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網紅」張志祺的下一步:連結台灣創作者,挑戰更廣闊的世界

「百萬網紅」張志祺的下一步:連結台灣創作者,挑戰更廣闊的世界

Photo Credit:謝慕郁 攝影、換日線編輯部 提供

說到成為「百萬網紅」,張志祺表示整個團隊感到被認同、非常開心;但其實回顧職涯、創業之路,這樣的成果可能頗具「意外」成分。

採訪、撰文:孫雅為/換日線編輯部

社群時代,網紅、自媒體成為顯學。近年許多人力銀行調查中,YouTuber 更位列年輕人心目中的「夢幻職業」。然而自 2017 年「臺灣 YouTube 元年」起,多如繁星的自媒體當中,能夠長期維持影響力者卻十分罕見——於 2018 年開站的「志祺七七」頻道,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不僅流量持續成長,今(2022)年更越過百萬訂閱門檻,目前已達 110 萬位訂閱者的成績。

而在身為「百萬網紅」之外,張志祺還有簡訊設計行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簡訊設計)、懶人包品牌「圖文不符」共同創辦人等多重身份,領導著近 50 人的團隊,堪稱成功的創業家。

不過很多人不知道,走進臺灣 YouTube 產業核心位置、鏡頭前總自信暢談的張志祺,不但是家族同輩中唯一「沒出國留學」的成員、甚至曾對生涯感到徬徨。

一路走來,克服了不少困境,如今躋身「百萬 YouTuber」之列,他亦未止步於此,而是持續連結同業、開發內容,要做一個「讓世界看見臺灣」的夢。

志祺認為當自由工作者其實「沒那麼自由」,以他自己為例,每週一至週五早上 10 點,就是必須進棚錄影片。圖/謝慕郁 攝影、換日線編輯部 提供

曾迷失志向,意外接觸新媒體世界

說到成為「百萬網紅」,張志祺表示整個團隊感到被認同、非常開心;但其實回顧職涯、創業之路,這樣的成果可能頗具「意外」成分。

出身「高學歷書香世家」的張志祺,爺爺、奶奶都有海外留學經驗,父親、哥哥和嫂嫂都是博士,媽媽則擁有雙碩士學位,張家與志祺同輩的家族成員,全部都曾出國留學。從小沒那麼愛讀書的志祺,是家中唯一的「另類」,「這當然會有壓力,家人都很優秀,畢業之後沒出國留學讓我覺得自己有點『特別』,甚至是不自信。」

因此,張志祺在求學歷程中,漸漸將成就感來源轉移到課外活動。由於高中時曾擔任吉他社美宣,志祺認為自己和設計有些緣分,最終選填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其實這個科系需要很多耐心,一個城市的規劃可能耗費 20 至 40 年才能完成,很多人從當公務員的第一天就在做一個案子,等到退休時好不容易才開工。」

「認知到自己還沒找到志向,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唯有如此才能深究問題、發現自己的『火花』。」在徬徨迷失、尋找方向的途中,志祺意外接觸到結合多種學科的「資訊設計」領域,該技術是透過資訊圖表、圖文設計等方式處理資訊,以提高人們「應用資訊」的效能。

觀察到當時台灣還沒什麼人開發這個領域,張志祺便在 2015 年與共同創辦人王成祥成立了簡訊設計。公司產品的變化多元,涵蓋平面、動畫、網頁設計,甚至包含社群行銷。

許多人常問志祺怎麼做資訊設計、社群行銷,他決定錄製線上教學課程,嘗試藉此募資。該線上課程在短短 30 天集資期內,就募集到超過新台幣千萬元,其後穩定、長尾地每月帶進 3 萬元以上的收入。一次受邀演講時,他遇到了英文教學 YouTube 頻道「阿滴英文」的負責人阿滴(本名都省瑞),意外發現彼此生活圈相近、年齡相仿,相談之下了解到 YouTube 即將起飛的潛力。

圖/截自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影片

對於張志祺而言,「新媒體其實也是資訊設計的一環,只是用不同的載體傳遞。」後來他與共同創辦人達成共識,決定籌措資金,投入 YouTube 頻道經營。

成功突破百萬訂閱,提攜後進不遺餘力

成立「志祺七七」YouTube 頻道的初衷,是期待透過社群發揮影響力,促使社會議題的討論門檻變得更低;張志祺認為人們對議題的思辨、和社會的互動,應在年紀更小的階段就發生,「我們頻道是廣義的社會教育,引發大家先定義問題,看看不同立場的發展成因,進而理解倡議的脈絡,以及背後邏輯有沒有問題,最終得出自己的結論。」

志祺的公司規模,目前為 40-50 人;其中「志祺七七」的團隊編制約為 12 位,包含部分兼職協力人員。頻道核心成員中,有 1-2 位客戶經理、專案經理;一位負責跨部門協調、合作的協調人;還有一位主編,以及約 4-5 位企劃,協助撰稿、外包編輯事宜;另有 2 位剪輯師、2 位剪輯助理。

在他們的努力下,如今「志祺七七」不僅訂閱數已達 110 萬,頻道月流量也超過 3,500 萬,超出創站初期的巨大影響力,也的確為品牌帶來更多機會,甚至在 YouTube 生態系之中擁有許多決策權。

然而比起自利,志祺想到的下一步卻是達成群體共好:「YouTube 是三角形的結構:創作者產生好的內容,好的內容吸引觀眾,觀眾會帶來廠商,廠商業配費用回到創作者——如此就會形成一個好的循環。」

有感於現今媒體環境分眾化明顯,許多年輕創作者即使頗具才華,卻因為不懂商業模式,頻道苦撐一兩年就「走向死亡」。為了讓更多創作者留在 YouTube、使好內容不致斷層,志祺的觸角有了新的延伸路徑。

如今「志祺七七」不僅 YouTube 訂閱數已破 110 萬,頻道月流量也超過 3,500 萬。圖/謝慕郁 攝影、換日線編輯部 提供

2021 年,志祺和「阿滴英文」YouTuber 阿滴創辦了「台灣新媒體影音創作者協會」,協助創作者對接 YouTube 官方窗口;也透過專屬 Discord 群組共享資訊、互助串連,以免創作者因孤軍奮戰而陷入經營困境;他們也舉辦線上與線下的交流互動、協會小聚,促進世代之間的對話。

2022 年,志祺團隊更首次跳脫一般參加者身份,擔任「走鐘獎」主辦單位之一,藉由投資來部分持有專案,讓這項專屬於 YouTube 新媒體圈的大型活動,被推展到更高的格局。志祺加入後,致力建立具有公信力的評審機制,並從設計專業出發,希望活動視覺、舞台呈現更具野心。

對於志祺而言,走鐘獎扮演著「探照燈」的角色,要讓觀眾看到從未發掘的優秀影片、創作者,給予 YouTuber 受表揚、獲得認可的舞台。也因此,評審的觀點更要多元——如今「走鐘獎」除了邀請不同領域創作者、行銷人員、產業人士擔任評審外,與三金(金曲獎、金鐘獎、金馬獎)不同的是,連「觀眾」都被拉進正式評選制度,約佔 60 位初審評審團的三分之一。

「我們當然會控制比例,但希望觀眾的意見在走鐘獎佔有一定影響力,畢竟 YouTuber 在取悅的就是觀眾。走鐘獎特別之處也在於,創作者與觀眾之間,沒有『三金』藝人和粉絲之間的遙遠距離。」他說道。

除了經營「台灣新媒體影音創作者協會」、舉辦「走鐘獎」,志祺和阿滴也會投資有潛力的創作者,希望他們發展得更好,藉由實質商業層面的介入,真正輔導到宅圈、知識型等領域的 YouTuber。

不論是管理集團內部、經營各項對外計畫,還是輔導整個產業生態,志祺清楚意識到唯有放棄單打獨鬥的「英雄主義」、與他人一同「打團體戰」,才能藉由彼此的視野走出侷限。

帶動產業共好,令 YouTube 官方都訝異

圖/截自 SimpleInfo YouTube

從個人、團隊到整個生態圈,志祺的下一步又是什麼?

「當在台灣的產業走到一個程度時,就要邁向下一個地方,過去得到德國紅點設計獎的經驗讓我意識到,外語能力是很重要的。」

有感於 YouTube、設計、行銷等產業之中,英語能力強的人本就不多,若兼具這些專業、外語程度又好,便很容易成為「The Only One」,代表臺灣參與更多國際場合。始終將創業、學習視作「逆水行舟」的志祺,在感知到自己的不足後,最近還撥空開始上課學英文,「當有能力去吸收國外資訊時,就會領先臺灣同產業者大約 2-3 年,加上好的團隊、自學和修正能力,便能產生時間上巨大的『物理等級優勢』。」

在國際型內容的具體推動上,今年 5 月開站的「SimpleInfo」頻道就是一例,由志祺團隊提供腳本、阿滴貢獻英語能力,在 YouYube 透過短影音形式挑戰演算法,嘗試拓展國際市場,「目標觀眾是對國際時事有興趣的人,目前國外觀看者相對較多。接下來頻道會加入更多時事,並且持續觀察成效。」

另外,團隊也與影音串流平台 TaiwanPlus 合作推出「Shasha Unpacks」系列影片,志祺挑戰以全英語介紹臺灣各式有趣文化,結合公司擅長的腳本設計、動畫技術,期待讓更多外國人認識這片土地。該系列目前確定有 3 集內容,即便後續專案結束,志祺也會將對外合作的經驗值應用在自身頻道。

在國際視野之中,「台灣新媒體影音創作者協會」和「走鐘獎」一度被看作「很奇怪的存在」,YouTube 官方甚至曾問張志祺:「台灣到底為何可以這麼做?成功的核心是什麼?」這樣的訝異來自於,當 YouTube 想複製臺灣案例到其他國家時,常遭國外 YouTuber 反問:「創作者為什麼要互相幫助?」

然而,在志祺的世界觀裡,知識的存在並非用來規範階級,「為什麼知識會有力量?不是因為知道比較多就比較厲害,知識不是拿來做階級壓迫的,而是用以說服大家、讓眾人一起產生好的行動。」

【換日線 2022 亮點人物專訪影片 - 張志祺】

【張志祺小檔案】
YouTube 頻道「志祺七七」共同創辦人
簡訊設計行銷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
圖文不符共同創辦人
台灣新媒體影音創作者協會共同創辦人
2022 第四屆走鐘獎共同主辦人
2017、2019 德國紅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
「#TaiwanCanHelp」共同發起人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學士

備註:更多精彩內容請參考 2022 換日線秋季刊《我挑戰世界級舞台》。

執行編輯:林欣蘋
核稿編輯:張翔一、林欣蘋

關聯閱讀

作品推薦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歡迎回來《換日線》!
您可以使用此天下雜誌群帳號,盡情享受天下雜誌的會員專屬服務,詳細內容請參考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