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後悔生小孩,但我後悔太早生小孩──追求事業的女性,到底何時生才「對」?

我不後悔生小孩,但我後悔太早生小孩──追求事業的女性,到底何時生才「對」?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我不後悔生小孩,但是我後悔「太早」生小孩,有了小孩的新人生,得到許多,失去也不少。我的懷孕生小孩時間表跟過程是精心計劃的。以下我分成三部分來解釋我的心路歷程:懷孕前的利弊分析、計劃懷孕及帶小孩經驗,以及有兩個小孩後改觀的想法。

身為追求事業卓越的女人,我不後悔生小孩,但是後悔太早生小孩。

雖然已經是 21 世紀了,有事業心的女人面臨的困難,還是比有事業心的男人多。要不要小孩、什麼時候生小孩,這些重大的決定會深深影響女人的人生及事業。在同事們的眼中,我是個事業心很強的女人:出國唸書、工作、拿博士學位,現任國外大學教授──這樣的我,出乎朋友們的意料,在 29 歲決定要懷孕生第一胎,32 歲生第二胎。我寫這篇文章,是希望可以讓其他有事業心的女人、以及尊重另一半事業的男人拿來當作參考,協助他們做出最適合的決定。

圖/Kelly Sikkema on Unsplash

和我背景相近的女性,生育時機通常晚於平均

這幾年來被許多人問:為什麼決定「這麼早」生小孩。當然,「早」都是相對的。對有些人來說,20 歲生第一胎才算「早」,許多長輩 20 出頭就生了,我的時間點對他們來說太晚了。但是對於像我這種背景、專注於事業的女人來說,29 歲懷孕算早。

在美國,平均女性有第一胎的年齡是 26 歲,相較之下,在加州舊金山跟紐約曼哈頓有大學以上學位的女性平均在 33 歲才生第一胎。而根據台灣內政部數據,2018 年台灣女性生第一胎的年齡平均是 31 歲,有三分之二的母親超過 30 歲,有三分之一超過 35 歲。我推測,有大學學歷的台灣女性,生第一胎的年齡應該也比平均高。

我先承認(如同標題):我不後悔生小孩,但是我後悔「太早」生小孩。請不要搞錯,我愛我的小孩們,他們帶給我的歡樂跟愛是無可取代的。但是若可以重新再來,我會選擇 35 歲之後再生小孩。被人問久了,加上現在已有 3 年多帶兩個小朋友的經驗,讓我開始回想當初的決定,比較可以客觀分析當初決定早生的邏輯的對錯,並且融入實際體驗後的新觀點。有了小孩的新人生,得到許多,失去也不少。

當初,我的懷孕生小孩時間表跟過程是精心計劃的。我首先分析了早生跟晚生小孩的優缺點、計畫什麼時候懷孕最能搭配其他人生計畫。生完小孩、有了實際帶小孩的經驗之後,我也回顧過去的想法,反省當初做的抉擇洽當與否。以下我分成三部分來解釋我的心路歷程:懷孕前的利弊分析、計劃懷孕及帶小孩經驗,以及有兩個小孩後改觀的想法。

懷孕前做好利弊分析,得出「早生」的結論

當時我跟我先生在一起 8 年多,早已有未來會生小孩的共識。對於要「早」生小孩的利弊分析如下。

早生的優點:

一、生理條件:既然已經決定未來要有小孩,那麼越早生應該越好,畢竟身體比較健康、體力較充裕、女人生小孩後恢復原貌會比較容易。

二、家庭因素:父母中有一些病情,不知道他們剩下多少時間陪我們及小孩,越早生孫子的話他們可以享受天倫之樂的時間也越久。

三、生涯規劃:小孩上大學或者出社會的時候,我們還不滿 50 歲,幸運的話,人生還有很長的時間可以從事其他個人規劃,過上一段不以孩子為重心的生活。

早生的缺點:

一、生涯規劃:我們會比同輩早失去自由,不能隨心所欲。

二、事業進程:事業生涯成長的速度得緩和下來。 

我的懷孕時程,與工作安排完美達標

分析完早生小孩的利與弊之後,覺得利大於弊。那時的我正要進入博士班最後一年,擔心生小孩會耽誤到畢業時間。為了避免延畢,我畫出時間表從隔年 5 月(畢業季)推算回來:若幸運可以 4 月懷孕的話,預產期則是 1 月,中間有 8 個月時間可以把論文寫完、準備論文口試(defense),順便申請新工作。

若 1 月生小孩,可以有兩個月時間恢復並照顧小孩,4 月論文口試,5 月畢業,9 月開始新工作。聽到這個計畫的親朋好友,都覺得這個計畫有點誇張,不過很幸運的,我們的計畫執行成功,小孩跟論文都如期產出。生完小孩兩週後,我就開始新工作的面試,一個月後已經開始在一些學校及研討會演講,小孩 10 週大的時候順利通過博士班口試,5 月畢業,9 月開始上班。

圖/Natalie Chaney on Unsplash

生了兩個小孩後,我的想法漸漸改變

我跟先生都很投入於帶小孩,即使開始上班,每天也都花超過 6 個小時跟他們相處。雖然享受陪小孩的時間,我們也累得不像話,幾乎沒有兩人單獨相處的時間。得到許多,失去的也不少。歷經生完兩胎、不斷忙碌的帶兩個小朋友之後,回顧當初列出早生小孩的利弊,我覺得每一點都還成立,不覺得哪一點是錯的。但是,有這些經驗之後,必須加上好幾個優缺點:

早生的優點:

一、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因為照顧小孩之後,留給自己的時間跟精力都有限,這樣的生活會逼你去認清人生的優先順序──哪些人事物是重要的、哪些卻是可以捨棄的。舉例來說,有小孩以前,我花很多時間在工作做研究,晚上跟假日也不停頓。有小孩之後,我開始認真想,我的工作真的有意義到可以佔領我人生這麼大的部分嗎?工作有意義到可以取代我陪小孩的時間嗎?

新生活讓我更清楚地發現,我的工作有趣,但是它不是人生的全部。我的工作既然沒有我以前認為的那麼有意義,那是否應該找更有意義的事情來做?新的想法逼了我轉換人生跑道,讓我更努力的思考人生的意義究竟為何、我的人生可以留給後人什麼樣的「遺產」(legacy)?雖然到現在還是沒有確切的答案,但是想法比以前進步很多。有了小孩之後,更有效率的分配寶貴的時間,讓我更清楚的規劃未來人生的方向。這個正向的收穫是我當初沒有料到的。

二、加速尋找適合生活的環境:適合小孩成長的環境跟自己當初選擇的環境不一定一樣。沒有小孩的時候,我們對於住的環境、交往的人、周圍的文化氣氛都沒有太大的意見。當初兩人因為工作關係住在美國,也沒有特別想說適不適合住美國。若一直沒有小孩,很有可能就會繼續住下去。

一有小孩後,我們對於他們即將成長的環境開始有更多想法,強烈的希望他們可以在離我們家人及文化近一點的環境長大。我跟先生都不是美國人,家人也不在美國,我們對美國文化也不覺得親近。有小孩後,讓我們更快速、清楚的決定要搬離美國。小孩的出生反而加速了我們人生的腳步,把我們推向更合適的環境。

早生的缺點:

一、獨處時間不足:有小孩後,我更發現自己非常重視屬於自己的時間及空間。我享受跟小孩的時間,但是我也相對需要自己的空間、追求自己的興趣及理想。我沒有辦法像一些父母(例如我先生)完完全全的把自己投入帶小孩的行列。這是我當初無法預料的,生完才更了解自己。有時候整天下來自己的時間不夠,還會不自覺得開始著急、不應該的發脾氣。若晚點生小孩的話,多幾年可以花在自己身上,可能會比較知足有耐性。

觀察周圍較晚生第一胎的母親們,我發現他們大多看似很幸福的在帶小孩,滿足於自己的新生活。跟他們聊天比較自己的狀況後,了解到我跟他們之間的不同:

第一,這些比我大 5 到 10 歲的女人們,在事業成就上已經達到了一個自己還滿意的階段。他們已經工作了很長一段時間,有了些成果,成為自己領域中受尊重、佔相對資歷年長的職位。他們可能也早已找到自己事業的目標及興趣。對他們來說,暫時為了小孩離開職場,對他們穩固的工作崗位不會有太大的影響。相較下,我才剛完成學業,雖然在自己的領域有一些小成果了,但是還在摸索自己喜歡的工作是什麼,連教職都還沒有開始。

第二,或許是懷孕過程對於年紀比較大的女人相對不輕鬆,也知道年紀越大可能越不容易懷孕,所以他們更懂得珍惜懷孕及有小孩的過程。反觀我們相對比較年輕,懷孕生子過程順利,就不會體驗得來不易的感覺。

二、生產時程過於緊湊:這點是針對我懷孕計畫及忙碌的度過生小孩後幾個月的反省。雖然一切如計畫順利進行,我後悔把一切排得這麼緊湊。睡眠睡不夠、餵奶一直有困難之於,還得面對博士論文口試、工作面試、研討會報告帶來的壓力,讓我沒有辦法完全享受跟新生兒生活的日子。如果可以重來,我會找更平靜的時間點生下小孩。

再度分析完所有的利弊,我的結論是:如果可以重新再來一次,我會在 35 歲以後才生第一胎。在愛小孩之餘,我感嘆失去的時間及自由,希望可以更有時間先把自己的需求滿足。當然,很有可能即使更晚生小孩,下的結論還是一樣!

下決定之前,別忘了「你不是我」

以上是我個人的想法跟經驗。就像我在〈選自然組、考公職、快結婚⋯⋯正是這些「罐頭忠告」,讓你淪為「平均思維」的受害者!〉一文中寫的:每個人擁有的條件、在乎的事情、設定的目標都不同,不應該盲目聽從他人的忠告。因此撰寫本文,並非要提供擁有相似背景或正面臨同樣課題的女性一個「標準答案」;你當然可以參考我的分析方法和過來人的學習,但也千萬不要忽略自己實際的狀況,直接全盤接受和套用。

另外也提醒,在考慮要早點還是晚點生小孩時,除了幻想著看似美滿的家庭生活,也要想想你願意做出哪些犧牲,來換取「另一種幸福」(可參考我的另外一篇文章〈「我們選擇的煎熬,決定人生的成功」幻想美夢成真前,先問自己肯吃多少苦〉)。希望這一篇可以給你多一個數據點(data point),讓你在做人生重大決定時可以更有根據和信心。

執行編輯:張詠晴
核稿編輯:林欣蘋

關聯閱讀

作品推薦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廣編企劃|品牌 20 周年傾力貢獻!傳繼蠟雕工藝,巨型創作羅浮宮盛大展出,Cindy Chao 榮登法國百年珠寶學府,首位受邀亞洲藝術家

歡迎回來《換日線》!
您可以使用此天下雜誌群帳號,盡情享受天下雜誌的會員專屬服務,詳細內容請參考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