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鬧出走潮,董事長辭職、核心技術人員留不住

中國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鬧出走潮,董事長辭職、核心技術人員留不住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SMIC)於9月4日公告,董事長兼執行董事周子學辭去職務,由原首席財務官高永崗擔任代理董事長,為半導體業投下震撼彈!外界直指中芯處於臨美國制裁、內部換將的「內憂外患」之中,未來公司動向引起半導體產業的格外關注。

中國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SMIC)上週公告,董事長兼執行董事周子學辭去職務,由原首席財務官高永崗擔任代理董事長。近年來中芯除了受到美國持續出口制裁外,又爆出多位高層去職、核心技術人員出走的消息,外界直指中芯正面臨「內憂外患」的挑戰,引起半導體產業的格外關注。

受到美國制裁,高階半導體設備禁止出口中芯

中國各科技產業對晶片的需求旺盛,以去(2020)年數據顯示,進口達3060億美元(新台幣1兆5千億元),佔中國進口總額的15%。為了掌握先進半導體的製程,不再受到國外牽制中芯在中國半導體上具有關鍵地位。

隨著美中貿易戰進入白熱化,該年美國政府再對中芯施加壓力,美國商務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Commerce)公布實體清單,具體制裁中芯並切斷其與美國供應商和半導體技術的聯繫。

「我們不會讓美國先進技術,變成幫助對手(中國)的工具」,美國商務部長Wilbur Ross在聲明稿表示,中芯主要股東是國有企業,這項措施是為了防止中國軍方透過商業,竊取美國的技術。

這項制裁命令對中芯造成嚴重打擊,因為中芯的半導體設備超過80%來自於美國供應商,然而實體清單卻要求廠商,如果要出口到中芯,必須要經過申請,尤其是半導體先進製程的設備(10奈米以下)。

「我們敦促美方停止無理打壓外國企業的錯誤行為」,中國外交部發出嚴正聲明直指,美國利用國家權利打壓中國企業。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研究報告指出,中國的晶圓製造技術本來已經落後於美、韓等國家,如今又受到限制,未來要能突破的機率不高,整體技術將會落於美國5年以上。

除了美國供應商以外,美國政府也持續向荷蘭公司艾司摩爾(ASML)施壓,要求停止出貨一台高階半導體設備——極紫外光微影製程(EUV)給中芯。美國銀行報告強調,中國想要製造先進晶片,沒有歐美的設備,幾乎不可能。

中芯高層變動不斷 核心技術人員出走

去年中芯為消減受到美國制裁的影響,中芯高層找來台積電前共同營運長蔣尚義主持大局穩定局面。《關鍵評論網》訪談資深投資人黃柏堃說明,外界普遍認為中芯盼能借助蔣尚義的資源,突破美國政府的夾擊。

不過卻在消息曝光時,時任中芯國際共同執行長、且同為出生台積電的梁孟松卻是掛冠求去。黃柏堃強調,這樣的現象在一家大公司上很罕見,雖然最後兩人皆受託留下,但內部不和傳聞已甚囂塵上。

近日中芯再度公告,董事長兼執行董事周子學辭去職務,由原首席財務官高永崗擔任代理董事長。黃柏堃指出,戰時(美中貿易戰)換大將非常不利,近年來的變動,已經讓投資人感到擔憂。

除了高階主管屢傳異動外,研發團動也出現問題。中芯於今年7月4日發布重大訊息,原先技術研發副總裁、核心技術人員吳金剛博士,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相關職務。而該名高階研發主管,今年5月才獲得數以萬股的股票。

由於中芯國際推出了「重獎高管及員工的股權激勵計劃」,吳金剛身為核心技術人員可以得到16萬股的股票,以當中芯收盤價58.13人民幣計算,合計可得人民幣930萬元(新台幣3906萬元),但卻無法留住他。

高階主管異動不斷外,研發人才也大幅縮編。《工商時報》報導指出,在今年中芯的研發人員為1785人,而去年同期研發人員多達2419人,等於在一年間,已縮編達600多位研發人員。

中國媒體《大話企業》分析員温周指出,由於全球晶片荒持續延燒,中芯營收也水漲船高,但卻沒有對員工調整薪資,整體薪資結構出了很大的問題。

根據8月中芯發布的2021年半年報顯示,中芯國際今年上半年營收達人民幣160.9億元,同期成長22.3%;淨利52.41億元,同期成長達278.1%。值得注意的是投入研發的比重亦不斷下降。

黃柏堃強調,由於全球半導體產業景氣佳,各公司普遍出貨暢旺,但中芯受到美國制衡外,內部的變動相當劇烈;未來晶片荒的需求若不再暢旺,或者景氣將面臨調整反轉,這才是中芯真正遇到挑戰的時候。

延伸閱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