,《聶隱娘》在台灣開出紅盤。法國將於明年年初上映,評價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關聯閱讀》
台灣電影人在大陸,優勢剩下「文化」
使不是自己的功勞,你也應該要全力以赴

《作品推薦》
歐洲職場沒有比較「開明」:除了能力,你還需要什麼?
獨立,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從安道爾公國,看西班牙加泰隆尼亞獨立運動

 

執行編輯:郭姿辰
核稿編輯:張翔一

Photo Credit:《聶隱娘》紐約公映 Facebook 專頁活動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廣編企劃|品牌 20 周年傾力貢獻!傳繼蠟雕工藝,巨型創作羅浮宮盛大展出,Cindy Chao 榮登法國百年珠寶學府,首位受邀亞洲藝術家

歡迎回來《換日線》!
您可以使用此天下雜誌群帳號,盡情享受天下雜誌的會員專屬服務,詳細內容請參考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