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觀察

【投書】別讓社福機構成為疫情中的未爆彈

接種疫苗對於社福機構來說是非常迫切的事情,但到底要如何施打,也是中央政府、社會局、衛生局及社福機構的考驗。 接種疫苗對於社福機構來說是非常迫切的事情,但到底要如何施打,也是中央政府、社會局、衛生局及社福機構的考驗。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新冠病毒疫情在全世界爆發後,台灣一開始成功的阻擋病毒入侵。一年多來,台灣人的生活模式並沒有太大的改變,平日正常上班上課,假日正常出外購物飲食,演唱會、展覽、比賽也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照常舉行,跟國外比起來,台灣好像另外一個世界。但自從5月諾富特酒店華航機師的群聚事件演變成社區感染,每天增加上百個病例,台灣的防疫神話也逐漸消失。

高風險的社福機構

疫情當前,長照式以及住宿式的社福機構是隱藏的危機。這兩個禮拜以來,我們知道群聚是增加感染很大的風險,然而,光是從第二級上升到第三級的防疫模式,並不適用於社福機構。

社福機構的組成,包括工作人員以及被照顧者。他們整個白天幾乎都待在一起。工作人員每天上下班,被照顧者每個禮拜回家(根據個人的狀況不同,每個人回家的頻率也不同)並接觸家人。一旦有任何一人感染、把病毒帶回機構,在機構內頻繁的互動之下,勢必造成更嚴重的群聚感染。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的說明,5月28日新北土城的長照機構有20位住民以及5位工作人員篩檢呈陽性;5月23日台北市信義區一家老人長照中心,傳出2名長輩確診,之後緊急對院內做篩檢,一共有25位住民以及9位工作人員感染,並造成7位住民去世。這都顯示了長照社福機構隱藏著密切接觸與高風險者的危機。

疫情當下,接種疫苗是目前唯一真正治本的方法。當社會上施打疫苗的人到了一定的量,就能減少社區感染的風險。同樣的道理,只要在社福機構內讓住民與工作人員接種疫苗,不就能解決了嗎?

社福機構內的工作人員與高齡者,都排在優先施打疫苗的清單中,但在目前疫苗不夠的狀態下,疫苗只供給前三類「醫事人員、中央及地方防疫人員與高接觸風險第一線工作人員」,因此很有可能在他們接種之前,就有更多的不幸的事情發生。

身心障礙機構的難題

還有另外一個問題是:假使疫苗即時來到,機構內的工作人員可以輪流去衛生所及各大醫院施打,但社福場所服務的不只是高齡者,還有身心障礙者。這些人如何順利前往衛生所與醫院,卻是個大問題。

假如中央宣布各大醫院提供外展服務,到身心障礙機構施打疫苗,也可能上演另外的劇本:比如一家機構內有100位住宿者,施打完後副作用開始出現,發燒暈眩,身體不舒服……機構內能照顧得來嗎?部分嚴重身心障礙者沒有溝通能力,或許本身還有其他疾病可能合併發作,若要送去醫院,顯然又對醫療體系形成額外負擔。

有人說,那不要由社福機構出發,讓這些身心障礙者的家人自己把他們帶去打疫苗,這不就解決了嗎?但是,把孩子長期送到社福機構內的家長,並不一定有意願與能力帶孩子去打疫苗。就算去了,在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情況下,能不能讓身心障礙者順利完成施打與後續的副作用照護,也是一個問題。

總而言之,接種疫苗對於社福機構來說是非常迫切的事情,但到底要如何施打,也是中央政府、社會局、衛生局及社福機構的考驗。

(作者為社福工作者。)

瀏覽次數:343

獨立評論

每週四,精選觀點直送信箱!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

編輯推薦

延伸閱讀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