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家長,您還在為孩子蓋城堡嗎?──台灣多數孩子長不大的原因

親愛的家長,您還在為孩子蓋城堡嗎?──台灣多數孩子長不大的原因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孩子對家人的依賴也頗高,爸爸媽媽從小就幫小孩背書包,上了大學還會向家長要錢的大學生應有盡有。當家長捨不得讓孩子及早面對外面的風風雨雨,他們就會成為站上戰場上第一個被敵人擊斃的炮灰。

昨天晚上夢見我的母親,在我床邊搖醒我的畫面。起床之後的我,眼角旁竟然多了一絲淚痕。從大四開始,我和在台北的家相隔兩地早就已經是很平常的事,想要看見我的父母,也只能透過冰冷的螢幕,和永無止盡的換算時間才能完成。

每當有人問我,我想不想家時,我總會鼓起勇氣大聲的告訴他們,我不想,我很喜歡我現在的生活。但是,當我看見臉書上爸媽的動態時,我難免會默默嘆一口氣。

開始上國中後,每天在被課業壓力壓得哀哀叫之餘,總不忘回到家和媽媽說今天在學校發生的事,吃吃住家附近的小吃,好像一切困難都可以在這個時間得到答案。爸爸是個忙碌的人,但每當六日我在家讀書時,他總是會不斷地問我要些什麼,想吃什麼,好像我只需要做好功課,其他的事情他都能完成。

來到美國,我開始學習獨立生活,把一切家務打理好,認真記帳,這才發現以前所謂的長大,仍然是井底之蛙。原來,當什麼事都一手包辦,這麼難。
 
美國教育積極面對家庭問題

美國的小學裡,最讓我訝異的是家長們的離婚率高與小孩的心理狀態。在一個班上,總會有兩個以上的學生需要特殊輔導,嚴重一點的身邊都會跟著一個輔導師一起陪同上課。我常和其他同樣來自台灣的老師討論,美國人會不會太小題大作了一點,把孩子叛逆期的行為無限放大,讓孩子從小就知道自己和別人不一樣,這樣會不會反而讓小孩無法正常的和人交朋友?後來,我在同樣從小父母都離婚的外國朋友身上,找到了答案。

他告訴我,美國家庭問題多,但是他們重視這些問題對小孩的影響,所以採取正面面對,讓往後的日子走得比較順遂。雖然現在的他,有時候還是會對家庭的不完整感到傷心,但因為他們的積極面對,把很多原本壓抑在小孩心理的問題消除了,原本揮之不去的陰影在這個年紀,多了一個管道可以抒發。不但該做的功課都能和其他學生一樣準時完成,不一樣的是他們眼中多了一份堅定和獨立。

回想起國中時候,在台灣的同學,身邊只要有單親家庭的學生出現,其他家長都會希望自己的小孩在換座位時,可以離他遠一點。這不是因為家長的眼界太小,而是因為那時多數這樣的學生,行為都是和一般學生不太一樣的。這時候,家庭關係成為一個小孩變壞的藉口和理由。

雖然家長們的行為,是出自一份對小孩的擔心,害怕孩子被別人帶壞、害怕孩子因為其他的小孩而影響到上課權益、害怕孩子受到威脅。可惜的是,這些家長擔心這些「問題」學生影響自己小孩的同時,早已忽略了自己在排擠孩子的交友權利,也不願相信,孩子與孩子間的影響,其實有可能是種助益的。

反觀台灣家長對孩子的溺愛

而台灣的孩子對家人的依賴也頗高,爸爸媽媽從小就幫小孩背書包,上了大學還會向家長要錢的大學生應有盡有。當家長捨不得讓孩子及早面對外面的風風雨雨,他們就會成為站上戰場上第一個被敵人擊斃的炮灰。當父母叨叨念念小孩子為什麼不能長大,為什麼不能成熟結果的同時,又拿起鋸子,把那顆正要扎根的樹給截斷了,然後再轉過頭納悶:「這一代的孩子怎麼了?」

美國的父母卻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溺愛,嚴格執行讓小孩成長的規矩,但又在孩子需要幫助時,拉他一把。從小教小孩獨立,什麼危險的遊戲都帶著去玩,孩子哭了、受傷了,他們卻告訴這些孩子:「下次你就知道該怎麼做會更好了」。但有趣的是,孩子一旦在心靈上出現了狀況,他們會第一時間跳出來面對,找心理輔導醫生,找學校老師幫助,目的就是為了日後讓小孩能更堅強。在學校裡,愛心爸爸和媽媽比老師還多,家長關心孩子的教育從小做起,和學校合作無間,這一點讓我由衷讚嘆。

給魚吃,不如教好孩子如何釣魚

我曾經看過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故事。甲家的父母總是告訴孩子,等他們離開這個世界,他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會是孩子的,孩子便開始好吃懶做了起來,因為他以為這天塌下來也有人撐著,後來成了敗家的孩子,讓家族蒙羞。乙家的父母卻告訴孩子,我們家的錢是我賺來的,是我有錢不是你,你將來要用的穿的,一分錢也不准從我這拿去,乙家變得越來越努力,因為他明白他的未來,是要靠自己的雙手去爭取的,後來他成為比父母還要有錢的人。而台灣的父母比較像是哪家呢?

在台灣,在我父母眼前,我是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他們總是想盡辦法幫我鋪磚設瓦,甚至到大學仍然要我每天十點準時回家,我一直不敢相信我能獨當一面,能有獨立學習的日子。脫離舒適圈之後,我才發現那個在夢幻島上永遠長不大的小孩,原來也有能力為自己的未來織出亮麗的外衣。或許,當父母要批評年輕人為什麼不成熟的同時,應該回過身看看自己,你到底先幫他蓋了一座城堡,還是告訴他哪裡有磚呢?

執行編輯:Vincent
核稿編輯:郭姿辰

關聯閱讀

作品推薦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歡迎回來《換日線》!
您可以使用此天下雜誌群帳號,盡情享受天下雜誌的會員專屬服務,詳細內容請參考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