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梁健輝死因研訊】特寫:未經挑戰的詮釋、連日留空的家屬席 結束於無聲

【梁健輝死因研訊】特寫:未經挑戰的詮釋、連日留空的家屬席 結束於無聲

【獨媒報導】陪審團最終一致裁定梁健輝死於自殺。

死因聆訊歷時5日,比原定6日審期早一天結束。作供的15名證人匆匆離開,67件證物呈堂。梁健輝家屬一直沒有委派法律代表到場,家屬席長期空著,旁聽席亦十分冷清,連日來記者的人數比旁聽人士還要多。

數日的研訊保安深嚴,證人由數名警員護送乘升降機,獲安排乘私家車離開法院,一眾記者難以接近。

被官方定性為「孤狼」恐襲的案件,起初掀起了全城議論,卻致使7人因各自言論或個人表達而遭到檢控,當中4名港大學生更被控以「宣揚恐怖主義」。庭上披露死者遺書部份內容之前,死因裁判官亦一度憂慮死者藉公開聆訊散播其政治思想。

一反以往常態,陪審團在宣布裁決後,未就其死因給出任何建議,死因裁判官亦未就案件向家屬表達任何感言。

研訊開始之前,坊間對梁健輝所知不多,理解片面,而庭上首度展示各種證據,似乎使公眾有更多理解,可是死因研訊有其自身限制,是次最終亦只能在無聲中結束。

《獨媒》爬梳聆訊期間披露的資料,嘗試窺探梁健輝生前的精神面貌、他的死亡,以及警方如何解讀其行為。

5天研訊 家屬席長空

去年7月1日,梁健輝對警員蘇敬祖施襲後,隨即向胸口連刺兩刀自盡。死因看似無可疑,似是毫無懸念的一場研訊,首先由死因裁判官交代召開原因。裁判官高偉雄說,由於死者梁健輝去世時被警方拘捕、在看管下死亡,故須按例召開研訊。

50歲梁健輝的童年、成長環境,庭上證人未有太多觸及,他的父母未到庭上作供。唯一願意出庭的,是梁健輝的親人X先生。X和梁健輝唸同一所小學和中學,小時候對梁較多了解。他說梁健輝思想成熟,但為人較內向、少出門,梁在家中喜歡閱讀、玩模型及音響。

X先生記得,梁健輝中學時曾在父親的膠花廠做暑期工賺外快,他在校成績亦不俗。會考後在理工大學讀機電工程專業文憑,1年後轉到恒生管理學院。畢業取得商業文憑後,他從事會計工作,儲錢前往澳洲半工讀,讀銀行金融學士課程,3年後畢業再回香港。

梁健輝的求學階段看來平淡、正常。但自梁健輝從澳洲返港後,他和家人相處出現裂口。他因就業問題與家人屢起爭執,「佢話因為揾唔到理想工作,所以唔返工」,親人難以理解想法,之後梁更搬離家中,雙方漸漸疏離。

儘管梁健輝2008年返家居住,但二人關係未能回到從前,梁健輝更見沉默:「佢有咩唔會同我講」,家人均不知他的工作,亦因梁健輝著重私隱而不曾進入他的房間。

梁健輝和親人似乎保持著一種微妙的距離,X形容「佢咁大個人,大家揾到舒服嘅相處方式就可以」,「你再逼佢又會有摩擦。」

直至梁健輝離世前的半年,他和梁健輝曾見面10多次,每次也只是「打招呼」。他作供後未有留步參與餘下的死因研訊,家屬席持續留空。

由不滿制度轉向仇恨警察

梁健輝與父母居於新蒲崗的一棟唐樓內,在他面積不大的房間裡,有數個置物架和書架。庭上公開藏書可見,梁喜歡閱讀,關注範疇甚廣,從歷史、經濟、哲學及政治等題材均有涉獵,當中不乏經典,如《槍炮、病菌與鋼鐵》、「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正義——一場思辯之旅》、《殺悶思維》及《改變歷史的聲音》等等。

看似安靜、內斂的梁健輝,默默關注社會。他在2006年時曾撰文表達對政府政策的看法,提及自己在《蘋果日報》刊登了廣告,就高鐵總站、取消強積金等議題表達意見,並有大量相關資料搜集。

據悉梁健輝沒有個人社交媒體,他的同事及親人都說不知道他的政治立場。梁健輝對政府的不滿,似乎在2019年時,由政策開始轉至警方。

他在日記簿上寫道:

「經歷721嗰晚,你哋仲認為自己有資格維持治安,仲用埋XXX忠誠勇毅做口號,真係忠誠勇毅,全部契弟。」

這是他首次表露對警方的強烈不滿,矛頭直指警員在「721事件」中的表現。

備好8份遺書副本 行刺後灑落地

2019至2021年,本港歷經新冠疫情襲港、《國安法》的實施、落實「完善選舉制度」等,種種均令港人生活起了極大變化。

2021年7月1日,是回歸日,亦是《港區國安法》生效滿一年。

梁健輝當日攜8個 USB 到案發現場,其中沒有損壞的7個 USB 內容,與他房間電腦內儲存的內容相同。

晚上8時許,他在家中用電腦最後一次開啟檔案。

晚上9時22分,梁健輝的身影在黃大仙港鐵站出現。後來他在銅鑼灣D2出口出閘,往崇光百貨方向步去。

晚上10時05分,他持刀緩緩走向警員蘇敬祖,刺向蘇的左肩。他接著跑走,自刺左胸,倒在地上。

USB 灑落在地。

留下遺書 一年半後庭上獲公開

當天的 USB,全部被警方檢走,警方從遺書內容,快速推斷梁健輝單獨行事,定性他為「孤狼」,以「恐佈襲擊」方式行刺警員。當時傳媒報導僅提及,遺書內容涉及批評警方,以及批評國安法。但梁健輝細心預備4封遺書,向不同對象道出他的最後遺言。

梁健輝亦在 USB 內儲存了一張獨照,相中的他穿上西裝,打紅色領帶,微笑望向鏡頭。他又儲存兩把刀的相片、一張手繪圖,圖文並茂地描繪他當天裝備——如何以膠文件夾包著刀鋒,用膠紙將刀收藏在大腿上。

這些遺書一年半後在死因庭上,以證物方式讓陪審團傳閱。

他在「公開的私事」及「後事」遺書上表明意願,希望能直接火葬, 將骨灰撒海。他仔細為自己挑選三款環保棺木,若找不到則「不必勉強,見一陣之後都係燒」。

去年8月22日,X先生將梁健輝的骨灰撒在坪洲附近海域。

向同事致歉 囑咐遺產捐給記協

梁健輝在信中向同事致歉,指「實在無法預先辭職(希望可考慮今次原因)」。他處理好所有工作交接,預備戶口支付代通知金。

至於遺產,他囑咐:「請捐給香港記協。如不成,請按法律次序。」

遺願望裝備照片流出

最後,梁健輝留下2封「致香港警察」及「致香港uncle auntie」信件。

庭上未有完整披露所有內容。 警務處一方基於公眾知情權,不反對讀出全文。惟死因裁判官認為信上除解釋了梁襲擊警員原因外,同時就社會及執法者表達了個人意見,然而是次研訊並非探討他有否干犯刑事罪行及動機,法庭也不是宣傳政治立場的地方,憂全部讀出會令他達到目的。死因裁判官終只允研訊主任讀出其中一段原文,其餘內容概括公開。

在信件中,梁健輝指控警方「包庇罪犯」,批評他們過去兩年打傷市民卻不承認,「唔洗為錯事負責」,控訴無法律能夠制衡,以致社會有亂象出現。

他希望當天事件能帶來制衡,認為「世上無命中注定,只有坐以待斃」,若他行動成功是因為保密、小規模和出奇不意,希望自己的裝備照片能夠流出。

留給港人的信——香港大叔

信件最後,研訊主任緩緩唸出:「今次決定這行動,是我隱約已經見到生命另一端,雖然人類壽命延長,但體能始終慢慢下降,最後都係一段長時間要人照顧,在床上慢慢枯萎。到生命最後,你可能會問下自己:之前做嘅事,會唔會令你自豪?世界因為你變好定係變差咗?自由咗定專制咗?」

信以「香港大叔」署名。

研訊主任表示,接下來有關《國安法》的內容不會讀出。

研訊結束後,涉案的刀與 USB 一同被充公,相關內容永遠被封存。

未經挑戰的詮釋

法庭剖析梁健輝生前的心理狀態。兩名心理專家證人拋出一個又一個專業名詞嘗試總結梁健輝。

隸屬警隊的臨床心理學家侃侃而談,解讀報告內容,說梁健輝為人有條理、仔細,具完美及理想主義,希望每樣事做到最好,認為每人有責任令社會變好,包括自己,惟他「睇的世界理想, 但未必最 practical」。

她認為近年社會事件把梁健輝原有對政府的不滿加劇,雖然梁健輝未親歷受害,但閱讀新聞時覺得有人受害,便將經歷套用到自己身上,以致覺得自己同屬受害者,推論梁有「替代性受害(vicarious victimization)」心理。

另一專家則說,梁健輝有「二元主義」傾向,以「非黑即白、非敵即友,無中間」的心態看待事情,認為他從單一媒體接收資訊,有如提供燃料去支持「極端執念」:「不停添柴添火,繼續支持執念。」

死者已逝,我們不能得知梁健輝真正的想法。

或許如心理專家所言,他不能再接觸死者,只能靠現有的文件,「盡可能重整及重構。」

「替代性受害」、「二元主義」、「極端執念」,是他們為梁健輝落下的定義。

警方的解讀 細數與《蘋果》關係

死因研訊的證據,大多依賴警方的調查結果。警方舉證時仔細串連梁健輝的動機與《蘋果日報》關係。

偵緝警員證人細數在梁健輝家中找到的物品,包括多份《蘋果日報》、梁早於2008年時短暫在《蘋果》任兼職資料搜集員時的合約、糧單、記者證、「2021年和你壹起撐住香港」月曆及《榮光歲月》書刊等等。

研訊主任引導警員作供時,逐處展示梁健輝在《蘋果》報章上標示了哪些標題、內文及專欄。

警務處一方的代表大律師結案時這樣說,本案正正有人對事實的理解偏離一般想法、漠視事實重要性,因為片面及不實的想法,而引致極端激進的思想,進一步發動恐怖、血腥的襲擊行為。

他說,梁健輝曾在《蘋果日報》工作、在他房間搜到多份有標記的《蘋果日報》,可見他對社會有根深蒂固的誤解及錯誤認知;而梁健輝高度單一的媒體選擇,是其心理惡化成因,「支持,加強」他片面的執念。

連日來的聆訊,梁健輝家屬未派法律代表到場,警方心理專家的分析,以至警方的舉證,均未經任何挑戰。

結束於無聲

五天研訊完結,期間陪審團曾兩次提問,最終僅花約一小時得出結論,一致裁定梁健輝死於自殺。

裁判官引導陪審團時曾說,陪審團可就事件提出建議,以防止同類情況發生,惟法庭沒有權利要求政府在政策上作更改。

最後,陪審團未有給予建議,裁判官也沒有感言,他形式地感謝各方協助,研訊結束。

縱觀連日研訊,曾給出建議的只有2名心理專家證人。被問到如何能減低「孤狼式恐怖襲擊」可能性,警隊的臨床心理學家認為個人發動的恐襲較難預防,但建議可在新一代之間灌輸暴力後果,讓他們知道怎樣保護城市及國家,防止極端化。另一名心理專家對此亦認同。

其實,《蘋果日報》早於梁健輝作案前數天宣布停運,時移世易,專家所指的「燃料」如今已不復存在,「孤狼」會否從此在社會中絕跡?悲劇是否不會再發生?這些問題最終只能懸浮於死因研訊的空氣中。

事件之後

往後的7月1日,崇光百貨或許也會成為「禁地」。

無意間拍攝到刺警一刻、與梁健輝擦身而過的女記者,去年被警方要求協助調查,遭扣留護照、相關電子裝備及旅行證件,不准離港。

警方其後發還護照,她去年9月離開香港,之後一直沒有返港,只留下了一份離開前錄下的口供,與及一段事發直播片段。

至於被刺警員蘇敬祖,則於今年11月因事件獲頒銀英勇勳章。他曾接受媒體訪問,表示絕不原諒梁健輝「自殺逃避責任」,並在今次死因研訊親自出庭作供,指事後背部留有14厘米的傷痕,至今未能執行職務。

相關報導:
【梁健輝死因研訊】餘波未了 4港大生遭控宣揚恐怖主義 3人涉煽惑傷警

研訊第一日
【梁健輝死因研訊】死者日記首度公開 諷警「忠誠勇毅,全部契弟」
【梁健輝死因研訊】被刺警員稱留14厘米傷口 至今仍未能執行職務

研訊第二日
【梁健輝死因研訊】警長曾要求先送被刺警入院 指梁已無呼吸脈搏
【梁健輝死因研訊】法醫指刀傷穿透心臟肺等重要器官 致大量出血死亡

研訊第三日
【梁健輝死因研訊】首披露遺書 斥警打傷市民、包庇罪犯 已無法律制衡

研訊第四日
【梁健輝死因研訊】心理學家指梁為完美主義者 長年累積不滿 將受害者經歷套在自身
【梁健輝死因研訊】心理專家指梁具「極端執念」 閱讀單一媒體「互相提供燃料、不停添柴添火」

研訊第五日
【梁健輝死因研訊】無聲中結束 陪審團一致裁定死於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