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小孩,是中產階級的『特權』」?──市售教養書避而不談:不完美的父母,也能創造美好生活

「教養小孩,是中產階級的『特權』」?──市售教養書避而不談:不完美的父母,也能創造美好生活
「所謂『教養』,是專屬那些中產階級的父母。」這是我在教職生涯中,從家長那聽來的、最難忘的一句話。

在上海,攝氏 2 度下工作的民工朋友 ,衣物如此單薄 。圖/雙寶娘 提供


以前在幼兒園當老師,每次跟家長溝通要多陪伴孩子,常常會聽到家長回應:「沒時間。」

當時的我,只要聽到這種話,情緒都會莫名被挑起,並在心中犯嘀咕:如果有心,就算沒時間,也會想辦法擠出來,不是嗎?作為老師,我完全無法接受「沒時間」這種理由。然而,老師很容易犯的錯誤,就是站在道德的置高點指責家長。

婆婆的回憶:原來,真的有「完全沒時間」陪孩子的父母

直到我從婆婆口中得知她以前的生活,才明白世界上真的存在「完全沒時間」陪伴孩子的父母。身為有 3 個孩子的單親媽媽,婆婆年輕時總是同時做 3 份工作,緊緊抓住清醒著的每分每秒,努力賺錢,每天一睜開眼就是停不下來的工作。除了正職以外,當時台灣的成衣加工正興盛,學過縫紉的婆婆下班後,總會再帶一包工作回家,踩著她口中的「戰車」(縫紉機),一路工作到深夜 2、3 點。

她的忙碌程度,甚至到了沒空幫孩子張羅三餐的地步。婆婆說,有一陣子,她跟住家附近的麵店商量好,讓 3 個孩子下課後就到店裡吃飯,她每過一段時間再跟老闆結帳,老闆同情婆婆一個女人帶 3 個孩子,總是等婆婆領了薪水再跟她收錢。

「可憐 3 個孩子了,我難過的是沒有多一點時間陪他們。」
「有一次我要去上班,從樓下準備騎機車走,抬頭望見被我關在家裡的 3 個孩子的眼神,我的心好酸。」婆婆說。

沒能好好陪伴孩子,是她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好幾次說到這個,她總會忍不住眼眶泛紅,抓著我訴說從前那些被生活、金錢追趕的回憶。從前我總認為,做父母就「應該」「有時間」好好陪伴孩子,否則就是不盡責的父母,可是對婆婆來說,顧孩子和自己吃飽都來不及了,哪有時間談教養?

「教養,專屬那些中產階級的父母」

「所謂『教養』,是專屬那些中產階級的父母。」這是我在教職生涯中,從家長那聽來的、最難忘的一句話。

如今,台灣社會因為經濟不景氣,所謂「中產階級」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加上低薪文化,薪水不升、物價卻總是在升,台灣父母要肩負經濟大責,就得「花時間」賺錢養家糊口,如此一來,教養真的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嗎?

前陣子,一個朋友跟我聊起她的家庭狀況:老公失業半年,逼得她只好放棄全職媽媽的身份,重返職場工作,但是,她一個月的薪水只有 3 萬,在台灣的低薪文化裡,這樣的薪資在他的產業裡已經算「不低」,卻還是讓她擔心「養不活」孩子 。

「就算養得活,我更擔心自己『沒時間」』陪伴。」她擔憂自己迫於經濟得工作賺錢,沒辦法像當全職媽媽時,給予孩子完善的照顧。

「老師,我從來不想怎麼教小孩的問題,那是有錢有時間才有辦法做的事情,我能養活孩子、付得出安親班的費用,就已經謝天謝地了,根本不敢奢望想其他的。」這是另一個家長對我說的話。

教養,真的是有錢有閒才能做的事嗎?

那上海的低收入戶也是相同的狀況嗎?我的鐘點幫傭阿姨曾經告訴我:

「因為來上海打工,我把在家鄉的孩子送去住宿制的幼兒園。我在這裡照顧別人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再託付給別人照顧。」

出來打工的外地人很難把孩子帶在身邊,一來要工作沒辦法照顧孩子,二來這些外省份的孩子在上海就學有諸多限制,所以往往只能把孩子留在家鄉生活就學。

這些不同時空下的女性,讓我忍不住思考一件事情,所謂的「教養」和「陪伴」在他們眼中到底是什麼?似乎在他們眼中,教養是需要特別花錢、花時間才能做的事情,好像父母要多能幹多厲害才有辦法教養和陪伴孩子。

老實說,一開始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讓家長們覺得教養距離自己很遙遠,甚至覺得那是「有錢有閒,才有辦法做的事情」,直到我當了父母之後,突然一切都明白了:

市面上的教養書和教養文章,像是將親子生活裹上一層快樂的糖衣,很少提及生活中的真實面,只要一寫真實面的作者,就會被批評愛抱怨、不知感恩;於是所有的文章都像是被正面文化框住的「產品」,全都積極向上好棒好厲害,卻離我們真實的生活非常遙遠。

父母的愛,就是教養

其實,生活就是教養,教養不是什麼與眾不同的觀點,或者躺在厚重書本下的理論,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中滲入父母對孩子的愛,這就是非常了不起的教養了。 

至於陪伴,向來都是質勝於量,若父母總是陪在孩子身邊,卻呈現「人在心不在」的狀態,這樣還不如一段雖然短暫,但卻全心全意的高質量陪伴呢!況且,所謂的陪伴並不是時時刻刻地陪在孩子身邊,這種無處不在的壓力反而會讓孩子感到窒息,沒有空間可以好好成長。

我們雖然都稱之為「父母」,卻各自都有不同的故事、不同的困難,每一個父母在生活中,都有很多不得以,有的像是我婆婆這樣的單親父母、有的是像鐘點阿姨那樣必須到外地工作的「假日父母」、有的是雙薪才能養活家庭的父母。這些父母都有一個共同點,在於他們都很努力想讓孩子過上更好的生活,

即使沒辦法做到長時間的陪伴,卻做到高質量的陪伴;無法提供優渥的成長環境,卻提供幸福的成長空間;沒時間,有沒時間的照顧方法;沒錢,也有沒錢的生活方式。每個父親/母親本來就不同,更無法用同樣的標準定義。父母只要做自己,尋找最適合你的生活方式、教養方法,我始終相信那個適合自己的,即使不完美,也可以很美好。

執行編輯:HUI
核稿編輯:林欣蘋

Photo Credit:主圖:雙寶娘 提供、附圖:Shutterstock

關聯閱讀

作品推薦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歡迎回來《換日線》!
您可以使用此天下雜誌群帳號,盡情享受天下雜誌的會員專屬服務,詳細內容請參考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