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顧問納瓦羅的「神預言」?亂世之中,再讀《致命中國》

白宮顧問納瓦羅的「神預言」?亂世之中,再讀《致命中國》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作者認為,若「美國政治圈外人」要了解近年美中關係如何大幅變化,導致國際競合版圖全面改寫時,這絕對是本非讀不可的書之一。無論這本書是否真的是「神預言」,它確實影響著今日美中貿易戰和國際局勢的走向。

這次要和大家分享的一本書,是白宮貿易與製造業政策辦公室主任納瓦羅(Peter Navarro)的知名著作:《致命中國》(Death by China)。

Peter Navarro 是川普政府內主導對中談判的「鷹派代表」。《致命中國》這本書,則是他於 2011 年撰寫完成的──在 9 年後的現在,由於當中許多內容,都成為如今中美貿易戰下的交鋒重點,再加上「致命中國」一詞,在近期武漢(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成為不少美國人藉以發洩心情的語句,因此本書近期又被翻出來討論,並被譽為「神預言」。

關於本書是不是「神預言」,我認為要從兩個層面來看:一是它與其說是神預言,其實更像是「自我實現預言」。而這點,要從納瓦羅其人開始談起──

圖/Shutterstock

納瓦羅的對中「鷹派」立場,深受川普政府重視

擁有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的納瓦羅,長期任教於加州大學系統的商管學院。由於其強烈的主觀色彩,他在美國經濟學界經常被視為「非主流」的人物,但其媒體言論和所撰寫的著作如《致命中國》、《即將到來的中國戰爭》(The Coming China Wars)等,卻由於題材辛辣,讓他在美國社會有著頗高的知名度。

另外值得一提的有趣事實是,納瓦羅其實是多年的民主黨員。他自 1980 年代末期起曾數度代表民主黨競選加州地區的公職,但均在選舉中落敗。 2016 年,問鼎政壇數度失意的他,轉而加入川普的競選團隊,並參與研擬川普的經濟政見,此後更主責白宮的對外貿易談判,與川普的「製造業回歸美國」相關產經政策。

川普當選後,甚至特別整合原有的美國國家安全會議(NSC)、國家經濟會議(NEC)及國內政策會議(DPCl)三個幕僚組織,在白宮新設「國家貿易委員會」(White House National Trade Council),之後改組為「白宮貿易與製造業政策辦公室」(Office of Trade and Manufacturing Policy, OTMP)至今,兩者均由納瓦羅擔任主任。由此能知納瓦羅是川普政府中,備受信任的重要幕僚之一。

換句話說,納瓦羅 9 年前的著作內容或主張,許多在今日一一成真,其實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於他本人實際上就身處其中關鍵位置,對今日美國政府對中談判、乃至對各國際組織的相關態度與決策,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但另一方面,本書同時也精確描述了中國的發展模式,並以此為基礎,在某種程度上準確「預言」了中國在外交上進行「以商逼政」的鋭實力手法,產業上「挟工廠與市場攫取美方尖端技術」,與國際貿易上加強匯率操縱極大化自身利益等手段──這些納瓦羅本人無法影響的變數,也確實在本書出版後的近幾年間,一一成為現實。

因此,無論這本書是否真的是「神預言」,它確實影響著今日美中貿易戰和國際局勢的走向。個人認為,它也是一本「美國政治圈外人」要了解近年美中關係如何大幅變化,導致國際競合版圖全面改寫時,非讀不可的書之一。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本書的內容究竟寫了些什麼?

立場鮮明,直指「中國劣質產品威脅全球」

本書一開始,就以中國的食安問題破題,批判中國廠商是如何在北京政府的默許縱容下,毒害全球的消費者。書中以中國產的蘋果汁為例,指出「中國製造」之所以能用非常低廉的價錢傾銷海外市場,是因為他們使用了不合法規的農藥。當地甚至還有所謂的「塑膠米」,也就是在馬鈴薯和甜薯的組合物外,用塑膠膜加工包覆成米的形狀,藉以節省成本。「但消費者只要吃下三碗這種米,就等於吃下一整個塑膠袋。」

接著,納瓦羅繼續講述中國低落的產品品質,是如何傷害全球消費者。但產業領域由農業轉向製造業──像是「會爆炸的機械」、「含重鉛的玩具」等。

他並指出,會造成這樣的情況,是「因為我們(美國)沒有辦法跨海追究到中國」:中國工人如果對美方買主告發產品缺陷的話,會被立刻解雇;同時該國的產品品質管理局十分腐敗,縱容「有關係」的廠商申報不實資訊;另一方面,美國的產品管理局人手也不足,只有 1% 的進口產品會受到檢驗。此外,進口中國產品的美國公司,也未能替消費者盡到把關之責。文末說:「當你看到這個章節,哭泣吧!哭完之後,聯絡你的國會議員跟他們抗議。」

接著,本書舉造成美國數十萬人受害的中國製「黑心石膏板」(Chinese drywall)為例:據美國環保署(EPA)調查,在 2004-2009 年間,共有包括卡崔娜颶風受災重建戶在內,數十萬戶的美國家庭因中國製造、含有嚴重超標化學物質的石膏牆板,導致症狀嚴重程度不一的健康傷害,與相當於 150 億美元以上的財務損失。美國國稅局還特別為此新設了一個抵税項目──也就是說全美國的納稅人為此買單。而這筆鉅資和肇事責任,按照書中所述,由於製造商不在美國境內,進口商亦相繼倒閉或結束營業,至今美國政府和法庭仍「追討無門」。

「對於中國產品的品質,你不需要抱任何期待。」書中直接地下了定論,並痛批部分美國公司是「中國的共犯」,例如 Walmart 販賣含有有毒金屬的中國製飾品,並且好幾個月沒有下架;又如美國部分家飾公司進口的中國製杯具,甚至含有千倍以上法定標準的鉛。對孩童的健康影響非常巨大。

除此之外,書中並舉出案例,指稱中國廠商普遍性會隨著時間而偷工減料,「但是他們不會一次減太多,這樣才不容易被發現。」而美國進口商為了利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這些最終卻會造成美國人的傷亡事件──像是劣質嬰兒床導致孩童傷亡、劣質輪胎造成的車禍事件等。

「中國製的產品如果考量它的各種潛在危險,其實並不便宜。如果你看到某樣東西是『中國製造』,立刻把它放回架子上!如果你真的很需要,而沒有任何其他替代品的話,那請你非常謹慎地使用它。」納瓦羅說。

讀到這裡,讓我想起最近的中國劣質武漢肺炎檢測劑新聞:中國賣給捷克的檢測劑準確率只有 20% 到 30% ,也就是比丟銅板猜中的機率還低。換言之,若使用這批檢測劑而錯失治療機會、甚至擴大疫情感染範圍,無疑是致命的結果。由此觀之,儘管納瓦羅所言無疑立場十分激烈鮮明,卻也有其根據。

自由貿易的秩序破壞者,「需要美國出面制止」

接著,本書開始論述國際貿易的既有秩序,正被中國以各種手段破壞當中:這些手段包括了匯率操縱,不公平的政府補助等等。

納瓦羅在書中指出,國際自由貿易唯有在所有參與者皆遵守規則的前提下,才能互惠互利;但中國卻顯然不願遵守規則,從而傷害了美國和各國的利益。

舉例來說,中國在稀有金屬的國際交易上,就大玩傾銷壟斷的手法:中國先是利用國家資本為後盾的礦業公司,在國際市場上大量低價傾銷稀金屬,待其他的礦場都倒閉後,再以近乎壟斷的優勢大幅提高售價──造成稀金屬的價格動輒翻漲 7 倍到 1000 倍不等。其他各國的民營礦業公司即使想要制衡,也難以與中國「由政府撐腰、資本近乎無限」的企業匹敵。

此外,中國一方面嚴控准入(限制外資進入)本國市場,一方面則大量出口傾銷他國市場,追求(出口產業)「獨贏」而非「共好」的策略,亦是本章批判的重點。在此章節中,更能看到許多在 9 年後的今天,讓許多美國人十分「耳熟能詳」的段落:

「在美國製造業每賺一塊錢,可以創造出 1.5 塊錢的延伸產值。所以讓製造業留在美國,是非常重要的。」

「中國透過種種不公平的貿易手段,搶走了許多美國人的工作。」

「中國的行為需要被制止,如果美國不做些什麼的話,哪個國家來做呢?」

讀到這裡,我深深覺得難怪納瓦羅是「鷹派代表」,也難怪代表民主黨多年的他,卻深受共和黨的川普政府重用。他不只是老鷹,簡直是超級轟炸機──炮聲隆隆,地圖炮開個不停啊!

接著,書中花了很大篇幅,論述「中國致命的匯率操縱」:美國和中國的貿易逆差數字十分驚人,而貿易逆差越大的話,美國人的工作將持續減少,中國則繼續蓬勃發展。

「如果美國想要減少(對中)貿易逆差的話,第一件事就是要求中國進行匯率改革。」納瓦羅指出,理論上,如果中美貿易逆差持續增加的話,那麼美金就會貶值、人民幣會升值,而由於匯率的變動,美國對中國出口量會增加、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則會減少。這是自由貿易、自由市場中的自我平衡機制。

然而,因為中國政府刻意「操控匯率」,使人民幣長期(較應有水準)便宜,所以中美的貿易逆差幅度每年不停增加、未曾減少。

「(中國總理)溫家寶(在 2010 年)G20 峰會曾說『人民幣並沒有過於便宜』。是的,溫先生,就好像北京的空氣很乾淨,上海的人民可以自由的發表言論,月球探測計劃發現月球其實是用瑞士巧克力做的一樣。」從這段出自納瓦羅書中的文字看來,他老人家該不會也是出沒於 PTT 的「高級酸」鄉民啊!

嚴詞批判美國企業的三波出走中國潮,猶如「自取滅亡」

話鋒一轉,納瓦羅彷彿當起了中國的經濟顧問:他指出強勁的人民幣,事實上對中國有很大好處的。(強勁的人民幣)可以幫助緩解通貨膨脹,並且阻擋熱錢一直流到「已經形成泡沫」的中國股市和房地產市場。還有最重要的,強勁的人民幣可以增加中國人民的購買力,降低對出口的依賴。

納瓦羅認為,中國對出口的巨大依賴,是當前中國經濟的阿基里斯腱:中國拒絕升值人民幣,背後反映的是北京政府認為唯有依賴出口,中國才有辦法維持經濟成長;反觀中國只要出口衰退,就會造成國家經濟甚至統治階層的危機──這一點對照美中貿易戰到武漢疫情爆發,近期中國經濟和社會出現的變化,確實十分精準。

接著,納瓦羅將矛頭指向了美國自家人:「另一個助長『致命中國』的,就是美國企業。他們只追求利益、沒有愛國情操──當中最大的諷刺是,當他們把美國的工廠關掉、到中國設廠的時候,也等於把引以為傲的技術、以及研發創新的能力交給了中國,形同簽下了未來公司的死亡證書。」

書中並將美國企業「出走中國」的歷史,分為三個階段論述:第一波的出走潮,是在 1980 年代,中國進行市場改革開放之後。「當時中國低廉的勞力成本,建立在沒有任何健保福利,沒有任何安全保障,也沒有環保制度規範的工作環境之上。」

第二波出走潮,出現在 2001 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後:美國的企業逐漸理解到,如果不使用中國的廉價勞工來生產更便宜的產品,將無法和其他公司競爭。於是,「出走潮」變成了「出走海嘯」──但美國企業看重的並不只是便宜的勞動力,便宜勞力在越南或其他開發中國家也有,「真正的重點,是中國不公平的出口補貼政策」。

第三波的出走潮,則是被中國 13 億人口形成的龐大市場所吸引,讓許多一流的美國企業,也紛紛赴中國進行大規模投資──納瓦羅認為,這是最危險也最致命的。因為中國早已設好了 3 層貿易保護(或者說是「陷阱」):

第一層,在許多產業類別中,中國僅允許美國(外國)公司和中國公司合資設立公司(joint vencture),否則無法進入中國市場。且美國(外國)公司不得擁有超過 49% 的股權──因此中國可以得到該合資公司的主導權,從而得知所有相關的商業機密。

第二層的「保護」,是不符合自由貿易精神的「強制技術轉移」(這點在 2019 年美國國會授權的調查報告中被具體印證);第三層,則是強制要求欲投資中國的外商,在中國境內設立技術和研發中心──如此一來,中國公司便可快速地仿製源於美國的技術,進而取得更多的競爭利基。

納瓦羅認為,包括一流企業在內的美國公司,如果為了進入中國市場的利益,紛紛把公司的自治權、技術和創新的能力交給中國的話,等於是走向自我滅亡的道路。

「如果美中爆發戰爭,台灣會是戰略關鍵之一」

在本書的最後幾個章節,納瓦羅則將話題直接轉向軍事領域。像是在重新整理其舊作《即將到來的對中戰爭》(The Coming China Wars)中的主張;如今看來,也像是在為他 2017 年發表的新著《伏虎:中國的軍國主義對世界的意義》(原書名為 Crouching Tiger: What China's Militarism Means for the World,中譯本則譯為「美、中開戰的起點」)鋪路。

書中提到,若美中爆發戰爭,美國必須採用不對稱戰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所謂的不對稱戰術,這裏指的是「中國可以用造價便宜的飛彈,炸毀美國昂貴的航空母艦和軍事衛星,進而達到制衡的目的。」而美國可以對中國採用的不對稱戰術,則是在第一島鏈(經台灣)的咽喉點(choke point) 部署潛水艇。納瓦羅認為,美國潛水艇技術是全球領先,中國的反潛戰力則一向是弱點。

另外,傳統上的航母艦隊亦有威嚇作用,納瓦羅認為在關鍵時刻,美國派出航母進駐印太地區,可以對盟友和中國「宣示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決心」。這些段落放在本書中雖然看似天馬行空,但若對照美國 2019 財年《國防授權法》(與台灣相關的全文中譯內容),亦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整體來說,先不論是否全然同意書中的觀點,對這本書我實在是「相見恨晚」:一方面是因為它等於直接或間接地解釋了川普總統上任後,很多美國對中國和亞洲、乃至國際組織政策的巨大轉折;二方面, Peter Navarro 的文筆不同於許多國際關係學者,實在「太犀利」、「太接地氣」了。單就閱讀本身來說,是非常有趣的體驗。

整本書資訊量很大,所以也讀不快,需要一點時間思考和理解。推薦大家無論是否認同川普政府近年來的對中政策,有時間的話仍可以閱讀整本書,理解當今全球在「美中對決」的大局勢中,包括川普本人在內的美國「鷹派人士」,是怎麼想的。

在這個國際時局動盪的時期,重讀本書,更是特別有感啊。

執行編輯:張詠晴
核稿編輯:張翔一

關聯閱讀

作品推薦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歡迎回來《換日線》!
您可以使用此天下雜誌群帳號,盡情享受天下雜誌的會員專屬服務,詳細內容請參考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