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時代講場最新文章

吹笛不跳舞,舉哀不啼哭

最近,經常想起耶穌批評當時宗教領袖的一番話:「這樣,我可用甚麼比這世代的人呢?他們好像甚麼呢?好像孩童坐在街市上,彼此呼叫說:我們向你們吹笛,你們不跳舞,我們向你們舉哀,你們不啼哭。施浸的約翰來,不吃餅,不喝酒,你們說他是被鬼附著的。人子來,也吃也喝,你們說他是貪食好酒的人,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但智慧之子都以智慧為是。」(路七31-35)

只關注自身需要的宗教領袖

耶穌時代的宗教領袖(包括法利賽人和律法師等),都是德高望重又位高權重的人,然而,在他們心裡,只著緊於自己在猶太人心中的地位和影響力,卻沒有體恤老百姓的困苦和需要,反而常把難擔的擔子、各式各樣的宗教枷鎖,加在大眾身上。當上帝差派施浸約翰來到猶太人當中,呼籲悔改並為彌賽亞救主的到來預備人心時,他們不單沒有接受施浸約翰的勸導和他的浸禮,更說施浸約翰是被鬼附的人。當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親自來到他們當中,他們同樣拒絕,並批評耶穌常與稅吏和娼妓等罪人吃喝來往,是貪食好酒的人。

法利賽人和律法師只關注他們自己的利益和影響力,對猶太人的心靈狀況和需要視而不見,更接收不到上帝透過祂的使者帶給當代人或警告或安慰的信息。這就如孩童們在街上玩遊戲,而他們的同伴卻無動於衷一樣。這就是耶穌批評他們「吹笛不跳舞,舉哀不啼哭」的原因。

令我感到憂慮的,是此時此刻香港教會的教牧長執們,會否重蹈耶穌時代宗教領袖的覆轍,成了「吹笛不跳舞,舉哀不啼哭」的一班人。

滿口大愛,關愛對象卻具選擇性?

一直以來,香港教會對潮流文化較少關注,近年MIRROR熱潮席捲全港,教內也鮮有談論。直至近日發生MIRROR演唱會嚴重舞台意外後,有教會和個別牧者、領袖向信徒發出呼籲,指重傷者阿Mo為知名牧師的兒子,因此請會眾懇切代禱記念,相關訊息迅即在教內廣傳。很明顯,部份基督徒廣傳這代禱消息,主要是因為事件涉及一位知名牧師的兒子。我有一位朋友對此現象不禁慨嘆,難怪不少人認為基督徒偽善,就是因為不少信徒滿口大愛包容,但其實關愛對象非常有選擇性,對社會時事也漠不關心。

我認為這不只是部份信徒的問題,而是香港教會作為一個整體的問題。事實上,回顧過去三十年,香港教會(作為一個整體)所關注的焦點,就是自身(堂會、宗派、機構、事工)發展和自身利益。因著我們的自私自利、目光如豆和各自為政,本來應被視為一個整體的香港教會,成了一盤散沙;另一方面,在不知不覺中,我們成了一個獨善其身卻不再體恤民間疾苦的宗教團體。我們自稱為福音派教會,卻沒有讓香港人看見和體會到基督如何透過教會與香港人同在,以至門徒群體的存在,能成為香港人的福音。相反,我們只關注如何藉傳講一套公式化(而且已成為陳腔濫調)的福音講述,帶來決志人數的增長。當決志信主加入教會的人數增加,我們便歡欣雀躍;但當社會上不公不義和壓迫剝削事件顯著增加,我們卻視若無睹。我們的一切思維,都以教會發展利益為導向,卻沒有以基督的心為心。

雖然耶穌曾明確指出,天父上帝是「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的上帝,但今日教會卻往往關注祭祀遠遠多於憐恤。沒有憐恤的心,便不會花時間為時代把脈。既然不懂得為時代把脈,自然也難以為真理發聲。

教會需要真誠地與港人同哭同行

事實上,經過二〇一九年社會運動所帶來的震撼,和這幾年嚴苛防疫措施所帶來的壓抑,不少香港人都像活在一種集體創傷中,只能卑微地等候和期盼可以有療癒的一日。MIRROR在兩、三年間異軍突起,我相信背後盛載了香港人在惡劣的社會氛圍中,不低頭不認命,同時希望保持初心、守住良知的寄望。我們盼望終有一日,能像大衞一樣,憑著手中的一塊小石,把巨人擊潰。最近,已有一些潮流文化研究者指出,MIRROR爆紅現象跟這幾年香港的時代背景和社會氛圍有密切關係。無奈,現時大部份教會牧者、長執、領袖們,卻仍膚淺地以為追星或迷戀樂壇偶像等,就是不屬靈、貪愛世界或受迷惑的表現。

求聖靈光照香港教會眾教牧、長執和堂會領袖們的心,讓我們不再以堂會、機構或不同事工的發展作為關注焦點,不再只關心自身的地位、權力和利益會否受損。讓我們能及早悔改回轉,以耶穌基督充滿憐憫關懷的眼光看這個世界,以至我們能謙卑真誠地與香港人同哭、同苦、同行。惟有這樣,我們才能避免淪落為一幫「吹笛不跳舞,舉哀不啼哭」,只顧自身利益的宗教團夥。

(轉載自作者FB。分題為編者所加。)


 守護自由空間,請支持基督教《時代論壇》
可選擇:📲 PayMe 或 💳 網上捐款(信用卡)

⚡️轉數快FPS +852 51100803(註明奉獻,如需收據請附姓名及電話)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轉數快
一生螈命
栽種和平
巨人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