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留過學、英文不溜,我還是進到牛津大學工作──英國學術機構求職通關密語

沒留過學、英文不溜,我還是進到牛津大學工作──英國學術機構求職通關密語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頂尖學府牛津大學不僅是學術人士的殿堂,工作福利也讓許多英國本地人趨之若鶩,想申請擔任行政職。作者嘗試多次,發現關鍵在於掌握「密語」。也分享英國求職,洋洋灑灑的申請要求,其實不一定要「照單全收」。

4 年多前,因為先生的關係,我來到了牛津。當時的我,雖然還不太了解這裡,但從大家口中多多少少聽說,牛津大學的福利不僅優於英國政府的規定,更高出許多公司的水平。所以一直以來,我也夢想著有一天,自己能成為這座學術殿堂的其中一員,不是以學生的角色、而是以員工的身分。

圖/Shutterstock

Town and Gown」之差

然而,初來乍到的我,看著申請表格上面列舉的、洋洋灑灑需要填寫的欄位,先不提其他更進階的要求了,光是「良好的教育程度」(good standard of education)和「優秀的口語及書面溝通技巧」(excellent oral and written communication skills, with a particular emphasis on a high standard of spoken English)這兩點,就讓沒有任何英語系國家學歷或工作經驗的我備感壓力。

很快地,我認清現實,暫時放下進牛津大學工作的想法,轉而在牛津找了一家精品品牌,從入行門檻基礎一些的「銷售員」當起。精品銷售員是個需要中文的行業,我心想著:先以本來就具備的中文母語優勢,取得一些英國當地的工作經驗,並透過上班時與英國同事和牛津當地顧客的大量接觸,來練習增強表達力、培養融入陌生文化的底氣,那麼之後要再嘗試進到英語本位的牛津大學工作,應該,會更有機會吧!

但是,過程中我驚訝地發現,身旁那些土生土長、從小就居住在牛津郡的同事們,居然對於牛津大學的歷史、學院制、晚宴、舞會和用詞……等等一無所知。

「原來,不只外國人難以進入牛津菁英的世界,就連英國大眾都不一定清楚他們到底在做什麼啊!」

再後來,我又明白,這個現象有個自古流傳下來的說法,叫做「Town and Gown」(市民與學者)。意思指的是,在牛津這座城市,市民與學者分別為兩個不同的群體,就算雙方都共同生活在此,可卻像平行時空般,難以有交集。

圖/Shutterstock

牛津人的用字遣詞

於是,當疫情來襲,精品業前景不穩定,我感到是時候再度挑戰應徵牛津大學內部的行政職位了,因此,除了加強一般的口語表達和基本的職能(如電腦文書處理、客服技巧等),過程中,我還特別準備了一件事:盡可能掌握牛津 Gown 專屬的「通關密語」。

例如,常用的 Pidge(信箱)、Michaelmas(秋季學期)、Hilary(春季學期)Trinity(夏季學期)、JCR、MCR、SCR(大學生、研究生和教授們各自不同的交誼聽),甚至各個學院的幾個名人榜,我也謹記在心。

(這些資訊在各個學院的官網上都能找到,有意求職的大家可以參考。)

事後證明,這樣的準備確實有用。記得在面試中,當我以「St Catz」敘述先生所屬的聖凱瑟琳學院時,本來表情嚴肅的面試官瞬間露出了一抹淺淺的微笑,那微笑好似葛萊芬多的入口守衛胖夫人,接收到了正確的通關密語。
(牛津的聖凱瑟琳學院全名為 St Catherine’s College,直覺上人們會跟著全文唸。而牛津的教授和學生則會將其簡稱為 St Catz。)

牛津大學羨煞眾人的福利

就這樣,經過書面資料審核、兩封主管推薦信和面試的三重考驗後,我順利成為牛津學院的 Lodge(櫃台)行政人員。雖然之前便大約知道這裡的福利很不錯,卻也是等到真正入職了,才曉得實際上到底有多大方。

以最直接有感的年假來舉例,相較英國政府法定的 28 天,在牛津大學,不論職位高低或年資多寡,基本都能享有 38 天的年假。

另外還有育嬰假,比起法定的支薪政策 (前 6 週支付稅前平均週收入的 90%),牛津大學直接提供最多 26 週的全薪育嬰假。當然,其他家庭友善的相關福利政策也非常慷慨。

而我所任職的學院,更是每天準備免費的員工餐照顧大家,從主餐、蔬菜,到甜點、水果、飲料,營養均衡、美味豐盛,是我上班最期待的事情,與最大的動力之一。

學院的伙食-英式傳統甜點 bread & butter pudding。圖/郁雯 提供

學院的伙食-千層麵和蔬菜。圖/郁雯 提供

學院的伙食-印度 Samosa。午餐時光一邊體驗不同的文化。圖/郁雯 提供

獻給也在夢想路上的你

曾經,我也因為英文不如母語人士流利、又沒有英語系國家的學歷或經歷,而妄自菲薄。特別當一再嘗試還是失敗時,更覺得在牛津大學工作的夢想,大概真的遙不可及了。

但如今回望走過的一切,我發現,不論某個職場的光環再大,其實能成功被錄取的方法都一樣:能力之外,誠意同等重要,而展現誠意的方式,不外乎讓對方明白自己對企業∕組織做足了功課,並依據企業∕組織的需求逐一向對方呈現自己會是合適的人。

希望透過這篇文章的分享,鼓勵想在英國工作的大家:看到申請表格上的種種要求先不要被嚇到。也許,即使沒有他們能理解的學歷,也可以用他們能接受的經歷,來說明自己確實具備著足以勝任此職位的條件。

特別是針對英國歷史悠久的大學的求職,在獲得面試邀請後,若能在言談間表達自己對該學校的了解,用他們的語言說出自己和這座大學/學院的連結,相信可以因此大大提升脫穎而出的機會。

祝福有意在海外求職的讀者們,一步步走得順、走得穩。碰到困難時也不要心灰意冷,畢竟這條路一定不會太輕鬆,但面對外國人為主場的競爭環境,我們也有辦法出奇制勝。

執行、核稿編輯:田孟心

關聯閱讀

作品推薦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歡迎回來《換日線》!
您可以使用此天下雜誌群帳號,盡情享受天下雜誌的會員專屬服務,詳細內容請參考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