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交大副教授,給高三生的一封信:你該問的不是「如何選系」,而是⋯⋯

陽明交大副教授,給高三生的一封信:你該問的不是「如何選系」,而是⋯⋯

緩緩上山的小火車,象徵著持續前進,總會有爬上山頂的一天。圖於美國新罕布夏州的 White Mountains 所攝,號稱為「美國最早火車」。

Photo Credit:Dr. G 提供

有些問題就如人生,不見得只有是非題,有時在思維上「化是非題為簡答題」,往往會豁然開朗。

各位朋友好,3 月大學學測成績甫公布,相信許多學生在選填志願上正處於焦慮狀態,作為大學教授,不免會被問到「請問選什麼科系出路比較好?」、「應該選自己感興趣的科系嗎?」在分享答案之前,先簡單問個問題:「大學念了某個科系,未來會因這科系而定型嗎?」

相信 YES 會是多數人選擇的答案,但事實上你可能掉入了問題的陷阱──有些問題就如人生,不見得只有是非題,有時在思維上「化是非題為簡答題」,往往會豁然開朗。

舉例來說,每年研究所新生入學時,常常會問:「老師,請問我兩年能畢業嗎?」此時我都會鼓勵他們應該要轉換思維,改問:「如果想兩年準時畢業,應該要怎麼做?」透過這種思維轉換,很多目標在執行上會更具體、更有效率,成功率也會更高。

因此在正式進入本文之前,我想強調問對問題很重要,這背後代表著思考方式,也影響到對事情後續的執行策略。在問問題之前,請先勇敢定下心中目標,將問題化被動為主動。

如此一來,上面的問題就會變成「選了某某科系後,該怎麼做會有好出路?」、「選了自己感興趣的科系後如何做到更好?」以及「大學念了某某科系,未來不想被定型該怎麼做?」問題不再只有制式答案,而有更豐富的對話和思考內容,透過問對問題,幫助彼此更快達到預期的目標。

至於問對問題之後,下一步是什麼──請你先聽聽我的故事,也許能為你帶來更多生涯想像的啟發。

學習問對問題,也是門大學問。圖/Shutterstock

起伏經歷,改變了思維

很多人對大學教授印象就是會讀書、成績好,求學時期在同儕間散發出「優秀的傲氣」或「智者的光芒」,但這些我不僅都沒有,散發的通常還是打完籃球的汗臭味。我父親也是老師,但我並沒有像別人說的「繼承乃父之風」,大學更因為沉迷於課外事務,想當然爾,成績自然沒有特別突出。因此不管選了什麼科系,若是無法對自己學業負責,就算看似選了世俗認可的科系也是枉然。

而這種生活在我大三開始改變──那時候覺得自己不能再繼續荒唐下去,毅然決然開始了一整年的圖書館苦讀修行,花了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去追上學業進度,最終考上了心目中理想的國立大學研究所。

那個時候我就深深體會到,學生時期的成績好壞,無法作為未來評估成功與否的標準。成功不能只看一時,成績也是,能走得穩、走得長遠更重要,且往往要到了終點,才知道誰是贏家。

成功不是只看一時,能走的又穩又遠,順利到達終點才是真的贏家。圖/Shutterstock

跨域經歷,造就了特別

我大學就讀化工系,碩士班卻因緣際會念分子生物所,博士班又回頭進入化工領域,進行奈米醫學的研究,其後又到麻省理工學院鑽研免疫學和疾病診斷。歸國後進入陽明交大電機學院的生醫所發展智慧醫療的研究方向,也因為跨領域的專長,造就了我們團隊成功建立出具全球能見度的仿生器官晶片技術。(這段經歷可以參考《換日線》專訪:「趁年輕時回家打拼」

台灣所謂「二類組」和「三類組」之間,多次的跨域轉換,我在過去十幾年間已成司空見慣。

如果要說哪個階段最辛苦,那肯定是第一次嘗試跨領域的時候。你可以想像當費盡千辛萬苦踏上了未知的新大陸,手中工具卻只有甫划船上岸的槳嗎?那時的我就是這種感覺:全然的手足無措。然而這樣跨領域的契機,讓我開始學習如何用划船的槳來開闢新大陸的道路,甚至用這個「槳」創造出過往在新大陸上也沒見過的許多實用工具,開拓出自己的獨特領土,從而替這片新大陸帶來更多貢獻。

因此同學們,我想說的是:在求學道路上固然可以專心致志地發展一項領域,但也不需要害怕跨足其他領域時所面對的挑戰,只要記得,在探索的過程中,一定會不斷遇到困難,而關鍵在是否能善用過往知識背景結合新知,創造出新的火花和特色,成功一次後就會有成就感,未來面對不論多麼陌生的科系/領域,相信你都能有信心融合成具有個人特色的專業。

MIT 的知名研究機構 Broad Institute 也進行許多生物、資訊、工程和臨床的尖端跨領域研究。圖/Dr. G 提供

放下那該死的焦慮,趕緊做決定

挑選科系固然重要,但一時的成績,又或是科系名稱都不應成為箝制你的枷鎖。就很像進入遊樂園之前同樣都獲得了門票,但每個人進去體驗設施後的感受跟結果都不盡相同,因此與其煩惱要選什麼科系,不如思考如何讓自己成為那個科系的頂尖,思考自己如何在遊樂園中玩得最盡興。

放下那該死的焦慮趕緊做決定,人生才剛開始,把握時間做其它事情。

在此鼓勵每位讀者:從現在開始,給自己一天時間,想清楚並列出自己的目標是什麼,排序並做出決定,然後就開始去做其它事情吧!記得選擇就只是選擇,沒有對錯,人生就是不斷的做選擇,但請發自內心地喜歡你之後要做的事情,並下定決心達成目標。

你花在不停糾結焦慮的時間,別人都已經開始在進行更後面、更重要的事情了,試想:若是公司大老闆和主管每天都在糾結各種決定、猶豫不決的話,這間公司會成功嗎?

人生要把握時間做重要的事情,尤其要珍惜與家人的相處時間。圖為 Dr. G 與媽媽之出遊合影。圖/Dr. G 提供

當然,做了決定之後,也要先做好心理建設、要明白成功和失敗會彼此伴隨而來,這時就當作是培養耐心和抗壓性,不要因為一時失敗了,就否定自己未來成功的可能。現在的你們比我年輕快 20 歲,擁有開創未來最大的本錢──時間,這是多麼令人羨慕的事!因此不要害怕失敗,害怕會限制你的想像,別去在意別人會怎麼看失敗的自己,自己的分數自己打,就像艾瑪・華森(Emma Watson)曾經說過的:” I don't want other people to decide who I am. I want to decide that for myself. ”(我不想讓別人決定我是誰,我想自己決定。)自身價值不應交由別人衡量。

最後,讓我們再看一次最前面的問題:「科系怎麼選?」,如果你心中已有答案,選、就、對、了,就是這麼簡單。

在《換日線》專欄的第一篇文章,獻給未來的主人翁,加油!

執行編輯:陳品融
核稿編輯:林欣蘋

關聯閱讀

作品推薦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歡迎回來《換日線》!
您可以使用此天下雜誌群帳號,盡情享受天下雜誌的會員專屬服務,詳細內容請參考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