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芷琪 - 「不用怕」與「慢慢來」|家長教室

更新時間:14:30 2023-10-31
發佈時間:14:30 2023-10-31

子女於成長階段總會面對很多挑戰及困難,過程中家長不時鼓勵子女嘗試,當中「不用怕」與「慢慢來」兩句說話可說不絕於耳。今天我們不妨看看這兩句說話是否真的能如我們所願,有效讓子女帶着信心慢慢作出嘗試?

子女面對新事物往往因為擔心而不敢作出嘗試,不少家長會告訴子女「不用怕」以紓緩子女的擔心,讓他們踏出一步再嘗試。究竟這句說話是否真的有助子女「不怕」呢?

安撫子女情緒的首要條件就是接納及接受,讓子女明白情緒沒有對錯,自己的情緒會被接納的。回想日常,我們說「不用怕」後,子女真的有「沒在怕」嗎?沒有吧,他們多會繼續退縮,自顧自的擔心或跟你說:「但我真的很怕啊!」

「不用怕」容易令子女覺得被否定,就像事件是不值得怕,是「我多慮了」、「我太膽小」的感覺。所以,家長面對子女卻步時,不妨多確定子女的感受,例如:「對啊,第一次接觸的確會有點害怕/擔心!放心,媽媽會陪着你的!」這樣的說法讓子女理解自己的擔心也是正常,不用擔心自己是否太不濟或為了表現自己而壓抑了擔憂,相反,他們能坦白面對自己的感受,感覺被包容,經確定後反能慢慢平復情緒。

待子女情緒平復過後,我們再「慢慢來」就剛好了,就讓子女用自己的節奏解決問題。一件在成人眼中看似簡單不過的事情,於小孩而言或許需要花上很多力氣。當中不止是動手做的部分,而是由整理情緒、鼓起勇氣、伸出小手及接受觸動事物的瞬間衝擊,全都是大數據的接收及整理。

今天開始,大家不妨於管教路上也「慢慢來」吧!很喜歡近年一句潮語:「慢慢來,比較快」,有時太急於催趕着子女整理情緒,踏出的一步反而因快得慢。

(歡迎讀者就有關內容,致電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熱線:2402 9230,查詢時間為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晚上6時)


鄭芷琪
本欄由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社工及嘉賓輪流執筆,與讀者分享親職教育經驗;本文作者為鄭芷琪姑娘。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10月31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

延伸閱讀:

文廸 - 安全感的啟示|家長教室

凌婉君 - 孩子升小新開始|家長教室

Laura - 孩子打機成癮的背後|家長教室

韓曄 - 天使媽媽 扭轉乾坤|家長教室

文廸 - 「棄養」與「身教」|家長教室


訂閱《星島校園報》連環送學習天書及網上練習,立即瀏覽了解詳情:https://bit.ly/BTSEP2023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