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最熱

談投資 巴菲特:注意移動的方向,而非發生的位置

闕又上是少見的華人基金操盤手,曾被被路透社稱為「擊敗華爾街的無名小子」。他在《慢飆股台積電的啟示錄》一書中,整理了巴菲特的選股策略,以及「股神」如何看待一流企業。

投資-巴菲特-台積電-財報 圖片來源:YOUTUBE截圖
    其他

巴菲特是偉大的資金管理者, 他在過去五十五年(1965-2019)的年均報酬維持在20.3%,相當於投資報酬成長2萬7440倍,對比標普500 的年均報酬10%,五十五年來成長198 倍左右,是一個驚人的差異,可說是前無古人,也可能少有來者可打破他的紀錄。

不過,巴菲特已有十七年的投資績效,無法擊敗標普500,我認為未來也不容易,但可以維持不錯的水準。什麼原因?我認為有兩個,一是「封關日」即將逼近,巴菲特走過無人能及的巔峰,現在逐漸交棒,準備畫下完美的句點,實在沒有必要因投資操作的激進或不慎,而毀了一生的紀錄。

第二個原因,我認為是他的投資組合有別於年輕時的佈局,加上滿手現金,要領先大盤相對不易。當然,這純屬我個人的臆測,毫不影響他是一位非常偉大的投資家。巴菲特對一家公司的判斷周密、穩定,使得他一生的投資很少犯上大錯,這是非常難得的,所以他看待一家企業的標準,都是非常經典且值得借重的,這裡面也包含我過去兩、三年,所犯下思慮不夠周延的失誤。

巴菲特以價值投資著稱,那什麼是「價值」?巴菲特在2016 年買了蘋果公司,引起全世界的關注,那台積電有符合價值學派的選股標準嗎?他又是怎麼看待一流企業所具備的特質呢?

廣告

事實上,巴菲特自己沒有動筆寫過一本,如何選股的系統方法,不過他在波克夏的年報裡給股東的信、《財星》雜誌(Fortune)發表的文章,都有人幫他匯整出「巴菲特的選股標準」。

例如投資專家菲爾.湯恩(Phil Town)提出巴菲特第一金律的四個M:意義(Meaning)、護城河(Moat)、管理團隊(Management)、和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

本身也是投資經理人的羅伯特.海格斯壯(Robert G. Hagstrom), 則整理出了巴菲特評價企業的四原則。然而,根據上述分類,就一定能挑出好股票嗎?不完全。但最起碼有了一定的範圍。

那麼再問,一檔會賺錢的股票就是一流企業嗎?當然不是,短期股價上漲的因素很多,但要符合巴菲特在股東大會提出的,「長期的、可持續的競爭優勢」,才是一流企業經營的核心,而這也正是投資的關鍵所在。唯有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具有很強競爭優勢的企業,才能為投資者帶來滿意的回報。

廣告

投資是門科學跟藝術結合的學問,但有許多投資者還是想把它搞成了「1+1=2」的科學。畢竟,藝術的成分需要時間跟一點天分,而且藝術性不好掌握,於是把每項挑選的標準予以量化,有些投資者會覺得這樣比較安心,也有跡可循。雖然最終所有管理經營的結果,都會反映在財報數字上,但我認為這還是無法完全取代投資的「藝術成分」,更何況財報數字出來之後,你還要判斷它接下來演變的趨勢,這就是我認為財報數字重要,但解讀數字背後的趨勢的能力更為重要。

注意移動方向,而非發生的位置

我不妨借巴菲特的話來闡述,巴菲特曾引用著名冰上曲棍球選手韋恩.葛瑞斯基(Wayne Gretzky)的經驗之談,「找球的落點要隨著曲棍球盤轉的方向走,而不是只看球盤在什麼地方打轉。」

廣告

換句話說,投資不是關注現在球在哪一個位置,而是之後它可能移動的方向。

簡單地說,財報數字反映經營結果,當然需要關注,但是「繼續影響」財報數字的「核心」,更要多加關注,公司的管理就是其中之一。

投資者如果以量化數字來取代或簡化了投資管理決策的藝術成分,因而忽略掉企業管理和其影響財報數字的質化部分的探討。這就像是以湯恩的4M 或是海格斯壯的四原則來檢視,台積電的分數應該都在水準以上,但即使把四原則細分為十二條細項,也未必能把一流企業在管理上的差異充分說明。

那麼,巴菲特怎麼看待一家公司高層的管理能力?資本配置(Capital Allocation)就是在考驗一家董事會或高層的管理能力,這種決策能力,反映在財報上都已經是結果,有時候不是大好,就是大壞。

廣告

資金的調兵遣將是巴菲特強項,所以他告訴旗下子公司,把多餘現金寄到總部,由他統一調度。什麼是資本配置?就是將企業不同來源的資源進行整合和分配,讓公司和股東產生最大效益,簡單地說就是,把錢花在刀口上。

本文摘自天下雜誌出版《慢飆股台積電的啟示錄》
 

相關熱門主題
慢飆股台積電的啟示錄:發現一流企業的長相和深度投資價值
慢飆股台積電的啟示錄:發現一流企業的長相和深度投資價值
作者:闕又上。出版社:天下雜誌。出版日期:2020/11/05。
你可能有興趣
#廣編企劃|找回專注多工狀態 喝口原萃 休息一下 陳佳茹篇
最新訊息
【每日6元】AI x 編輯協作為你精選國際大事
App內開啟 更舒適的閱讀體驗
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

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