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 文憑也鬧通膨?──想擠進中國名校 MBA 窄門,要有考運也要有錢

MBA 文憑也鬧通膨?──想擠進中國名校 MBA 窄門,要有考運也要有錢

北京清華大學總裁班上課的清華園。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因中國 MBA 聯考難度出奇的高,相關補教諮詢產業便多集中於「外語檢定」及「聯考 MBA」兩大領域。不過在各校 MBA、EMBA 中,最奢華者乃北京清華大學總裁班。這個只收總裁高管培訓項目,每年嚴選 100 名總裁等級人物,不僅可在週末日至清華園進修研究生課程,更可參加安排國內外考察之旅。

臺灣 40 歲以上的人口普遍感受過「聯考」升大學的壓迫,或者「高考」拼公職的辛酸。除了臺灣,中國也有所謂的「高考」和「聯考」,但意義上卻與臺灣不同。

中國的「高考」主要是拼大學高校,而「聯考」則專指「工商管理碩士」(MBA),中國考生最希望透過「高考」考上重點名牌高校,再透過「聯考」考上商管學院的 MBA,尋覓更好的職涯發展。

洛陽紙貴的中國 MBA 文憑?

中國近期結束 2023 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作為統考中最熱門的報考專業的「工商管理碩士」(MBA),一直是洛陽紙「貴」(學費)且供不應求的專業文憑。

COVID-19 疫情蔓延之前,2020 年中國研究生報考總人數就已高達 341 萬人,而MBA 報考約 22 萬人,光憑此項目的專業佔總考研人數的 6.45%,再加上各個中國高校積極推出的國際 MBA、EMBA、其餘高級專班(總裁班)等,廣義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報考率占可能超過 10%。

中國的聯考 MBA,與臺灣各大專院校商管學院的單獨招生考試不同,由於中國報考 MBA 的人數非常多,為了能夠有效分流,所以中國國務院教育部採取的是經由研究生統一入學考試後,再根據考生報考校系進行分發。

由於聯考是統一入學考試,考試內容大同小異,MBA 聯考的考核過程,包含兩大區塊構成:首先,是研究生筆試,考科為「英語」和「管理類綜合」(數學、邏輯、寫作 3 部分內容);其次,參與各高校的複試,通常考生只能只能報考一個志願,但如清華、北大等名校還需要提前面試,等於是多報一個志願的機會,但筆者總感覺這裡兩所相愛相殺甚久的名校,其實是在賺取報名費。

對工作 3 至 5 年的基層工作者來說,考取 MBA 證書的難度較低,也有助於將來的求職。圖/Shutterstock

根據杭州學威國際商學院的輔導內容,聯考 MBA 的考生素質普遍極佳,因為有過大學文憑及工作歷練的加持。然而,因為聯考 MBA 的錄取率低,所以中國的補教諮詢產業也多集中於「外語檢定」及「聯考 MBA」兩大區塊,透過補習加強考功,盼能進入 MBA 的大門。

根據筆者多次走訪北京的五道口、中關村、魏公村等諮詢機構經驗來看,MBA 學員整體呈年輕化趨勢,大約工作 3 至 5 年的基層工作者佔比越來越高,而且此類考生有充足的時間來備考複習,且因離開校園環境不久,其實應試能力相對更強。從報名申請、備考,到最終拿到學位證書,通常需要 3 至 4 年的時間,含金量不錯也助於日後求職升遷。

此外,聯考 MBA 學費也是呈現兩極分化分部。普通院校費用低,學費在 5 萬人民幣左右(約新臺幣 22 萬元),而重點 985 名牌高校的費用很高,學費依據不同學位等級甚至已調升至 20 至 40 萬人民幣不等。

北京聯考 MBA 有所謂的三大金剛,意即考生夢寐以求的 MBA:北大光華管理學院 MBA、清華經濟管理學院 MBA、清華五道口金融管理學院 MBA,外商愛用北大光華及清華經管 MBA,清華五道口金管及北大國發 MBA ,則是盤據政府銀行部門及國營企業。

中國名校和國外名校的雙聯 MBA 學位也是強強聯手。清華MBA學生普遍認為,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與康奈爾雙聯學位金融 MBA 項目最為超值。支付國內學費價格卻可以多拿一個國外學位,可謂炙手可熱。

筆者依稀記得 10 年前曾經報考過北京大學與新加坡國立大學的雙聯 MBA 學位,當時學費是人民幣 13.5 萬(約新臺幣 60 萬元),無奈有兵役問題且當時臺灣教育部還未承認中國學位,只好放棄入學機會。等到多年後筆者重回北京念博士班時,發現北大—新加坡國立大學的雙聯學位學費,已突破 18.5 萬人民幣(約 83 萬新臺幣),可見 MBA 學費的通貨膨脹多讓人驚駭。

MBA 只能報考一志願?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由於聯考 MBA 是以考試的方式入學,要求申請者具備過硬的應試能力,而從報名申請、備考至最終拿到學位證書,一般會需要至少 3 至 4 年的時間。MBA 考試的部分,或許能透過補教諮詢機構來補強,但根據筆者翻找中國 MBA 公佈的最新數據,就以 2020 年全國聯考 MBA 錄取率不足 20% 來看,等於是 10 人報考就有 8 人陪考,很有臺灣上世紀聯考年代的盛況。而這也意味著即便應試者砸錢補習,卻未必能保證跨進各校 MBA 的大門。

由於只能報考一個志願,考生究竟想要報考哪個地區的高校 MBA 光有夢想還不夠,必須依照補教諮詢機構來給考生最「現實」的錄取建議。當然,除了一般的 MBA 聯考之外,中國近年來隨國際經濟地位的提高,報考入學鎖定側重工作背景與發展淺能等更「人性」的國際 MBA也頗受考生青睞,筆者建議港澳臺考生若對中國 MBA 學程感興趣,應該報考「國際 MBA」會好過一般 MBA,詳細原因以後再專文討論。

文章閱讀至此,讀者或許會問中國聯考 MBA 為何只能報考一個志願?主要是中國的國情使然,起碼中國在 MBA 的考試名額控管下依然採行計劃經濟,各個大學高校招收及應發放學位名額,實際上是教育部每年硬性規定的。

各大專院校每年的招收名額仍是由教育部硬性規定。圖為中國教育部。圖/N509FZ@Wikimedia CC BY-SA 4.0

因此,為了保證有更多人能錄取 MBA,且更多院校能實際招到學生,所以聯考只能硬性規定:每個申請人只能填報一個學校的一個 MBA 項目,作為唯一報考志願,聯考的成績有效期只有一年。換言之,第一年沒考上,第二年必須重考。當然,除非這個志願沒有被錄取或者你放棄,可以申請「調劑」(非常具有政治、彈性、潛規則的概念)到其它學校,但好的名校通常不接受外校調劑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中國眾多學校也開始仿效清華、北大執行提前面試政策,為了讓 MBA 項目上爭取更多優質好學生。讓學生在 MBA 聯考報名前,可先參加不同學校的提前面試,然後根據面試和背景成績,決定考試優惠政策。

基本上 MBA 錄取標準應該是多元檢視,而非依照聯考成績來排序。若以清華管理學院 MBA 教授在課堂上的說法來看,MBA 考試成績好的學生或許是補教諮詢機構「加工燉煮」(經過補習)而來,並非「新鮮的天然食材」(未補習)。不過透過補習,則更有機會參加多個學校的提前面試,看看哪個學校更適合自己,獲得考試優惠最多,再讓考生決定報考哪一個志願。

經典案例分析:清華大學總裁班集資開餐廳宣告破產

MBA 同班同學在朝夕相處之下,投資校園內外的食堂、影印店、奶茶店、棋牌室等新聞屢見不鮮。但論及琳瑯滿目的中國 MBA、EMBA 項目中,單論最奢華者乃北京清華大學總裁班。

嚴格來說,清華大學總裁班是只收總裁高管培訓項目。每年嚴選 100 名總裁等級人物,被錄取的眾總裁,可以週末日到清華園進修研究生課程,也會被安排至國內外考察。此外,總裁班的畢業典禮也通常會雇用專門的顧問公司,除專為總裁們拍攝畢業影片外,也會替總裁和特地到場同慶的家人合影留念。

由於總裁班的教育訓練是「顧客導向」,換句話說,是專門針對企業總裁、經理,以及有公司提供培訓機會的個人所提供的高質量培訓計劃。好的總裁班會邀請行業的領軍人物、知名專家來講課,或者其課程設置有獨到之處。而總裁班的設計,更是時間稀缺的眾總裁,用以加強自己的人脈關係、擴展圈子的好方法。不過先前卻也傳出有總裁班合夥創業,最後卻鬧上北京海淀區法院成為頭條新聞的案件。

故事是這樣的:清華總裁班微信群裡有人發起眾籌開餐廳,共計有 34 名清華大學總裁班學員加入。一個人出資 20 萬人民幣,於 2015 年開設高級餐廳會所,該公司註冊資本 680 萬元人民幣(約 3,035 萬新臺幣),但經營不善虧損甚多,股東會無法忍受,於是向法院宣布破產申請。

根據債務人對法院所提交的財產狀況說明及債務清單,公司資產僅剩 5,000 餘元人民幣,負債務 20 餘筆高達 300 多萬人民幣。爾後,清華總裁班眾籌開餐廳破產的消息,便成為中國各家商管學院上課研討的經典個案分析

執行編輯:曾聖軒
核稿編輯:梅緣緣

關聯閱讀

作品推薦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歡迎回來《換日線》!
您可以使用此天下雜誌群帳號,盡情享受天下雜誌的會員專屬服務,詳細內容請參考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