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教育

我想學開車、學彈琴,可以申請自主學習嗎?

只要是學生主動願意學習的事情,都應該被支持。 只要是學生主動願意學習的事情,都應該被支持。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日前有媒體報導,地方民意代表認為實驗教育學生以練琴、考駕照和補英文等申請自主學習,並不妥當。身為長期倡議自學的推動者,我有相反看法。

在我看來,以上述活動申請自主學習並無不妥。因為自主學習的關鍵在於「怎麼學」,而非「學什麼」。只要是學生主動願意學習的事情,大人都應該全力支持。

自學是學生「我要學」、不是大人「要我學」

民代認為,考駕照、練琴和補英文這種事,不用參加實驗教育就可以做。況且這些活動跟培養學生核心能力之間缺乏關聯性,因此實驗教育機構不應該同意讓學生以這些活動來申請自學。

在傳統的高中學校裡面,不論學生多想學開車、學彈琴或學好英語會話,學校還是很排斥學生浪費時間在這些學測、指考和統測不考的非學科能力。即使學生用下課後的時間去從事這些活動,部分家長和老師還會諄諄教誨少年少女們,要專心讀書,不要整天浪費時間想學東學西、不務正業,「這些事情等你長大再說啦!」

自主學習和學校排課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學習模式。如果學生連自學都只能學習學校指定的範圍,那跟上學校排出來的課又有什麼兩樣呢?就好像我讀大學的時候,雖然系上的課有分必修和選修,但還是得修過一些課表上明明是選修的課才能畢業,也就是所謂的「必選修」。這毋寧是一件矛盾的事。還好,21世紀的台灣,有真正落實校園民主的實驗教育機構,自主學習不再是像上個世紀的必選修一樣掛羊頭賣狗肉,而是真正讓學生自己決定要學什麼。

「怎麼學」比「學什麼」更重要

民代另外認為,自學應該要有框架,而非漫無目的收集學分,集滿了就可以畢業。然而,知識有很多種,學習的樣態更是多元。如果今天學生想學習已經整理過的知識,那在有架構的課程下學習效率較高。但如果要如民代所言,培養學生批判思考的能力,那就應該放手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的主題,嘗試用自己選擇的方法去學才對。

對自主學習者來說,「設定目標」比學什麼科目更重要;「怎麼學」比「學什麼」更重要;學習的過程比考試結果更重要。自學生應該記錄自己的學習過程,反思如何精進自己的學習成效,在過程中遇到困難時,第一時間不是找老師,而是嘗試透過同儕或網路等自己尋找解決方式。這也絕非民代所說的「漫無目的收集學分」。

自主學習是個找答案的過程,最令人著迷之處就是處處有愉快的驚喜(Serendipity)。人生本來就不是一條筆直的康莊大道,大人們無需庸人自擾,處心積慮幫學生造橋鋪路。如果大人原本幫學生設定的路不是走向她們命中注定的目的地,那透過自主學習的摸索在途中迷路,反而有機會讓學生步入正途。

瀏覽次數:6161

獨立評論

每週四,精選觀點直送信箱!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

編輯推薦

延伸閱讀

人稱「自學教父」的陳怡光是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企業管理碩士,長年透過組織自學家長、推動修法爭取自學生的受教權,是實驗教育三法的重要推手。現為教育部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課程審議會審議大會委員及保障教育選擇權聯盟總召集人,也是2020將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的「全球在家教育會議」的籌備會委員。

曾任臺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主任,與妻子魏多麗合著《我家就是國際學校─台灣爸爸╳波蘭媽媽的地球村教養經驗》。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

人稱「自學教父」的陳怡光是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企業管理碩士,長年透過組織自學家長、推動修法爭取自學生的受教權,是實驗教育三法的重要推手。現為教育部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課程審議會審議大會委員及保障教育選擇權聯盟總召集人,也是2020將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的「全球在家教育會議」的籌備會委員。

曾任臺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主任,與妻子魏多麗合著《我家就是國際學校─台灣爸爸╳波蘭媽媽的地球村教養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