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公眾人物因「校園霸凌」道歉,恐龍家長與權貴讓暴力一發不可收拾

韓國公眾人物因「校園霸凌」道歉,恐龍家長與權貴讓暴力一發不可收拾
被爆出對同學校園霸凌的韓國女排選手李多英、韓國男星金志洙(圖片來源: 左:李多英IG右:金志洙IG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近期韓國社群網路掀起「校園霸凌版」的Me Too運動。但事過境遷,又因加害者成為公眾人物才出現利用輿論揭露的機會,實際上仍正在發生的校園霸凌現象可能還是很難消弭。

近期韓國不論演藝界或體育界,皆有人被出面舉證過往曾在學校內涉入霸凌,因而道歉的情事,甚至社群網路上還掀起「校園霸凌版」的Me Too運動。可以看到這些過去在學期間受霸凌壓迫的弱勢反彈,藉由輿論熱度及網路快速傳播的優勢,才讓這類事件獲得關注。

但事過境遷,又因加害者成為公眾人物才出現利用輿論揭露的機會,實際上仍正在發生的校園霸凌現象可能還是很難消弭。

(中央社)近期韓國公眾人物過往在學校內涉入霸凌傳聞不斷,包括體育選手、演員、偶像歌手等,引發社會熱議,甚至在社群網路上掀起「校園霸凌版」Me Too運動。

​​《自由時報》報導,去(2020)年6月,韓國鐵人三項國家代表選手崔淑賢年僅22歲,成績傑出,被韓國體壇看好,卻遭隊內教練、前輩長期霸凌、虐打,因此走上輕生一途,該案震驚韓國社會。

此案經韓國大邱地方法院審理後,於2021年1月29日公布涉案者審判結果,其中前教練金圭奉被判7年,隊長張允貞判4年,2人另需接受40小時的講座教育。

《紐約時報中文網》報導,崔淑賢自殺前發出兩條訊息,第一條給她的隊友,請對方幫忙照看自己的寵物狗;而在給她母親的另一條訊息,22歲的崔淑賢告訴母親自己有多愛她,然後又說:「媽媽,請讓世界知道他們犯下的罪行。」

《中央社》報導,出身運動世家的韓國女排選手姊妹花李在英、李多英,今年2月10日爆出10年前、國中時在學校以暴力欺凌同學的消息。自稱曾遭霸凌的網友在網路上發文,舉出李氏姐妹的21項事跡,包括辱罵、拿刀威脅同學等。

李在英與李多英當天就在Instagram上傳手寫信照片,為過去犯下的錯誤向受害者道歉,所屬球隊決定將兩人無限期禁賽。韓國排球協會則表示,將取消兩人的國家代表資格,之後也不得參與國家代表選拔。

▼李多英

演藝圈部分,《聯合新聞網》報導,韓國男星金志洙因演出《大力女子都奉順》、韓版《步步驚心》爆紅,但有眾多網友爆料指出,金志洙會拍下和女生的性愛片並和朋友分享,也曾強逼男同學自慰、毆打霸凌。

先前經紀公司已經允諾會全面調查,金志洙則在3月4日在社群上傳道歉文,表示「真心向因為我而感到痛苦的所有人道歉,對於過去的惡行,我沒有辯解的餘地。」也說自己的行為無法被原諒,更強調是「跪下道歉」。

▼男星金志洙

​​

對經常關注韓國新聞的讀者來說,霸凌相關新聞其實並不少見,無論是藝人團體內部不合、體育選手遭教練或隊友不當對待,甚或公眾人物不堪網路霸凌而身心受創等,這次掀起輿論關注的霸凌事件則是公眾人物過去就學時期的霸凌行為被爆出,雖然部分爆料內容真實性仍有待釐清,但接二連三的爆料也顯露出韓國霸凌文化的嚴重性。

記者在好奇之下查閱了台韓相關單位就校園暴力所做調查結果,根據韓國教育部每年進行的校園暴力現況調查,在2020年報告中顯示的聲稱受害比例僅0.9%,聲稱目擊霸凌事件的比例則為2.3%;台灣兒福聯盟於2018年調查的結果則為17.1%受訪學生自認曾遭霸凌,64.7%受訪學生表示曾旁觀霸凌事件。

「韓國絕對不可能那麼少」,一名年約30歲的韓國朋友這樣說,「大部分的人都不想說、也不敢說」,「這種調查根本就沒有用。」彷彿呼應他的說法,功能類似維基百科的韓國網路百科全書Namuwiki上關於校園暴力現況調查的說明中,第一句話便是使用放大字體標註的「完全沒有用」。

這位平時看來相當開朗的朋友說,他國一時也曾被班上同學欺負,「我覺得可能是因為我那時候比較矮」,包括室內鞋被偷、課本被藏起來等「有趣的小玩笑」,但當時他從未想說要告訴老師或家長,「那會讓事情變得更複雜」。

「其實我們都知道老師解決不了這個問題」,他說,與其讓同學發現他告狀,進而用更嚴重的手段報復,不如保持沉默,讓這些只是為了好玩才欺負同學的人自知無趣,轉向下一個目標。

同學之間惡作劇,其實並不稀奇,但若在學校環境中發生欺凌事件時應擔任仲裁者的老師失去了仲裁的能力或權力,事情就可能一發不可收拾。「我覺得問題就在於恐龍家長」,那位朋友做出結論。

雖然沒有確切調查數據,但多名韓國朋友異口同聲認為首都圈霸凌狀況比非首都圈嚴重,首都圈內又以有錢有權人士子女聚集地區更為嚴重。

「學校裡都會傳說誰是某某議員的小孩、誰的爸媽是醫生律師等等」,一名朋友這樣說,除了這些背景不凡的學生可能因父母壓力受到導師特別照顧,成績好的學生也會特別受到照顧,「不過現在到處都是補習班,沒錢幾乎也不太可能成績好」,學生之間的「階級」就此成形。

在霸凌事件發生時,沒有父母作為靠山,甚至是雙親都忙於生計而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生便成了弱勢。根據1995年成立至今,致力於改善校園霸凌問題的非政府組織綠樹基金會調查,這種「令受害者無法積極發聲」的社會風氣,更助長了霸凌事件的發生。

根據綠樹基金會歷年調查,在基金會投入相關問題改善後,校園霸凌加害率及受害率都有所趨緩,但在2014年後卻再次回升,原因在於隨著智慧型手機普及,網路霸凌增加同時,校園霸凌發生時點也出現低年齡化的狀況。

基金會指出,韓國人持有智慧型手機比例高達95%,是全世界持有智慧型手機比例最高的國家,霸凌事件類型也從肢體暴力轉為以言語暴力為主的網路霸凌,對人際關係、精神上造成更大傷害;而在小學發生的校園霸凌事件,現在甚至高出國、高中。

從這次校園霸凌Me Too運動,可以看到這些過去在學期間受霸凌壓迫的弱勢反彈,藉由輿論熱度及網路快速傳播的優勢,才讓這類事件獲得關注,但事過境遷,又因加害者成為公眾人物才出現利用輿論揭露的機會,實際上仍正在發生的校園霸凌現象可能還是很難消弭。

此外,也有部分爆料內容被反爆料者說是加油添醋,在藉由輿論「伸張正義」與「攻擊」的平衡之間,是否可能產生新的網路霸凌事件,值得關注。

  • 自殺解決不了問題,卻留給家人無比悲痛。請珍惜生命,再給自己一次機會。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0800-788995(24小時);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羅元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