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圓代工大廠漲聲四起:Delta肆虐、運力吃緊、銷售旺季,三大因素持續推升晶片需求

晶圓代工大廠漲聲四起:Delta肆虐、運力吃緊、銷售旺季,三大因素持續推升晶片需求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全球晶圓代工漲價風潮再起,繼台積電、聯電以及世界先進後,南韓三星亦傳出要調升報價15%至20%的消息,受到消息激勵今(2)日再度推升聯電創下21年來新高,躍居台股市值排名第七位,而背後「三大因素」將持續使全球面臨「晶片荒」。

全球「晶片荒」未獲得改善,晶圓代工漲價風聲四起,繼台積電、世界先進以及聯電後,韓國三星也傳出將調整代工報價15%至20%的消息;受到消息激勵,聯電股價於9月2日一度衝上67元,創下21年來新高,市值突破新台幣8千億元,躍居台股市值排名第七位。

1990年代起,IC設計、晶圓製造和封測產業各自做獨立運作。韓國佔了記憶體業大半江山;台灣則以台積電、聯電成為晶圓代工的佼佼者,此後新加坡政府投資特許半導體加入戰局,中國開始打造國家半導體產業,催生中芯國際、華虹NEC等多家業者,最終成為現今全球半導體業之雛形。

自去(2020)年疫情爆發初期,各業者調降產能因應,而被迫宅在家的民眾,反而因遠距需求,大量購買3C產品,推動全球數位化進展,因而產生對晶圓極大的需求。而隨著今(2021)年歐美疫情逐漸緩解,仍有三大因素,不斷困擾產業的出貨,推升晶片持續漲價。

一、東南亞受Delta變種病毒肆虐,半導體封測受重創

東南亞在全球封測市場的市占率高達27%,其中馬來西亞是半導體供應鏈中至關重要的一環,馬國身為半導體封測重鎮,囊括13%的產能,由於Delta變種病毒嚴峻,半導體工廠停擺,給產業帶來連鎖反應。

諮詢公司Bain & Co.駐新加坡合夥人Ravi Vijayaraghavan告訴《華爾街日報》:「這有點像打地鼠遊戲」,本來以為歐美疫情緩解後,整個零組件供應可以暢通,他說:「其它地方(東南亞)突然又冒出一個問題。」

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表示,曾經一度有約7%的全球半導體供應要經過馬來西亞,以美國來說,直接從馬國進口的晶片比任何國家進口都還多。

在馬來西亞有工廠的半導體業者英飛凌科技公司(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IFX.XE)的發言人表示,眼下需求緊繃明顯超過供應,公司預計短缺情況將持續到2022年。

二、交通運輸成本大幅上升

財政部數據指出,去(2020)年空運貨品占我國出口價值56.9%,為主要的出口途徑;分析其中重點,在於電子零組件、資通與視聽產品等二大貨類,由於這二類貨品體積小、價值高且變化快速,各國以空運運送的比例高。

因為各國疫情復燃,實施邊境管制措施,導致大量班機停飛,載貨運力銳減,運費也飆升;又因半導體供應鏈需求強勁,無法以運送較耗時的海運轉移訂單,造成空運運費轉趨高檔,空運運費平均漲幅已超過二成

8月20日,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再爆疫情,官方為此暫停所有貨運航線與貨物收發,該公司佔全球航空貨運量於中國排名第1、世界排名第3;由於中國對病毒零容忍的防疫態度,又再次衝擊全球空運。

旗下擁有海運、空運、鐵路以及陸運事業的台驊董事長顏益財於18日對外指出,航空運力供給依舊吃緊,電子產品新品陸續上市,加上海運轉空運急單,帶動航空市場熱絡,預估今年運價會維持相對高點。

三、供應鏈:前債未清後債又積,下半年銷售旺季需求大增

在歐美疫情高峰時,強勁的遠距工作、教學推動了科技產品的需求;但隨著交通受阻,遲遲無法緩解下游的產品需求,隨後又因亞洲疫情再起,半導體產業再度面臨大亂。

非營利組織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4月全球晶片出貨量已達近1000億片,創下歷史新高;相比去年1月,疫情尚未爆發前,貨量約為730億,大增近三成。

今年下半年歐美消費旺季來臨,製造業開始動起來。美國供應管理學會(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9月1日公布,美國8月份的製造業活動指數為59.9,保持在歷史高峰,顯示製造業正在擴張,因應強大的消費需求。

《關鍵評論網》訪談苗栗半導體封測大廠業內人士David分析:「下半年歐美將進入聖誕假期,大中華市場也會備戰年節存貨,上游拉貨力道較強,各大科技業者,也將發表新品推出各種促銷拉抬買氣,一般而言需求將會再次暢旺」。

他指出,蘋果預料將於秋季發布新款iPhone、iPad平板電腦、Mac筆電,AirPods及更多其他產品。由於半導體產業複雜,多由各國專業分工,那些看起來並不重要的零組件,都有可能導致整個產品無法出貨,這現象以「汽車」產業最為顯著。

「晶片供應不是一個國家的事情,是一個區域合作的產物,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全部供應都要Delay。」Daivd表示,由於過去產業界信奉規模化、專業化降低成本,導致在疫情間運輸受阻後,產生惡性循環。

他強調,目前半導體上游(晶圓製造),具有比較高的議價(漲價)能力,如台積電、聯電等;而中、下游還是飽受毛利被侵蝕的窘境,這樣現況將持續。他說根據台積電的說法,晶片荒將在明(2022)年得到解決,但此一重要的前提是Delta變種病毒不再干擾各國出貨。

延伸閱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