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

兄弟同心的沙茶鍋

所謂「廣東沙茶爐」,在潮汕其實是沒有這種吃法。那麼沙茶爐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所謂「廣東沙茶爐」,在潮汕其實是沒有這種吃法。那麼沙茶爐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圖片來源:魚夫繪。

咱們現在提到潮州或汕頭,並稱潮汕地區,大約就是粵東沿海地區,包含潮州、揭陽、汕頭等「地級市」區域。兩座城市距離很近,方言也大致相同,飲食文化更是息息相關。

潮汕人本來和台灣就互動頻仍,戰後更是往來密切,尤其在1945年日本戰敗後,在殖民地台灣留下了許多糖廠,國民黨政府來台接收,需要有糖廠經驗的人來繼續經營。恰好在1930年代時,陳濟棠管理廣東,他的廣東糖業振興計畫,任命留法博士楊一香等先後建成揭陽等6家新式蔗糖工廠,奠定了潮汕現代糖業的基礎。戰後,這些潮汕技術人員奉命來台工作。其後,中國開放與台灣全面貿易,擅於做生意的潮汕人蜂擁而至,未幾又伴隨著國共內戰情勢吃緊,潮汕人大批撤退來台,分別從基隆、台南、高雄登陸。然而,潮汕人不是只會做生意而已,潮州菜的手藝亦是一絕,其中沙茶一味,便自然而然傳進了台灣。

現在台灣沙茶的兩個老牌子,分別是牛頭牌和赤牛牌,一在台南起家,另一間來自高雄。從這兩家老品牌創辦人的故事,可以找到沙茶傳遞的線索。

所謂「廣東沙茶爐」,在潮汕其實是沒有這種吃法的。很早以前我去上海,發現火鍋店裡的沾料有一味沙茶,店家居然註明這是專門給台灣人用的。後來再去潮汕地區,是有火鍋裡放點沙茶,但沒有特製一大鍋沙茶,任你來舀進小碗裡當沾料。我在台南曾詢問過汕頭嫁過來的火鍋店老闆娘,得到的答案是:「沒錯,我們那裡沒台灣這種汕頭沙茶火鍋,這是在台灣的汕頭人作出來的。」

那麼沙茶爐是怎麼發明出來的?從前在台北有位汕頭人吳元勝,隻身來台闖湯,起初先在西門媽祖廟旁經營沙茶牛肉熱炒攤,後來又安排兒子吳藩俠來台,在今天峨嵋街15號開了一家「元香沙茶火鍋」,生意鼎盛。到了1980年代,沙茶火鍋流行起來,牛頭牌沙茶醬更是在著名電視節目「五燈獎」裡下廣告,推波助瀾,蔚為風潮。

西市汕頭館牛肉沙茶鍋。圖片來源:魚夫攝。

沙茶火鍋的靈魂當然是各家獨門的祖傳沙茶醬秘方,想學也沒得學,就算學了也得不斷創新,製作出膾炙人口的口味來。新竹有家1949年創立的「西市汕頭館」,宣稱是正宗台灣沙茶醬的鼻祖,而且還是是新竹市長林智堅的口袋美食,曾經在他的著書裡公開:

特製沙茶醬依古法,純手工製作,先把紅蔥頭絞過、切碎再炸好,花生跟芝麻炒過後研磨,加上中式香料等57種備料,融匯一爐。製作時需在一定時間內,依序分批把食材放進鍋裡,一鍋炒2小時。不含防腐劑,口感綿密,咀嚼後,口腔內會有股鹹香味慢慢蔓延開來,最後出現辣感,層次豐富。

只是經這麼一形容,想偷學功夫者都會退避三舍,工夫和食材未免太過複雜了。而湯頭也極講究,來店要點的是那用黏附骨頭上的半筋半肉熬製來的高湯,表面看似濃稠,實則非常清爽,與他處不同者是湯裡加入沙茶,另外也附一小碟沙茶沾醬;涮鍋時,且得謹守「肉不離筷、鍋底三秒、筋兩秒」的原則,要是怕生燙得過熟,肉就柴了。

有句話說「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如果兄弟齊心合作,那麼就可以發揮很大的力量。這家汕頭沙茶牛肉鍋的第一代創辦人黃克記,聽說原是汕頭的富家大少爺,後來在國民黨大撤退時到台灣來,輾轉落腳新竹,開始了這門生意。他諄諄教誨孩子們要兄友弟恭,長子黃沛峰也恪遵遺訓,4個兒子接手後,在新竹另外開了兩家店,卻不分家,又訂下每人每月工作20天的輪班制與收入共享制,不但守住了味道,兄弟情深,更是蔚為佳話。

影片分享:

瀏覽次數:2841

獨立評論

每週四,精選觀點直送信箱!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

編輯推薦

延伸閱讀

台南應用大學榮譽教授、漫畫家、自由作家,曾任職於各大平面媒體、電台及電視台總監等,又曾為動畫公司老闆,開創3D動畫之先鋒,如今創辦網路電視台,架設文創平台。現居台南,追求「慢活」生涯,潛心教學、創作與繪畫,冷眼看世界,熱情愛台灣。魚夫粉絲專頁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

台南應用大學榮譽教授、漫畫家、自由作家,曾任職於各大平面媒體、電台及電視台總監等,又曾為動畫公司老闆,開創3D動畫之先鋒,如今創辦網路電視台,架設文創平台。現居台南,追求「慢活」生涯,潛心教學、創作與繪畫,冷眼看世界,熱情愛台灣。魚夫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