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和部隊軍旅生活】一: 海盜,恐攻與失能的政府 ──我在索馬利亞,「黑鷹墜落」之地

【維和部隊軍旅生活】一: 海盜,恐攻與失能的政府 ──我在索馬利亞,「黑鷹墜落」之地
提起索馬利亞(Federal Republic of Somalia,又譯為索馬里),多數人會聯想到的,應該是新聞中時常提及,那個海盜猖獗、中央政府幾乎毫無功能的國度。索馬利亞曾經也是一個美麗的國度:她有著非洲最長的海岸線,緊鄰印度洋和亞丁灣,在古代一度是貿易往來的交通要道──甚至還有一說法,當年的鄭和下西洋,紀錄中最遠到過一個叫做「木骨都束」的地方,也就是現在的索馬利亞首都摩加迪沙(Mogadishu)所在地。

提起索馬利亞(Federal Republic of Somalia,又譯為索馬里),多數人會聯想到的,應該是新聞中時常提及,那個海盜猖獗、中央政府幾乎毫無功能的國度。

索馬利亞曾經也是一個美麗的國度:她有著非洲最長的海岸線,緊鄰印度洋和亞丁灣,在古代一度是貿易往來的交通要道──甚至還有一說法,當年的鄭和下西洋,紀錄中最遠到過一個叫做「木骨都束」的地方,也就是現在的索馬利亞首都摩加迪沙(Mogadishu)所在地。

但一如許多近代非洲國家的命運,該地過去的繁榮早已不復在:伴隨著殖民、去殖民、部族間的紛爭,與國際勢力的介入等,近兩百年來索馬里亞烽煙四起,民不聊生。

索馬利亞海岸線,遠方即是惡名昭彰的海盜出沒之處。圖/Jack Huang 提供


幾乎陷入無政府狀態的非洲國度,「黑鷹計劃」的真實故事

索馬利亞先後曾被英國、義大利等歐洲列強殖民過,漫長的武裝抗爭,導致境內各系軍閥擁兵自重──1991 年軍事強人西亞德(Maxamed Siyaad Barre)政權垮台後,基本上索馬利亞幾乎已成為無政府狀態:社會政治四分五裂、經濟崩潰,大量民眾於是鋌而走險,出海劫持途經亞丁灣的商船。成為在國際社會惡名昭彰的「索馬利亞海盜」。

境內更由於衝突加劇,人人自危,私售軍火唾手可得──在當地還有個較為誇張的說法是,每戶人家沒有電視、沒有基本水電、沒有冰箱,但肯定有好幾把 AK-47。

這也大概是美軍曾在此吃過苦頭的原因:電影《黑鷹計畫》(Black Hawk Down),就是描述索馬利亞當時最大的軍閥勢力艾迪德襲擊聯合國部隊,進而由國際社會授權美軍「採取一切措施」逮捕施暴者──但結果正如同電影中的片段,兩架美軍的黑鷹直升機被擊落,19 名三角洲部隊成員戰死。該任務的失敗,更讓當時的美國總統柯林頓不得不改變策略,改以政治與外交的手段,試圖重建當地秩序以及維持在地的利益。

索馬利亞人驍勇善戰,有道是窮山惡水出刁民,但這又何嘗是他們願意的?

聯合國「維和」失敗,新任務改變策略

有鑑於局勢十分糟糕,且先前耗費 20 多億美元(約 600 億新台幣)的「維和任務」(1993-1995)隨著美軍行動的失敗而告終,聯合國另在近年先後成立兩個新的任務:UNSOAUNSOS

這次,聯合國不採行主動的武裝介入,而是在後勤與技術方面「支援」非洲聯盟(AU)的駐軍。推測其原因,是從先前經驗中學到的教訓:若總是打著國際組織、列強的旗幟,高高在上地派兵來「維和」,很容易引起當地勢力與民眾的反感與激烈反抗,倒不如讓非洲自己的「多國聯軍」來處理自家非洲的事務,在正當性與地緣關係上,稍微具有一點優勢。

再者,表面不說但所有人心知肚明的殘酷事實是:在這個戰亂之地,死一個來自西方國家的軍人,遠比死一個當地的非洲軍人嚴重得多──索馬利亞是貨真價實正在內戰、烽火連天的區域,「黑鷹墜落」的前車之鑑不遠,哪個西方政府會願意派赴國民親赴最前線?

所謂「有錢出錢、有力出力」,「AU 聯軍」多半由周遭國家(肯亞、蘇丹、烏干達、剛果等)派遣部隊組成,有自己的指揮體系(AMISON),聯合國則是出資大部分的物資,包含軍火、燃料與兵員的薪餉。

同時,有別於其他的維和任務,在索馬利亞基本上是以 AU 的軍人為主戰力,UN 派遣的「文員」(civilian)和「警察」(UN Police)負責後勤作業:例如筆者隸屬的資訊與科技部門(OICT),就也在物流配送、燃料管理方面,提供系統建立、升級、維護與訓練當地雇員正確的使用方式,因而定期必須出差至當地駐紮 2 到 3 周。

在多方合作之下,各個單位彼此相互配合,聯合國在此有「人權部門」處理相關事務,有「外援部門」協助當地社區配送物資,「聯絡處」則負責統合各個 NGO 與國際組織,也有「政治與教育部門」試圖重建索馬利亞的民主體制......當然,還有各式的後勤單位與大量的人力來維持維和任務的順利運作。至於非洲聯軍與 UN 警察,則專注在最重要的人身安全,與隨行護衛等工作上。

初來此地,不安的氣氛如影隨形

當然,背後更錯綜複雜的利益糾葛,與各個國際勢力的政治角力,也多少能夠在匯集各種層級、各種單位、背景殊異的人員之間,嗅出些許端倪。

例如,自 2000 年來長期在索馬利亞南部、肯亞與衣索比亞邊境作亂的「青年黨」(Al-Shabaab)能夠快速壯大勢力,背後不可能沒有「境外力量」在支持;而耗費數十億美元的各項採購與項目經費,想當然爾也是極為「競爭」的肥肉,不管是國際或在地的供應商、AU 軍團、聯合國底下各部門,在這「天高皇帝遠」又戰火紛擾的地區,諸多灰色地帶的決策與交易,很多,外人都難以知道。

青年黨(Al-Shabaab)旗幟。圖/維基百科


身為在索馬利亞的聯合國人員,基本上除少部分工作必要外,是禁止離開維和營區的──因為當地有著根深柢固的「反西方」勢力,只要掛有 UN 的標誌,都很容易成為攻擊目標。在營區內的生活,除了繁忙的工作外,大概也就只能利用工餘跟同事小酌幾杯聊上幾句,要不回到鐵皮屋搭建成的營舍,百般無聊地度過漫漫長夜。

在這四方高聳的圍牆和鐵絲網之內,生活一點都不有趣,且還得隨時警惕汽車炸彈的攻擊,不安的氣氛總是如影隨形,極為靠近:

雖然身在當地,但圍牆之外,很難確切地知道還有多少駭人聽聞的事,即將發生,或已發生在城市中的某個角落中──不久前在市中心的爆炸慘案,300 多人因而喪命(包含國際組織的工作人員),伊斯蘭青年黨伺機作亂,遠方的槍聲在夜裡時常耳聞,處處潛藏危機的土地,不知是否真的能夠靠著聯合國,為當地帶來久違的和平?

而更遠的海面上,還有麻煩的海盜問題,目前除了安理會通過的制裁與禁運,國際間尚無有效辦法應對。

高牆與鐵絲網隔開兩個世界。圖/Jack Huang 提供


在遠方操弄衝突的權貴們,與別無選擇的索馬利亞居民

願意在此奉獻的 UN 人員,相信大多數是抱持一份信念,希望能夠盡一己之力,協助這個滿目瘡痍的國家,盡快恢復正常的運作。

「索馬利亞是世界上最失敗的政府,基本上它就是無政府狀態......」一位駐紮兩年多的後勤官悠悠地說:「再者,現任大小官員的貪腐行為,幾乎可以說是全非洲最嚴重的。」

如今要為索馬利亞目前狀況負最大責任,那些政客、軍閥、權貴與有錢有勢的政商富豪,幾乎都長住在肯亞奈洛比,或是其他周遭更「先進」的地方,他們在遠方遙控這個國家的衝突、彼此鬥爭,搶奪利益,偶爾在必要時才會回到摩加迪沙處理一下資產、發號施令,便又匆匆離去。

但那些數以百萬計的當地居民,卻在滿目瘡痍中別無選擇,在極端思想的洗腦與極度貧窮的情境下,無法真正為國家發展帶來幫助。

老實說,光靠維和行動和海外援助,短期內,恐怕仍不足以真正解決索馬利亞面臨的結構性問題。

(未完待續)

執行編輯:鄧紹妤
核稿編輯:張翔一

Photo Credit:Jack Huang 提供

關聯閱讀

作品推薦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廣編企劃|品牌 20 周年傾力貢獻!傳繼蠟雕工藝,巨型創作羅浮宮盛大展出,Cindy Chao 榮登法國百年珠寶學府,首位受邀亞洲藝術家

歡迎回來《換日線》!
您可以使用此天下雜誌群帳號,盡情享受天下雜誌的會員專屬服務,詳細內容請參考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