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必看

比爾蓋茲幫台灣減碳!直擊花蓮紅葉村,台灣零碳未來的關鍵一步

碳關稅上路在即,揭示「減碳有價時代」來臨。全球投入ESG商機2500兆,是標普500市值3倍!零碳從紙上談兵變成真槍實彈,台灣必須跟上國際腳步。《天下》獨家直擊比爾蓋茲投資的地熱公司,已在花蓮落地。國際大廠要求供應鏈轉綠,從鋼鐵、養豬到餐桌,誰是台灣減碳贏家?

零碳新經濟-減碳-氣候危機-比爾蓋茲-再生能源-地熱-碳稅-碳交易 倍速羅得台灣董事長黃天德,對花蓮萬榮紅葉村的地熱發電鑽探計劃,寄予厚望。圖片來源:謝佩穎攝
    其他

世界正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淨零排放,忽然從冷門話題,變成所有人關心的議題。

去年發生3件事,讓零碳從紙上談兵變成真槍實彈。

第一,去年3月,歐盟議會通過「歐洲氣候法」,宣示將對來自高碳排地區的產品課徵「碳關稅」,最快將於2023年實施。美國貿易代表署今年3月發布的最新貿易指引,也提到考慮徵碳關稅。

這對出口導向的台灣經濟影響不容小覷。去年台灣出口總值約3300億美元,美國佔近15%,歐盟佔6.6%。

玉山銀行董事長黃男州說,玉山內部曾針對碳關稅做模擬,挑出100家大型石化業者,發現若課碳關稅,放款風險係數會拉高,曝險部位超過50億台幣。

第二,去年7月,台積電找上離岸風電業者沃旭能源,簽下20年風電,眾人驚覺零碳不是說說,而是真金白銀。

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從未如此忙碌。去年下半年,許多高排碳產業,包括水泥、鋼鐵、建設公司等,都邀請他去演講。「大家都很焦慮,」他說。

「5年前巴黎協定,當時主要的氛圍是『做不到』,如今卻已是共識,」他說。

行政院能減辦副執行長林子倫,為減碳奔走不輟。

第三,去年11月,拜登當選美國總統。林子倫說,拜登與國務卿布林肯,在所有外交談話中,三句不離氣候變遷,「氣候議題能幫助台美找到共同對話語言。」

廣告

歐盟、英國、法國、瑞典等國已將零碳期程入法,日本與韓國在去年宣布2050淨零、中國宣布2060碳中和目標,日本更提出「綠色成長戰略」,要創造第二成長曲線。


【小辭典】

  1. 碳中和(carbon neutral)
    二氧化碳排放量=移除量,其中可使用抵換作為移除手段。
  2. 淨零碳排(net zero)
    二氧化碳排放量=移除量,但不能以抵換作為碳移除方案。
  3. 零碳排(zero CO2)
    不排放任何二氧化碳,以電力使用而言,就是100%再生能源。
    (編按:以達成困難度來說,零碳排>淨零碳排>碳中和)

零碳不只是環保議題,攸關經濟命脈與全球話語權

這股沛然莫之能禦的力量,正改變我們生活所有層面:工業、用電、交通,甚至餐桌。

今年初,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的新書《如何避免氣候災難》,強調為了地球永續,人們需要挑戰達到「淨零碳排」目標:把全球每年排放的510億公噸溫室氣體減至零。

廣告

溫室氣體來自哪裡?蓋茲創立的「突破能源風險投資基金」(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BEV),把各國的數字都算出來了。

全球與台灣溫室氣體來源比較,全球碳排最多來自工業,台灣過半來自用電

全球每年排入大氣的碳,有31%來自製造、27%來自用電,19%來自耕種與養殖,16%來自運輸,7%來自溫度調節。

在台灣,因8成用電來自火力,以及缺乏大規模畜牧業,比例跟全球不太一樣:55%來自用電,25%來自製造、17%來自運輸。

台灣用電主要來自火力發電,天然氣、燃煤貢獻最多

蓋茲相信科技與商業,能大幅降低零碳技術的綠色溢價(編按:低碳製程或產品比起傳統製程多出的成本),但需要政策配合以及企業的決心。

「減碳也能改寫經濟邏輯,」今年世界地球日,總統蔡英文的談話明確呼應蓋茲主張,「誰能率先發展出新技術、建立新模式,誰就能在新的全球局勢中把握住關鍵地位。」

廣告

台灣也出現一群以打造零碳未來為職志的企業。有高排碳的鋼鐵石化業、轉進再生能源的建設業、超前部署申請碳權的畜牧業者,從發電、製造、運輸等領域,搶進零碳商機。

在機會面,法巴投顧預估,未來35年,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趨勢將在全球帶動90兆美元(約2500兆台幣)商機,是標普500市值的3倍。

在風險面,黃男州提醒,台灣一年排3億噸碳,假設未來政府向企業課碳稅每噸10美元,企業若達到零碳,年盈餘可多出900億台幣。氣候戰役不再只是環保議題,而是牽涉出口、關稅與全民經濟命脈。

《天下》獨家直擊比爾蓋茲領投的零碳能源企業,已在台灣落地,未來更將加碼數百億美元投資,一切始於地底下蘊藏的地球能量。

這場零碳戰役,才剛揭開序幕。

場景1:花蓮萬榮紅葉村
比爾蓋茲投資公司,相中台灣地熱

車行至花蓮縣萬榮鄉紅葉村,轉進一條小路,一座30公尺高、貌似鑽油平台的探勘井映入眼簾。台大地質系剛畢業的年輕地質師們,正聚精會神盯著鑽井作業,緩緩轉動的鑽頭,發出低沉的嗡嗡聲。

廣告

這座地熱井探勘,已進行了幾個月。目前深度約700公尺,團隊希望在6月要鑽到至少1200公尺深,看取熱狀況是否理想。如果一切順利,地熱電廠最快明年初能商轉。

萬榮鄉鄰近瑞穗溫泉區,是太魯閣族人的家,地底卻蘊藏著寶藏,更是比爾蓋茲投資的基金,在台灣目前唯一相中的投資地,帶領台灣邁出穩定零碳能源的關鍵一步。

在《如何避免氣候災難》一書中,蓋茲提到他所投資的地熱開發公司倍速羅得(Baseload Capital),在亞洲目前只有兩個開發據點,一個在日本,另一個就是台灣。

2019年成立的倍速羅得台灣分公司(Baseload Power Taiwan),目前還很低調,但背後的投資者,卻大有來頭。

廣告

2019年,倍速羅得的瑞典總公司獲得「突破能源風險投資基金」1250萬美元投資。這筆基金背後,是全球知名的企業家,包括貝佐斯、比爾蓋茲、馬雲、孫正義等人,專門在全球投資低碳能源新創公司,這些新創公司必須提出每年幫全球減碳1%、也就是5億噸碳的路徑。

今年2月,跨國能源巨擘雪佛龍(Chevron)也宣布投資倍速羅得2500萬美元。

這更是BEV投資公司中,在台灣落地的首樁投資項目

倍速羅得選中紅葉村來鑽探,一來是因為這口井位於私人土地上,土地使用單純;二來就是根據地質熱源圖,指出這塊地有潛力。(Baseload Power Taiwan提供)

倍速羅得台灣董事長兼總經理黃天德(Van Hoang),說流利國語、華人臉孔,但其實他的背景非常多元:父母是來自澳門的客家人,在瑞典長大,曾在台灣工作5年,上海、香港工作10幾年。

「我中文是看電視學的,」黃天德笑說。他在2002年到交大念一年MBA,花3個月學會中文對話,還成了台灣女婿。

4月中,《天下》採訪團隊跟著黃天德視察工地,他把兩手圈在一起比出一個圓,原來地熱井的直徑,不過跟一個10吋披薩差不多大。

這口井也有歷史。他說,瑞典的執行長當初在全台幾乎泡遍了所有溫泉飯店,之所以選中紅葉村來鑽探,一來是因為這口井位於私人土地上,土地使用單純,地主也曾為探勘溫泉鑽過井;二來就是根據地質熱源圖,指出這塊地有潛力。

為何相信地熱?「我們相信這是全球目前最被低估的低碳能源,」執行長海林在越洋受訪時說。


【小辭典】

  1. 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
    能在短時間內自我再生,且不會減損的能源,例如陽光、風力、流動水力、有機植物與生質廢棄物、地熱。
  2. 潔淨能源(Clean energy)
    發電過程不排碳的能源,例如光電、風能、水力、地熱、生質能、核能、氫能與燃料電池。
    (資料來源:美國環保署、美國能源部)

所需土地僅風電千分之一

台灣在地熱起步並不晚,卻曾停滯多年。目前位於太平洋火環帶的所有國家中,唯獨台灣沒有商業規模的地熱發電。

同樣位於亞洲的多火山地帶,菲律賓與印尼的地熱發電都已超過GW(十億瓦)等級。台電曾於1980年代在宜蘭清水建立全台第1座、全球第14座地熱發電廠,卻在1993年後停止運轉,直到2016年才重新招標,由台汽電與將捷集團合資的宜元公司得標,預計今年將商轉

他們為何認為地熱發電適合台灣?

台灣的綠電技術不落人後,唯獨一點,是再努力也無法克服:地小人稠,難以像澳洲或美國,開發大片太陽光電場。

年輕地質師們正聚精會神盯著鑽井作業。(謝佩穎攝)

佔地面積小,剛好是地熱的強項。黃天德解釋,紅葉村的地熱電廠預定範圍僅2000平方公尺,預計可放16個瑞典地熱設備商科萊蒙(Climeon)的地熱發電模組,每個裝置容量150kW(千瓦),總共2.4MW(百萬瓦),這將會是倍速羅得冰島電廠規模的2倍。

由於不受天候與時間影響,倍速羅得的數據指出,以同樣時間內發電5MW計算,地熱發電只需270坪土地,比一座網球場大一點,是太陽能所需土地面積的百分之一、風力發電的千分之一。

他們相信,地熱持續發電、不需要大片土地的特性,能夠解決地狹人稠的台灣最大痛點。

這符合蓋茲在書中強調的,看再生能源技術在某地是否可行,一定得把所需的空間列入考慮。

如今紅葉村的鑽探還在進行,不論最後「開獎」結果如何,比爾蓋茲投資的企業落腳花蓮,對提高台灣零碳能源供給,都是關鍵一步。

光靠一家地熱公司努力不夠,面對國際排山倒海而來的零碳浪潮,讓政府官員近來輾轉難眠。

(文章未完,繼續閱讀:碳關稅將上路 台灣15大排碳大戶,如何把危機變商機?

(責任編輯:黃韵庭)

相關熱門主題
零碳新經濟
《天下雜誌》722期:零碳新經濟
碳稅將上路,不減碳就沒生意的時代來了,全球ESG商機2500兆,是標普五百市值3倍!比爾蓋茲投資地熱,為何看上花蓮?獨家「台灣零碳國家隊」名單,誰已搶先佈局?
你可能有興趣
#廣編企劃|調和工藝的極致展現–皇家禮炮 24 年干邑桶威士忌鉅獻亞洲!
最新訊息
領取首訂優惠3個月$499(原價$790)
App內開啟 更舒適的閱讀體驗
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

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