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長大,就是慢慢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惡意與不友善不會消失,但「愛」也是

面對惡意,我們需要的不是硬碰硬的「兩敗俱傷」,而是勇敢正視惡意,看見它的存在。《不會改變的清單》是一個適合用來引導孩子學習換位思考、培養同理心的好故事,同時勇敢正視自己內心的負面情緒,學會用更有智慧的方式,來面對環境或他人的不友善。

在孩子長大的路上,爸媽的愛是孩子最好的禮物。不過,有時因種種因素,爸媽選擇了結束彼此的婚姻關係,孩子又該如何理解與面對這種情況呢?又或者,在這個離婚率不低的年代,當孩子問起爸媽「什麼是離婚?」、「為什麼OO的爸爸媽媽沒有住在一起?」這些問題時,我們可以如何讓孩子知道背後的原委呢?不妨,讓孩子看小說,也陪孩子讀讀小說,一邊來理解與認識。

這次要與大家分享的《#不會改變的清單》,正是一本以父母離婚為主軸,同時安排了同志婚姻(多元家庭)議題作為支線的青少年小說。

爸媽離婚對孩子的衝擊不容小覷。在這本小說裡,主角在爸媽的安排下,規律地與一位親切的心理師碰面,讓孩子安心整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覺(爸媽,做得好呀!)。在故事裡也提到了許多我們在臨床上會與個案分享的工具,像是:先想兩步、五分鐘的解決辦法、憂慮時間法等;這部分的劇情,也是大人、小孩認識諮商過程很好的素材。

乍看之下,這是一本關於父母離異、涉及多元家庭議題的兒童青少年小說。但細心閱讀後,我更發現,其實這是一本引導孩子認識社會中必然存在的「不友善與惡意」,並且慢慢陪伴讀者長出同理心的故事。

在這個世界上,惡意從來不會消失。我們都曾耳聞,有多少父母離異、單親,又或是身處同志家庭的孩子,在成長路上面對了多少來自外在的惡意。這些惡意如此傷人,但在小說作者巧妙的安排下,主角才慢慢理解到,其實許多惡意,正是源自「人與人的差異」、來自「我們對於這些差異的不了解」。

而更多時候,我們也可能是心存惡意的人,和別人並沒有不同。

透過這部小說,不管是大讀者或是小讀者,我們終將知道:面對惡意,我們需要的不是硬碰硬的「兩敗俱傷」,而是勇敢正視惡意,看見它的存在。並試著去看見這些不友善的底層,其實是恐懼、擔心與害怕這些情緒混搭而成的。而展現惡意其實就只是一種未經思考的反射動作而已。

惡意不會立刻不見(不管源於他人身上、或是自己內心裡的惡意),但我們可以學會用不同的方式面對它、理解它出現的原因,並以更溫柔、更有智慧的方式來回應它。

《不會改變的清單》是一個適合用來引導孩子學習換位思考、培養同理心的好故事,同時勇敢正視自己內心的負面情緒,學會用更有智慧的方式,來面對環境或他人的不友善。十分推薦爸媽與孩子一起來共讀~

內文圖檔

文章出處:心理師想跟你說

 

美國紐伯瑞文學獎金獎作家雷貝嘉.史德最新力作!《不會改變的清單》

內文圖檔

【有一種愛,它不要求你成為任何人,只要你做自己】

博客來>> https://bit.ly/3F80pJy

誠品>> https://bit.ly/3urBbB3

momo>> https://bit.ly/3onqBtz

金石堂>> https://bit.ly/3Ge2jYM

未來親子>> https://bit.ly/3fZIHgp

 

【作者簡介】

雷貝嘉.史德(Rebecca Stead)為美國紐伯瑞文學獎金獎得主,和書中主角碧雅有許多雷同處,她們都生長在紐約,童年經歷父母離婚。在雙親的家裡,不一樣的兩張床上,雷貝嘉從小養成了對閱讀的愛好,精確的說,她愛上了小說。長大後,她成為一名律師,因為擔心作家夢不切實際(但仍持續撰寫給成人看的故事)。某天,進行中的故事稿子被三歲兒子不慎銷毀,於是開啟她為兒童寫作的契機⋯⋯

【故事簡介】

碧雅的爸媽決定離婚,在唯一的家庭會議上,爸爸告訴她自己是同性戀。爸媽給了她一本筆記本,裡面羅列了一份清單,上面都是不會改變的事物。從此,碧雅輪流住爸媽家,而她擁有的愛未曾減少。

爸即將和新男友傑西結婚,這意味著碧雅將和傑西的女兒桑妮亞成為姊妹,碧雅開心極了,因為她這輩子夢寐以求的就是擁有一個姊妹。

愈來愈接近爸爸們的大喜之日了,碧雅與身邊的人感受著悲傷、喜悅、驚愕、憤怒的情緒,他們將攜手前行,一同探索愛的模樣以及家人的定義。

Photo:photoAC ,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陳妍羽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未來親子六星會員超回饋 立即加入

延伸閱讀

逛逛書店
逛逛書店
逛逛
書店
★填問卷
抽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