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身處民主國家,許多馬來西亞華人卻超級「親中挺共」?

為何身處民主國家,許多馬來西亞華人卻超級「親中挺共」?
從反送中運動時,網路輿論幾乎一面倒地批評香港抗議者是「廢青」、「暴徒」,甚至出現「留地不留人」、「讓解放軍開坦克碾過去就好了」等極端言論;到近期因武漢肺炎肆虐引發的種種爭議中,對台灣人的批評聲浪(如附圖)⋯⋯實在讓身為馬來西亞華人的我感到不解,為何同樣身處民主國家,馬來西亞的許多華人同胞們,近年卻越來越「挺中」,甚至與中共政權、「五毛網軍」口徑一致?

從反送中運動時,網路輿論幾乎一面倒地批評香港抗議者是「廢青」、「暴徒」,甚至出現「留地不留人」、「讓解放軍開坦克碾過去就好了」等極端言論;到近期因武漢肺炎肆虐引發的種種爭議中,對台灣人的批評聲浪(如附圖)⋯⋯實在讓身為馬來西亞華人的我感到不解,為何同樣身處民主國家,馬來西亞的許多華人同胞們,近年卻越來越「挺中」,甚至與中共政權、「五毛網軍」口徑一致?

圖/作者提供

以下文章嘗試就個人的觀察,整理出箇中原因:

與台灣「又遠又近」的馬來西亞華人族群

先介紹一下我的國家:馬來西亞是位於東南亞的國家,總人口約為 3,000 萬人,當中「華人」人口比例逐年下滑,目前約有 23% 華人生活在馬來西亞。而台灣,是馬來西亞華人族群,早年最熱門的留學選擇之一。(編按:詳見〈你知道為什麼這麼多馬來西亞華人來臺唸書嗎?〉一文)

但儘管有著許多來自大馬的留學生,馬來西亞亦是大陸與港澳台外最多華人的地方之一,許多台灣人對於馬來西亞的認識,似乎仍明顯有限,其認知度不僅遠低於新加坡,甚至周遭就有不少台灣朋友,有過因在馬國誤用「馬來人」(指馬來民族)來指稱馬來西亞華人,而被糾正的經歷。

長期受到種族不平等對待,對日漸強大的中國抱有幻想

另一方面,早期因為戰爭等原因,遠渡重洋來到馬來西亞的上一輩、上上一輩華人,多數對於「祖國」仍抱有情懷,甚至期望有朝一日能重返祖國的懷抱。所以在馬來西亞,很多華人都會強調自己的祖籍──像我的爺爺奶奶,雖然很小的時候就移居到馬來西亞,但仍會不斷強調「自己的祖籍是廣東」。

在此同時,由於馬來西亞長年來實行如「馬來人優先」,種種族群不平等的政策,再加上複雜的歷史糾葛,更加深了許多大馬華人對中國的思念──他們期望如今壯大的中國,可以保護自己免受欺壓。

在這種種背景之下,導致許多馬來西亞華人對中國和北京政府,抱有著極高的期待(甚至幻想),甚至有許多跡象都顯示,馬來西亞更因此成為中共將「輿論操縱」,從港澳台向外擴張至東南亞舞台的第一站。

圖/Unsplash

中國對馬來西亞華人的輿論操作—以「反送中事件」為例

或許有些台灣的朋友早已注意到,半年前左右開始的香港「逃犯條例」(台灣稱反送中)風波與抗爭,在許多社交平台上,馬來西亞華人的評論與留言,幾乎都是一面倒地支持香港警察和北京當局,甚至用「暴徒」 、「廢青」等字眼,辱罵抗爭中的香港民眾。

熱愛台灣與香港,並且持續關注台灣新聞的我,自然對此感到不解──難道他們對於手無寸鐵的香港民眾被警方暴力對待,甚至對民眾開槍等影片,完全無感嗎?

抱著疑惑的心情,我想起了台灣的新聞媒體,也很常因為立場不同,出現言論和報導角度兩極化的情况,因此我開始研究所有馬來西亞主流華文媒體、社群媒體,關於香港反送中抗爭事件的報導──

果不其然,在馬來西亞中文新聞媒體的粉專裡,幾乎完全找不到香港民眾被警方攻擊的相關報導;對於民眾與警方的爭議性衝突事件,也未見客觀且全面的描述,而只能看到「香港暴民破壞家園」的影片。

絕大多數的新聞報導角度,亦完全無視於香港警方的爭議性作為,與爆發衝突的原因與疑點,僅僅把香港民眾的抗爭行為單純化,選擇性忽略衝突的導火線,更不用提抗爭者「五大訴求」的理念。

更讓筆者感到氣憤與氣餒的是,這些「新聞」底下的網路留言,卻幾乎非但沒有任何「平衡說法」,絕大多數更是在不瞭解事情原委下,就把香港民眾一概冠上「廢青」、「暴徒」的稱號。

部分留言,甚至出現「留地不留人」、「期盼香港政府殺雞儆猴」、「讓解放軍開坦克碾過去就好了」⋯⋯等非常符合「五毛」的極端言論。讓我感到心痛無比的同時,也再一次見識到中共對於言論操縱的厲害,其範圍竟已拓展至馬來西亞的新聞媒體、社群論壇。

親北京傳媒+網軍無孔不入,影響大馬華人的認同

為何我會把矛頭指向「中共」呢?會不會太「陰謀論」了些?

事實上,會這樣判斷的理據很簡單:近來許多在大馬華文論壇上的留言或貼文,用字遣詞都明顯來自中國大陸、而非馬來西亞本地。例如向來對於中港台問題相對不敏感的大馬華人族群,根本鮮少使用「台獨」、「港獨」等字眼,但上述的留言或貼文,卻經常重複且大量地使用「港獨分子」、「台獨份子」等標籤。

同時,這些留言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在譴責香港行為造成重大傷害的同時,不斷洗腦式地留下宣揚中共治下的中國,有多美好、多進步的言論。此外,只要論壇上出現任何對「祖國強大、經濟起飛」等言論抱有質疑的評論,往往都會成為眾矢之的,甚至被冠上「漢奸」(這同樣是大馬華人族群極少使用的字眼)等罪名。

眾所周知,中國大陸因為有「牆」和言論審查的關係,一般人本就不易接觸海外資訊,沒能力翻牆的人,更只能日復一日地被灌輸「政府想讓你看」的內容。北京政府向來無所不用其極地,企圖製造一個封閉式的社會,以方便政府進行大範圍的管控,並模糊黨與國之間的界限。

話雖如此,令人感到憂心的是,如今明明接收外界資訊管道暢通的馬來西亞華人,卻也在無形中被媒體風向牽著走──電視上看到的永遠只會是中國有多強、多方便;網路論壇上也充斥著不容許質疑意見的單面論述和留言。

若要進一步分析為何造成如此現象,必須要從大馬主流華文媒體的資本結構、政經網絡,以及中國大陸網軍的無孔不入、大馬華人族群接受訊息的習慣等,進行深入研究。這點有賴更多關心相關議題的有識之士,進一步探究剖析。但筆者可以確知的是,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大馬華人、甚至包括年輕世代,已經因此現象,陷入單一觀點、真假莫辨的同溫層內而不自知。

圖/Shutterstock

通往民主自由的階梯,沒有捷徑

如今,周遭認識的許多馬來西亞年輕世代華人,對於台灣的印象,僅停留在十幾年前台灣綜藝節目盛行之時。除此之外,就只剩下「吵吵鬧鬧的政治亂象」了──像是在立法院裡大吼大叫啦、冗長而沒意義的問政啦、又或是「一天到晚都在示威」等;同時,來自大馬的主流媒體和評論,則不斷強調「台灣正是因為民主的關係,政治才會如此混亂」,甚至不忘宣言共產黨一黨專政有多好,「大家一起發展,和樂融融。」

如今,對於很多不同世代的馬來西亞華人來說,中國強大等於自己強大,他們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願景有著無限遐想,甚至期盼有一天,中國政府能夠用其強大的國際影響力,讓馬來西亞華人擺脫族群待遇不公、「馬來人至上」的困境。姑且不論這樣的想法有多遠離現實,過於強調「中華民族的崇高理想」,難道不也是一種「種族至上主義」嗎?

筆者認為,除非能夠從教育的本質上進行改革,否則在如今的同溫層效應下,對政治與國際資訊缺乏連接的許多馬來西亞華人,只會加速淪為政治角力下的傀儡──因為他們對台灣與大陸的政治體制與理念不同,將沒有正確和全面的瞭解,也不會清楚民主自由的真正價值與意義。

據我觀察,台灣 2020 的總統大選,雖以蔡英文總統獲得史上最高選票連任而拉下帷幕,但人民間、不同勢力間的政治鬥爭,依然沒有停止;立場各自不同的媒體、與形塑出來的輿論操縱,依然能影響大部分鮮少接觸網上資訊、只從單一渠道獲取信息的人──而我從這些人身上,看到了許多大馬華人的影子。

不可否認,中國在國際上的崛起,為世局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化,這本身並不是什麼壞事,但前提是必須意識到過於盲目地「信仰」單一政黨或專權體制,可能引發的巨大問題。簡單來說,我認為看待中國,必須把「中國」與「中共」劃清界線;同時,我們更應審慎考量以民主自由為代價,來實現(不確定因素太多的)經濟發展,背後所要背負的龐大風險。

為此,如今我在日本留學的同時,也不斷透過與中國大陸和台灣留學生的交流,進一步思考關於「政治」、「輿論」、「民主」等議題,並期望自己有朝一日,能為我熱愛的台灣盡一份力,取回身為台灣人應有的國際權利。

執行編輯:邱佑寧
核稿編輯:張翔一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Unsplash

關聯閱讀

作品推薦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歡迎回來《換日線》!
您可以使用此天下雜誌群帳號,盡情享受天下雜誌的會員專屬服務,詳細內容請參考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